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校友招聘

校友专访

校友通讯

校友卡申请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忆甘培根老师

发布时间:2014-03-19浏览量:

甘培根老师在家中

  2006年夏天,甘老师走了,我去八宝山革命公墓送别甘老师。静谧的园区里,微风吹过树叶发出飒飒的声响。我坐在树下,回想甘老师的音容笑貌。

  一、教书育人,爱护学生

  我们入道口读书时,五道口已名声很大。它最为人称道的特色,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五道口本身并不大,但是它很好地综合利用了各种资源。从各大高校聘请教师讲理论,从金融圈请专家做实务专题讲座,与国外高校合作引进英文原版课程。这种教学方式,使五道口在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之初,从东升乡那么一个简陋的小院中,迅速培养出一批批高层次应用型金融人才,及时满足了金融人才需求,并一直保持着这个特色。五道口是严格的,招收学生时,分数线对所有人都是公平的;五道口是宽容的,对于学生,它包容了各种形式的成长,不论这些学生以前是什么专业,什么经历,都可以在这里充分汲取金融领域的最新知识,自由地讨论问题。甘老师是五道口研究生部的第一任主任,五道口有这样的风气和氛围,甘老师有很大的贡献。在我的印象中,似乎很少有"甘主任"这样的称呼,大家都尊敬地称他"甘老师"。他乐于享受这样的称呼,看桃李满天下,应该是他最大的欣慰。

  甘老师的话并不多,他更多的时候是严肃的。了解他人生的起伏,才更能体会他严肃外表下的那颗包容慈爱之心。甘老师是新中国第一批"海归",1957年被错划成右派,在北大荒的艰苦环境中,他的一条腿永远残疾,平反后任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金融研究所副所长,1981年起任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主任。他经历了那个时代的磨难,他将这种磨难升华成更博大的爱。对于学生,他永远都是严格要求的,五道口的教学纪律从来都不是摆设;对于学生,他又永远都是包容的,对于莽撞的年轻人偶尔的错误,不是一棍子打死,而是治病,是救人。

  二、伉俪情深,不离不弃

  甘老师在家庭生活中,也堪为楷模。他和师母携手一生,直到白头。我们去甘老师家时,并不常见到师母,但甘老师提到师母,总是非常尊重。他们彼此有自己的事业和生活习惯,互相扶持,共同走过人生风风雨雨。在甘老师被错划成右派时,师母将病得奄奄一息的甘老师从北大荒带回北京治疗;在他们事业生活重回正轨节节向上时,他们也从未在喧嚣中迷失,共同守护家庭的安宁与和睦。

  三、勤奋治学,参政议政

甘培根老师的书法作品

  未入五道口读书之时,就已听闻甘老师与人合著的《外国金融制度与业务》一书,是当时该领域的重要著述。改革开放之初,甘老师与人合著的《中央银行比较研究》、《外国银行制度与业务》等书籍,在当时起到了很好的参考借鉴作用。二十一世纪初,拜访甘老师时,他年事已高,但仍然勤奋治学,每天收看新闻,阅读书刊杂志,重要资料剪贴整理,他仍在民革北京市委担任职务,积极发挥参政议政的作用。

  今天回忆甘老师,仍然仿佛坐在安静的树下,听风吹过树叶的声音,无论周边何等喧嚣。甘老师的一生,经历了起起伏伏,最终与五道口密不可分。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也许这就是最终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