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校友招聘

校友专访

校友通讯

校友卡申请

2019级GELP“薪火共燃”项目校友李浩:做一个“善”用金融赋能的硬科技助推者

发布时间:2022-02-25浏览量:

 

李浩,2019级GELP“薪火共燃”项目校友,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联席CEO。

 
 
投身科创:助推中国重返世界之巅
 
我从2000年开始涉足投资,到2013年创立中科创星,再到今天,算是个有多年投资经验的“老兵”。
 
我认为投资不仅仅是“风险规避或财富增值”的工具,而应当更加有意义和价值,能为国家与社会带来更多的增益。特别是在接触科技领域之后,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这样一个现实:长期以来,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事实一直备受诟病,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居世界首位和第二位,但成果转化却不尽如人意,以致于中科院很多有潜力的项目无人问津。
 
对此,我既觉得可惜,又觉得充满机会。因为投资的本质是使资金配置更有效率,而通过投资帮助我国的科研项目进行商业(价值)转化,创造更多社会价值,就是我走上硬科技投资之路的初衷。
 
万事开头难,要做好“科研成果产业化”,需要大量的资金。科研资金又不能用于投资建厂,技术同样无法从银行贷款,(当时)唯一能寄予希望的只能有社会资本。然而,由于硬科技涉及很多底层的关键性技术,需要长期的研发投入,从科研成果到产业化往往需要5年到10年的时间,且硬科技具有“重资产”的属性,前期基本属于“十分耕耘,一分收获”,这就意味着投资硬科技的风险较大,资本短期是无法获得财务回报的。
 
因此,在创业初期,我们募集首支基金都艰难万分,当时很多资金都流向了彼时大热的互联网,我们算是“门可罗雀”。但是,我相信只有科技才能穿越周期,对抗周期——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取得了革命性的进步,不仅体现在经济体的总量上,还体现在人类总体认知和社会财富的增长上。而早期的投资人也正因为参与了科技创新,都获得了不俗的回报。
 
今天,我们处在一个科技爆发的时代,也是不确定性越来越大的时代。习总书记说:“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更是引发了世界之变,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已经十分深远,并且很有可能影响全球化进程和世界政治格局。同样,在“变局”之中,我们看到新的科技革命浪潮的出现也催生了很多新产业,这个变化也是很长时期以来没有过的。
 
中科创星作为“硬科技”概念的提出者,也是“硬科技投资”的实践者,我们始终坚信“硬科技改变世界”,要想不被“卡脖子”,我们就要实现底层关键技术的突破,实现科技创新的自主、自立、自强。
 
在2021世界制造业大会上,刘鹤副总理表示:“制造业是大国经济的‘压舱石’,对推动经济增长和提高就业质量至关重要。我国正在经历经济发展模式的深刻转变,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是更高水平、更有竞争力的制造业……创新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我认为,中国要实现经济转型一定要有扎实的制造业作为基石,而硬科技的创新突破将为制造业提供巨大的推动力。此外,硬科技已经成为大国博弈的焦点,谁能实现更快的创新突破,就意味着谁能掌握制造业的产业价值链的主动权,就能更好地屹立于世界之巅。中科创星创立之初就聚焦硬科技,如人工智能、航空航天、光电芯片、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等,其中的八大领域既代表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趋势,同时也与“中国制造2025”的发展方向及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求一致。
 
当然,硬科技的发展离不开金融。我国登月工程领域的一位老科学家曾经找到我,希望中科创星可以支持他们做技术的产业化,他说:“我们的技术是世界领先的,但如果只有国家的钱往里面投入,没有市场接受它产生社会价值,更多的研发也都是没有生命力的。”这让我意识到,作为投资人,我们必须更加坚定地用金融为科研成果产业化赋能,让更多优秀的科研成果得以问世,做出更好的产品让社会变得更好,国家更强大。
 
自从我来到五道口金融学院,就一直和老师以及同学们围绕着“金融与科创”进行探索和学习,特别是对“如何利用金融创新和金融工具,在满足风险可控的情况下,更好地为科技发展和实体经济服务,探索出一条更加高效的支持科创的道路”有了很多感悟。
 
