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念鲁,1936年生于上海,籍贯重庆。著名国际金融学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60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外文系,同年进入中国人民银行国外局(中国银行)从事国际金融研究工作。曾任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金融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所长、中国银行体改办主任、中国银行卢森堡分行行长、《国际金融研究》杂志主编,曾赴西德商业银行、瑞士圣加仑经济学院和瑞士银行进修。现任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和中央财经大学教授、博导,中国人民大学等多所高等院校兼职教授。他是我国金融外汇体制改革的参与者、实践者与推动者;国际金融领域重大问题的探索者、研究者;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股份制改造的倡导者、践行者与研究者,他的学术观点和商业银行经营理念在国内外具有较大的影响。
取名的深厚含义
吴念鲁的父亲吴朗西是现代著名出版家、编辑家和翻译家,是深得鲁迅晚年最信任的出版家,两人之间有着深厚的忘年友谊,鲁迅在晚年撰写和翻译的书稿全部交与吴朗西出版。1934年吴朗西主编《漫画生活》杂志时,通过茅盾向鲁迅约稿,于是鲁迅写了《说面子》、《弄堂生意古今谈》、《阿金》等文章。1935年吴朗西与友人创办了《文化生活出版社》,鲁迅就把自己撰写的《故事新编》、翻译的《俄罗斯童话》和《死魂灵》交给该社出版。
鲁迅特别喜爱画集,吴朗西也爱好美术。吴朗西赠送鲁迅德国画家卜劳恩的漫画集《父与子》,鲁迅看了不断笑出声来。当鲁迅得到《死魂灵百图》版画时,十分欣赏,推崇备至,决计将它翻印出来,并把它交给吴朗西来办。吴朗西约了钱君匋,跑了多家绸庄选购封面材料和各项准备工作。画集印出来后,鲁迅十分满意,并在该书小引中写道:“至于校印装制,则是吴朗西君合几个朋友所经营,这都应该在这里声明谢意。”鲁迅让吴朗西经手翻印的画册达五本之多。
鲁迅得知吴朗西曾留日学习德国文学,编辑了《柏林生活素描》等画集,翻译过德国文学作品,就鼓励他“出版、编辑、翻译”工作都要坚持下去。在1935、1936年鲁迅日记中,频频出现“夜吴朗西来”、“寄吴朗西信并样稿”这样的记载。吴朗西是与鲁迅通信和去他家最多的年轻人之一,有时鲁迅还留他在家吃饭共饮黄酒。鲁迅用绍兴方言与吴朗西的四川话交流毫无隔阂,非常愉快。吴朗西深得鲁迅的支持、关怀、教导,使他终身难忘。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因病去世,吴朗西十分悲痛,一心扑在鲁迅治丧的工作中,因敬仰鲁迅先生的人格,纪念学习鲁迅先生的精神,特意为刚出生的儿子取名“念鲁”,作为永远的怀念。
金融研究结硕果
吴念鲁老师1960年于南京大学外文系德国文学专业毕业,后分配到人民银行国外局工作。由于大学的时候学的是外国语言文学,没有系统学习过经济金融学知识和理论,他就迫使自己在工作中边干边学,从资料工作做起,向书本学习,向老同志学习,向实际学习,认真地编好每一张外汇行情表,虚心学习老同志在金融研究方面的每一个细节,慢慢对国际金融研究工作产生了兴趣,也逐渐成为了这个领域的理论专家。
辛勤耕耘的吴念鲁老师
在文革期间,吴念鲁老师也和同年代的许多人一样历经磨难。由于不愿参加派别之争,他作为先遣队,于1968年初下放到中国人民银行河南淮滨五七干校。因为他坚持真理,不随波逐流,后来银行业务组点名要将吴老师调回北京搞课题研究受阻,他被迫继续滞留河南,直到1972年才回到中国银行,继续从事调研工作。在上个世纪60、70年代,吴老师的工作重点是跟踪西德经济金融情况,分析、预测西方外汇市场汇率变化趋势,研究通货膨胀及人民币汇率问题;西方跨国银行发展动向、欧洲美元与欧洲货币市场动向,参与人民币实行贸易内部结算价可行性研究和准备工作以及实施后的利弊调查。
1979年,中国银行从中国人民银行分设出来,并成立了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1981年,吴念鲁老师被评为副研究员,担任研究所西欧研究处副处长,并有机会去西德商业银行实习半年。这一年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成立,他作为第一批指导教师开始招收国际金融方向的研究生。1984年,他担任中国银行研究所副所长,1986年任所长,被评为研究员,并担任中国银行体制改革办公室主任、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国际金融研究》主编。从1993年开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他在研究工作中,强调理论要为现实服务,要以当前国家经济建设为研究重点。