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校友招聘

校友专访

校友通讯

校友卡申请

铁肩担道义,正念助改革 ——访2010级硕士校友李润权

发布时间:2021-02-01浏览量:

李润权,2010级硕士校友,现任巴马瑶族自治县县委办公室副主任,兼任政研室主任。曾于2014年在田东县挂任县委办公室副主任,2015年2月留任田东县,先后在田东县委办、田东县农改办、田东县思林镇工作,2018年4月调往巴马瑶族自治县担任现职。

 

问:请问您选择到基层公共服务部门这条职业道路的原因是什么?

 

李润权:我选择到基层工作,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离不开学校的教育、引导和支持。首先,学校的社会工作培养了我从事公共服务工作的“使命感”。我是2010年进入五道口金融学院(当时是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学习。2012年3月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并入清华大学,成立五道口金融学院。由于学院刚成立,学生工作架构还没有搭建起来,所以那时我就与几位同学一起参与,协助老师做好学院的学生工作。在这个过程中,自己获益匪浅,也是在这些学生工作中,让我对从事公共服务产生了“使命感”。

 

其次,暑期社会实践培养了我在公共服务部门工作的“兴趣”。2012年夏天,我又与同学们到哈尔滨国资委挂职锻炼了六周。当地国资委的鞠副主任、马处长等带着我了解了单位的工作情况,让我感觉到地方党政部门很多工作值得探索,也对地方公共服务部门工作产生了“兴趣”。2013年暑假,自己又到广西百色田东县参加短期实践,看到当时田东正在推动的农村金融改革、农村产权改革,这些工作让我感觉很有意义。

 

最后,学校的就业引导让我认识到基层是一个干事创业“大舞台”。我曾经也到证券公司实习实践过,打算从事金融工作。2012年年底,我也有了去银行工作的机会。但在学校的这段时间,学校就业工作中有一句话——“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深深地影响了我。清华大学有很多校友,他们都抱着“为当地做点实事”的朴素情怀,走向基层,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这更是让我很感动。另外,2013年之前,五道口金融学院毕业的校友,基本都是在金融机构或金融监管机构工作,很少到地方公共服务部门工作的。学院当时在就业引导上就提出,我们的学生应该在各个领域都有所建树,地方政府部门确实需要经济金融人才,是一个干事创业的“大舞台”。我非常认同这种就业观点。

 

经过仔细考虑,我向学院老师以及我的导师提出到地方工作的想法,他们都很支持,并给了我很多建议。

 

巴马风光 不一样的土壤

 

二是由感恩国家、感恩社会的理想和情怀所驱动。到基层公共服务部门工作,自己隐隐约约有一种感恩国家、感恩社会的情怀。

 

一方面,从小受到学校及社会的关爱,让我有着回馈国家和社会的内心愿望。当然,并非只有在公共服务部门才能回馈国家和社会,到金融机构或企业工作也一样可以带来很好的社会效益。比如,创业带来就业机会和社会财富的增长,财富增长后也可以做公益、助学助医等。但选择到基层公共服务部门,确实是我内心有那么一种传统的“经世济民”的情怀。我从小到大,生活上得到亲戚朋友的关心关爱,学习上得到学校和老师们的关心帮助,自己内心满怀感激和感恩。虽然我不能直接回报学校、老师和亲人,但我可以将他们的这种精神传承下去,做更多有益于国家和社会的事情,并且能够把学识投身到地方公共服务部门,并切实给当地带来效益。我想,这也是一种有效的途径。

 

另一方面,这也是通过深化改革提升基层人民生活水平的探索和追求。“基层”是与“顶层”相对应的,基层离不开顶层的正确指导,顶层离不开基层的贯彻落实。基层可以更直接地体会顶层政策的转化落实过程,观察其间的成效与不足。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在与人民群众的亲密接触中,在一线工作中,可以发现更多的经验和智慧,为顶层决策提供经验和借鉴。我们国家经济发展很快,GDP全球第二,人民生活水平也有了极大提高,正在奔向小康、走向富裕的路上。但同时我国也面临着一些现实问题,还有一半以上的农村人口,有几亿农民工,城乡收入差距还比较大,农村土地等资源的配置还有待改善,如何让中西部地区,让中国的县乡村一级的人民群众都能有更好的教育、医疗、就业服务和更高的收入,并最终走向现代化,这些都需要深入基层探索。

 

三是受地方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及干事创业的工作氛围所吸引。2008年,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同志到田东县视察时提出,要做好农村金融保险服务。于是,田东县开启了农村金融改革序幕。

 

2014年,我到广西田东县工作时,田东县是国家农村改革试点县和现代农业示范区,正在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农村产权改革、扶贫开发综合改革。田东县的43万壮乡人民朴实、勤劳和热情,地方风气比较好,是一个干事创业的好地方,是一个可以让我们努力工作、锻炼成才的地方。