金融助力科创:共荣共生,同频共振
 
在学院学习的时光让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清华百年的文化积淀与学术优势。而作为中国金融领域的“黄埔军校”,也是中国金融创新的“桥头堡”,五道口在中国金融创新与改革的道路上,不仅关注当下的金融现象,回应时代之问,也在持续思考未来,孜孜不倦地对金融前沿理论和金融改革实践进行探索,让我更加理解了金融、科技和知识的本质。
 
首先,硬科技与金融业具有共荣共生的密切联系,金融是促进硬科技高速发展的助推器,每一次金融的创新与变化,都与科技进步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始终认为“硬科技是骨头,实体经济是肌肉,虚拟经济是脂肪,金融是血液”形象地说明了科创和金融之间的关系。
 
回顾历史,我们会发现前三次工业革命的背后,都有金融的身影。第一次工业革命,博尔顿投资了瓦特,并与瓦特共同成立了博尔顿瓦特合资公司,让科学家、企业家和工程师聚拢在一起,开启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和机械化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国财阀投资硬科技,产生了很多基础设施——内燃机、发电机、电灯、汽车、飞机、电话、无线电等;第三次工业革命,20世纪的四大发明——激光、原子能、半导体、计算机,全部诞生在美国,与之同时诞生的就是现代风投体系。如今,我们进入第四次工业革命,更需要大量的金融资本为科技创新服务。但是,现有的大部分金融投资的偏好是低风险的,是确定性的。而新技术发展要求在不确定性下,我们在知识创新方面下更多的功夫,这就需要金融对硬科技市场进行建设、助推创新。
 
(上交所)科创板的设立和北交所的成立,都为科技创新提供了更大的舞台。科创板为科技创新型企业提供了全新的上市融资窗口,科技创新型企业将拥有专属板块参与市场定价估值。同时科创板也为投资于该类企业的风险投资机构开辟了新的退出通道,通过缓解VC的流动性压力,进一步促进VC对科创型早期企业投资的积极性。而北交所的战略意义是激活中国的创新性中小企业,进一步降低中小企业登陆资本市场的门槛,为“专精特新”的企业提供了更大的舞台,让“小巨人”更好地成长,进而帮助中国经济实现转型和突围。当然,科技不断地推动着金融的智能化、严谨化和规范化,从而也引领着金融进入全新的时代。
 
以上是我在五道口学习的关于“金融与科创”的一些思考和体会。除此之外,在学院的学习,也让我对科学和金融思维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在某种程度上两者遵循着一样的底层规律。
 
硬科技投资:科学思维与金融思维的融合
 
今天的世界变得越来越复杂,变化和不确定性始终是我们无法绕开的问题。但是,我认为我们如果能够尊重科学规律和金融规律,就能够在投资之中找到一些确定性的东西。比如,复利思维告诉我们,选对方向,去做“正确的事”,不要以为只会收获当下的收益,一定是在好处之后还有更多的好处,价值背后还有更多的价值。这和我们提出的硬科技的“指数法则”是异曲同工的。
 
投资硬科技,就是相信科技背后的力量——不仅能为经济带来增长,还能为社会带来财富和新知,最终推动文明增长。但是,我们也会看到在投资领域,由于某个行业发展态势不错,可能就有资金疯狂流入。一段时间后,突然发现行业不如想象中那样好,转身就又奔向另一个“风口”——“追风口”就是只看到“眼前的利益”,没看到“背后的价值”。有时候,很多投资者即使处在了正确的赛道,他们也无法接受用短期的痛苦来换取未来更加丰厚的回报。他们想要的是当下的快乐和满足,即便牺牲未来。所以我们说“长期”不是单靠时间来衡量的,也不是靠经济利益去衡量的,而是在不断的行动中去坚守行为,顺大势而为。所谓长期主义或是时间的朋友,背后都有复利思维,就是找到那个方向——做正确的事,然后不断加速、加速、再加速——重复10遍,100遍,1000遍。做硬科技,尤其是“卡脖子”的技术非常难,只有当真正的志向作为内在驱动,不在乎金钱这些短期的诱惑,才有可能坚持下去。
 