他认为,“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社会经济变化作超前的研究,不仅要研究热点,而且要研究潜在热点和问题,对具体问题提出对策性建议并做可行性研究;对政治、经济、金融领域发展变化和已执行的政策措施作比较性、规律性和总结性研究。”在此原则的指导下,吴老师撰写和主编了《人民币汇率研究》、《国际支付中的货币与汇价》、《欧洲美元与欧洲货币市场》、《国际金融纵横谈》、《各国银行概览》、《国际金融学概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国应对世界经济挑战的思考》、《中国外汇储备研究—考量与决策》等二十余本国际金融教材与专著,主持过多项国家重点课题研究,发表论文500多篇。吴老师的研究领域主要涉及国际国内金融等诸多方面,尤其在国际收支、外汇储备、人民币汇率研究、外汇风险及其防范、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
为了搞好金融研究工作,老师阅读了大量中外文资料,研究国外金融领域最前沿理论,并结合我国金融业的现状,为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和金融业的改革开放提出了许多富有现实意义的建议。他积极参与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特别是外汇体制的改革。他首先建议国家统计局重新编制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又提出国际收支综合动态平衡的观点。1984年,在黄金非货币化背景下,吴老师在国内率先提出应在国内扩大黄金首饰、工业品、金币的生产与销售,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重视,并得以迅速实施。1985年,他提出需密切关注西方金融市场,汇市、股市变化对我国经济贸易的影响,为此,他在《红旗》上发表了《汇率变化及其对经济的影响》。1986年,吴老师详细论述了我国对外金融的发展战略方针、战略重点、战略措施等问题,均受到国务院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1987年,吴老师在《红旗》上发表《评西方股市风暴》,深入分析了美国股市暴跌的前因后果,提出防范金融危机的对策措施。1989年,他与国家外汇管理局陈全庚研究员共同撰写的《人民币汇率研究》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研究此类问题的专著,直到今天,大凡研究人民币汇率问题的同志都会参考这部书。1990年,吴老师在联合国贸发会资金委员会上提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态势可概括为“依存、合作、竞争、发展”,得到与会专家的一致首肯,至今,这八字观点仍有很大影响。关于我国外汇储备的形成、性质、作用以及国际资本流动,老师均有过精辟的分析,尤其是对外汇储备管理改革的一些设想和建议,受到了国内外同行及有关领导的重视。同年夏,在中南海汇报会上,他向江总书记、宋平同志汇报国际金融形势并提出利用外资、外汇储备管理等对策建议,受到领导的肯定。1992年吴老师主编《国际金融学概论》,该书是人行教育司主持的第一本全国高校金融专业的统编教材。他撰写了一半的篇章。
1998年在人行教育司的主持下,出版了戴相龙任主编、吴老师任副主编的《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该书作为人行干部培训教材,得到业界的广泛好评,吴老师具体组织商业银行海内外干部进行全书编写并承担总篡工作。2004年上海高教出版社,选定既有金融理论又有实务经验的吴老师编著《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作为我国高等学校金融专业系列教材。吴老师撰写了全书大部份章节,书中浸透了他作为行长的领悟与思考,贯穿了他的经营管理理念,深获好评。2009年,吴老师让多位学生参与修订再版工作,该书被评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金融实务创佳绩
吴老师不仅在金融理论方面有很高的建树,在金融实务方面也有很高的成就。1989年,他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到瑞士圣加伦经济学院和瑞士银行进修。1992年,他被任命为中国银行卢森堡分行行长。上任伊始,他就走访当地华侨社团,广泛听取征求他们对银行工作的意见。原来的分行办公楼虽然地处类似“王府井”地段,但缺乏停车场,来自荷兰、比利时、德国、法国等地的客户深感停车不便,很是制约业务的持续发展。如果更新办公楼,既要占用大量资金,又会直接影响任期内的效益。为了分行的长远利益,他还是毅然决定购买新的办公楼,经过改建装修后,面积扩大了四倍,还增加了车位,大大改善了经营环境。吴老师做学问时养成的严谨和前瞻作风,很快就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他先从狠抓存款入手,改变过去一贯低存款利率的做法,将利率与当地大银行利率水平保持一致,对大客户还可再优惠。他说不能也不应该从压低客户存款利率中赚钱,应该在资金运用上赢利。