 

基于这些原因,我内心产生了一种认同。于是,我怀着一颗期盼又敬畏之心,来到了田东工作。之所以期盼,是因为没有亲历过,总是有些好奇,要来闯一闯,总希望能干一番事业。之所以怀着敬畏之心,是因为基层工作不容易,这需要勇气和毅力,我来了之后能不能做好,还是一个大问号。

 

2018年4月初,我来到巴马工作。来之前曾有朋友提醒我要慎重考虑:一是巴马长期交通闭塞,你去那里今后家庭怎么办?二是发展的滞后导致干部群众能力素质跟不上,越是要努力推动工作,越会遇到很多阻力。朋友的出发点是对我好,但是我想到巴马的各位领导也多是交流任职而来,虽然我不能跟领导们相比,但要向他们学习,“在困难面前不能怂”,这种血性还是要有的。清华大学“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我不能忘却。

 

问:到基层工作,心态上必然有落差。您是如何调整自己的?

 

李润权:在基层工作这几年,我也遇到一些困难,有工作层面的,也有生活层面的。例如,对于岗位的安排,以及个人工作想法的实现,会受到多方面条件的约束。一个人的工作想法并不一定能完全实现。生活中离家较远,难以照顾家庭,同时收入有限。但总体上,这些困难我都能克服,并坚定而执着地前行。困难处处都有,关键是怎么看待困难。

 

第一,多年的教育让我在困难面前不轻言放弃。从小学到大学,再到研究生,我的求学经历,学校的教育,老师的教诲,让我逐步成长为直面困难、克服困难的人。“行胜于言”、“追求卓越”的清华精神,“不怕苦、敢为先、讲团结、重贡献”的道口传统,都深深烙在我的心里。老师们的言传身教,“要有崇高的理想”,“要坚毅,坚持不懈”,等等,我永远铭记在心。这些都时刻激励我在基层调整好心态,踏实工作。

 

我有时候想,毕竟我们现在的生活工作比几十年前好多了。老一辈革命家,他们为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付出了很多,甚至是献出血和生命的代价,他们遇到的困难更多。即便是四五十年前,那个时候还有人连饭都吃不饱。如今我们的生活状况好多了,我们遇到的这点困难又算得了什么呢?

 

第二,老师们和校友们的关心给自己温暖和动力。这几年在田东、在巴马工作,得到学校很多老师们和校友们的关怀。他们时不时打来电话,发来短信、微信,都一直鼓励着我,工作生活中的烦恼也都立即烟消云散了。这种关心和鼓励,也成为我坚定不移地在地方把工作做好的动力。

 

第三,抹不去的内在信念和信仰支撑。我们国家要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何跨越中等收入,让广大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人民有更好的就业、更好的收入,过上更好的生活,这些都需要我们去探索。农村金融、农村产权等等方面的工作,都有待我们去努力,我不能就此退缩。

 

第四,还有家庭的全力支持。我选择到广西基层工作时,家人和亲人都尊重我的选择。在工作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我能得到家人的理解和支持。父母也好,兄长也好,妻子也好,他们都一直支持我。他们总是说,尽力去工作就好。

 

在一个相对陌生的领域,可能会遇到种种问题。当遇到不满意的情况,能不能坦然接受,能不能放好心态,能不能坚定理想信念,依然努力前行,这些都是对自己的考验。我必须将困难变成机遇,努力学习,总结经验和教训,迎难而上。

 

问:您对未来有什么展望?

 

李润权:对未来的展望,我有以下三点考虑:

一是一往无前用心用情工作。在有限的生命里,我们没有时间去患得患失,只有珍惜时间,珍惜当下,不断去努力奋斗,“不停地”去工作,而不是把生命浪费在患得患失之中。我们应时常怀有一颗感恩之心:感谢这个国家和时代,感谢亲人,感谢老师,感谢领导,感谢同事,在感恩中奋进,在愉悦的心境中奋进!

 

二是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这些能力主要包括:适应新环境的能力,打开局面、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自我调节能力,沟通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等。

 

三是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去努力工作。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有很多有意义的事情值得我们去思考、去探索、去完善。农村金融问题,农村土地问题,农业发展,农民工就业,城乡统筹发展,地方经济发展,社会秩序完善,治理机制完善,县一级、乡镇一级的政策转换落实,等等,都非常值得思考和探索,我们要努力去发现它们的意义,并为之饱含热情地不断奋斗。

 

大道至简,天道酬勤。唯有付出,才能有所收获。不怕吃亏,在坚持不懈的奋进中实现人生价值。只有把自身的发展融入到党和人民、国家与社会的发展需要之中,只有将自己融入到巴马发展的事业当中,我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

 

本文刊发于《五道口校友通讯》2021年1月刊(总第3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