其次,我认为杠杆思维也非常重要。阿基米德曾说:“假如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地球。”杠杆的本质是通过借力来放大自己的能力——投资要想用杠杆思维,杠杆就要足够长,支点要足够坚实,也就是说你既要选对赛道,也要有真本事。什么样的杠杆算是长杠杆?我认为就是科技。从时间维度来讲,科技具有叠加性,从古至今,科技是为数不多能一直保持持续、正向发展的东西。而且科技发展越来越迅猛,是边际报酬递增的生产要素。除此之外,科技一旦能够被产业化,就能够在空间上实现红利的扩散(在没有科技专利限制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看到,不管是美国的崛起,还是改革开放后的中国,都是因为科技发生了流动,进而获得了技术红利。而“支点”就是投资人自身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做到以下几点:首先,不管个人还是组织,专注自身擅长的领域,把能力做到极致,持续不断地向外界输出价值,与外界形成合作互补的价值网,自然能够形成强大的优势;第二,要学会时常审视自己的能力圈,检查输出的价值是否过时,并不断地优化和改进,形成稳定的认知迭代非常重要;第三,抱着诚恳的态度,对知识、经验、技能等方面做到百分之百的自律,去更新、优化、提升、输出,把不断地追求知识、追求真理、追求智慧作为自己的一个道德责任。最后,投资要有风险思维——既要守住底线,同时又要能够形成突破。
 
投资一定是有风险的,但是风险未必是一件坏事,现实中能够成功的人不到1%。这是为什么?我们都知道,越是利益大的地方,竞争就越多,风险也就越大。特别是高手之间过招,决定成败的往往是谁先犯错——投资也是一样,决定投资结果的,不是赢,而是输。输得少的,能熬过最难时刻;活得久的,就是赢家。任正非先生说过一句话:“我每天都在思考,华为会不会倒下?”但现实是,历史上存在了太多因为忽视风险、不顾底线地疯狂追求暴利而导致最终走向衰亡的例子,比如雷曼、巴林等金融巨头。当然,一家企业不追求利润肯定是不对的,但如果企业只追求利润,它的成功也是不受人尊重的。伟大的企业一定会有高于利润之上的追求。
 
结语
 
最后,我想聊一点关于创业的体会和心得。首先,对于今天的创业者来说,最重要的一点是认知自己,只有认知了自己才能认知他人、认知世界,进而理解他人、理解世界。我们都知道科研是有科研规律的,大家要遵守科研规律、敬畏科研规律。而选择创业,也要遵循商业世界的商业规律,这是无数人用无数“学费”证明的普适性规律。明白一些商业规律,在创业道路上就能少交一点学费、少摔几次跤、少进一些坑。
 
第二,除了个人认知,我们还要在经营管理上下功夫。宋志平老师说过:“在一个企业里建立机制非常重要。做企业,有好的机制,就不需要神仙;没有好的机制,神仙也做不好。”而对于硬科技企业来说,就是要形成一个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的机制。因为好的机制既可以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又可以保证公平,还能创造财富。
 
第三,是创业者对事业的热爱,这是一切动力的来源。我认为欲望和爱是不一样的,欲望有其物质性的一面,一旦无法满足就可能放弃或者转向别的目标,而爱更宽广和包容,只有爱才能更持久。在互联网领域创业属于百米冲刺,一鼓作气就到了“终点”,就成了第一名;而在科技领域创业就像长跑,靠的是耐心与爱,是企业家对梦想的执着和创业的初心。我们生在这个时代,就要履行好这个时代的使命,相信你的力量,相信你所相信的,为了属于自己的使命去努力、去拼搏,无愧于时代、无愧于生命。
 
最后,我想分享给各位校友朋友一句话:简单相信,傻傻坚持,心有灯盏,向阳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