于是他更注重资产质量,调整资产结构,增加资产规模,以此获取更多的利润。与此同时,他调整了外派和当地雇员的结构,大步向本土化迈进;他还下大力气强化内控机制和业务经营管理,增加了业务品种,全面整章建制,同时他还进行了大规模信息化基础建设,彻底改变了手工处理业务的落后面貌,理顺了业务流程。通过上述努力,不仅改善了经营环境,尤其强化了管理,为日后效益的大幅提升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上述指导思想下,他担任中国银行卢森堡分行行长的那段日子,正好是欧元准备诞生之际,凭着他的学术造诣和职业敏感,他断定欧元一旦面世,欧元区各国经济必须逐步趋同,尤其是利率一定会向低水平趋同。于是,他决定分行购买了大约3亿多美元的欧洲各国政府债券。这一项决策有效地改善了资产结构,保证了流动性、收益性与安全性的统一,而且带来了每年1000多万美元的收益。当离任时,他完全可以把这些债券出手变现,加厚自己的业绩,这一带来丰厚收益的行为不会受到任何指责,但是,他从中行卢森堡分行的长远发展着想,还是把收益留给后任,使得继任者可以轻松地享用他的决策而带来的业绩。在他任职的五年多的时间里,所创造的效益占卢森堡分行建行18年来全部利润的70%。卢森堡分行经营业绩在中行海外分行中名列前茅,人均利润为每年高达50万美元,资产和资本回报率分别达1.3%和130%,在当时卢森堡国际金融中心220家银行中,该行的综合效益列前十名之内。这是吴老师金融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的佳绩。
1996年,卢森堡首相容克接见中行王启人董事长一行
金融教育道口情
从1981年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成立,吴老师就作为第一批指导教师,招收国际金融方向的研究生。他长期担任校学术委员和学位委员等工作,还承担硕士、博士入学试题及考试等工作,担任硕士、博士专题讲座以及开设讲授硕士金融史课程。1993年,国务院学位办批准他为研究生部经济学博士生导师,是道口最早的五位博导之一。从1994年起,他开始在人行研究生部招收博士生。1998年吴老师从行政岗位退下来,他婉拒了海内外多家金融机构的聘请,专职在人行研究生部、中央财大金融学院从事学术研究、教学、指导博士、硕士研究生的工作。从1981年至今,吴老师在两校共培养了研究生80多人,其中博士生60多人。他还在中央党校高级学习班和国家行政学院省部级学习班以及多所高校作专题讲座,深受欢迎和好评。从行政岗位退下后,他仍笔耕不辍,在《人民日报》、《金融时报》、《金融研究》、《国际金融研究》、《经济学动态》、《瞭望》等报刊上发表了200多篇文章,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他称得上是桃李满天下的金融教育家。
吴老师治学并不推崇为理论而理论的研究方法,也不刻意追求缜密的理论体系,而是力求结合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热点和难点进行创新性研究,以期能提炼出适合中国国情的新学术观点和方法。他总是教育学生“不唯书,只唯实,理论联系实际”,这也是他五十多年来治学的准则。吴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高深的学术造诣、崇高的人格魅力,都对学生们形成了强大的感召。言传身教之余,老师对学生还和蔼可亲,关爱有加,无论学生们有什么困难,他总是不遗余力地热心帮助。
吴念鲁老师(前排中)和学生们合影
在五道口成立三十周年之际,作为五道口的资深元老,吴老师在刘鸿儒老师总结道口精神的基础上,提出16个字即:“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团结奋进、追求卓越”。他认为,现在五道口要不断发展进步,还需要大胆地面对挑战、克服困难。30年前,五道口初创阶段,人民银行整合了中、农、建、工四大银行和保险公司的资源合力培养人才。现在,30年过去了,竞争越来越激烈,五道口同样面临整合各种资源的挑战。尤其是还可以得到许多五道口校友在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大力支持。吴老师建议,应该对现有的、可以利用的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行业的资源重新进行整合,为今后高端金融人才培养,来一次新的转轨、新的整合、新的飞跃,扬起“三十而立”新的风帆。如今在资源重新整合下,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已建院三年多,各方面取得许多成绩,得到道口师生和校友的一致好评,特别是社会的广泛认可。吴老师继续招收了两届博士生,至今仍给学生授课,他还在清华五道口大讲堂、中国互联网金融季谈作主旨发言及参与其它活动,并积极给五道口《清华金融评论》撰稿。他深情祝愿,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在新的征程中,脚踏实地乘风破浪勇往直前,取得一个个新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