秦老师在五道口任教三十余年,作为2011级的博士班,也是按照道口老传统,秦老师带的最后一届博士班,回首当年的点点滴滴我们深有感触。我们入学期间正值学校合并的关键时期,为了不给学校增添麻烦,同学们发挥了在职博士生社会经验丰富,学习能动性和目的性强的特点,将许多教务的安排都承接下来。于是有了与各位任课和讲座老师更多地互动和交流,这一过程也使我们终生受益,更深深受到了五道口尊师重道传统的感染。
入学伊始,我充当了班级协调人的角色,早在北大学习期间就听过秦老师的课,另外,也读过《数理经济学的基本方法》一书,是经秦老师审核的,秦老师在学术界桃李满天下,没想到还坚持在五道口教博士班高级宏观和高级微观,所以格外地尊敬。首先是周末接送老师上下课的问题,秦老师住在蓝旗营小区,离五道口还有一段距离,加上秦老师眼睛视力不太好,需要有人接送。当时正值合并期间,学校的车辆调度不开,后来安排就由班上同学轮流接送秦老师,一旦遇到堵车,就由我从学校打个车去接(我当时还在上海工作,需要提前一个晚上到北京上课),以保证8:30 准时开课。方案执行得比较顺利,偶尔有些突发情况也能应付过来。印象中有一次较大的纰漏,当时正好是隆冬季节,快到上课时间突然接到同学的短信堵在路上了,我飞奔出去,拦了十多分钟才拦到一辆出租车(那时还没有嘀嘀打车),感觉每一分钟都十分漫长。当车开到蓝旗营的时候,发现秦老师在楼下足足站了二十分钟,冻得嘴唇有些哆嗦,我赶忙把他接到车上气色才舒缓些。事后才知道,秦老师每次上课都是八点十分早早地到楼下等着,日复一日这个习惯已有十几年了。平时还好,一旦遇到那次隆冬季节的天气,实在让老人家受苦了,为了不改变他的作息习惯,我们对接车又做了重新安排,务必确保准时接送。
每学期大家最忙碌最担心的是考试,按照惯例,秦老师会给出一个复习范围,大约是四五十道题,最后选其中的八道题。考试前有两节辅导课,秦老师将四五十道题再详细讲解一遍。对于大部分同学来说,题量还是有些大,各种缩小范围的呼吁,各种软磨硬泡,但是秦老师的底线非常明确,该掌握的重点一点不能少,复习的范围不能再缩小。此外,既使有辅导课,有些问题的解答个人的理解都会有些偏差,于是遇到相同问题的同学会聚在一起上门去秦老师家寻求解答,都得到秦老师和靳老师耐心的接待和讲解。我的印象中,每次考前三三俩俩至少有四五次的上门求教。最终,所有同学都顺利通过了考试,并且秦老师的底线也没有放松。
上课学习之余,博士班的同学还会经常邀请老师一起进餐,拉拉家常聊聊天,包括一些前辈在校学习的趣事。在这种氛围之下,既增进感情和了解,对自己也是一种鞭策和激励。当然,考试之前,秦老师是不可能答应大家聚餐的邀请的,虽然这种邀请非常的迫切。直到下学期的高宏考试结束之后,才欣然应邀,席间大家聊了很多视力健康的话题。同学们有个愿望是带秦老师和靳老师出去郊游,最后考虑到安全和时间安排问题不得不作罢。但是,上一届的博士班竟然做到了,对于希望一届比一届做得好的同学们来说,也有点遗憾。
回忆起这些生活和学习的往事,依然历历在目,秦老师和靳老师站在五道口讲台三十年,也是历史的传承和纽带。正是这些点滴的小事,今后无论何时何地,都有一种信念指引我们将这种传统和精神不断地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