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校友招聘

校友专访

校友通讯

校友卡申请

高等教育的诗与远方 ——访2003级博士校友任康钰

发布时间:2021-03-06浏览量:

 

任康钰,2003级博士校友,现任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金融系主任,副教授,G20研究中心副主任。

 

20年前,在任康钰硕士毕业面临就业选择时,北京外国语大学正在筹建商学院,而北外的地理位置距离她求学的北京大学不远,这让她从心里多了一份亲切感,于是她义无反顾决定加入北外。她有着出色的表达能力和逻辑能力,高校教师的工作风格也契合了自身的性格,对她来讲,做一名高校的老师教书育人,不言而喻是她职业生涯中最正确的选择。
 
进入工作岗位后,任康钰十分仰慕“金融黄埔”,下定决心要考取五道口的博士。因为自身具备较好的知识结构和金融功底,且具备努力和专注的特质,她在2003年顺利地进入五道口,师从吴念鲁老师。如今她已经是北外金融系的主任,只要自己的工作能够有空余时间,她一定会应邀参加五道口金融学院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面试工作。在她看来,每一次面试的过程,都可以与五道口的老师们交流,碰撞出新的想法,获得启发,对自己来说是个潜移默化的学习过程。这大概就是她眼中五道口的魅力所在。
 
道口的财富
 
“五道口带给我的不仅是知识的财富,更多的是人生道路的导向和塑造功能。”在任康钰的人生旅程中,五道口是她人生重要的转折点。
 
在五道口读博期间,导师的言传身教与其他教师的精彩授课,以及学校行政老师的默默支持和帮助,使她从知识构建到人格塑造各个方面都收获颇丰。尤其是博士生导师吴念鲁老师,不仅在学术上进行点拨,在工作、生活和人生关键节点上都会为她指点迷津。多年来,吴老师总是会在师门聊天或聚会中宣布同门中各位学生取得的工作进步与成就,让大家向这些优秀的同门看齐。“为人要诚实,做事要踏实是吴老师谆谆教导的核心”,提起自己的导师,任康钰不禁感慨优秀的老师在学生的成长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虽然在五道口读书只有短短的几年时间,但是读书过程中积攒下来的做人做事的哲理会让自己一直持续受益。当自己经历过博士学习的淬炼,她亲身体会到这个阶段会把一个人的视野、知识、逻辑体系真正提高到博士水平,而不是在硕士阶段徘徊,深刻让自己感受到知识的专业与“博”学,这是零散的进修班和发表论文所不能替代的过程。
 
道口的校友资源对于任康钰的工作和学习也产生了积极的带动效应。五道口的校友们散布在金融各领域中为中国的金融发展做贡献,同时校友们也在彼此相互提供支持。读博士期间和博士刚毕业,因同学们家庭和工作负担较轻,任康钰经常参与组织聚会讨论当下热点金融问题,交流对于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的个人体会,这对于她来说也是一份宝贵的学习经验,是其他非五道口人难以获取的优质资源。
 
在实际的工作中,任康钰经常感恩于校友对她教学工作的支持,在她的邀请下,多位校友会利于非工作时间积极为北外的学生们做讲座、做业界导师,五道口校友间的互助在教育事业的反哺中得到充分体现。各位校友们的付出虽然没有收获物质层面的奖励,但是在教育中收获了精神的愉悦。在任康钰的心中,她始终坚信校友间无私的互助是五道口为每一位校友所栽种下的善根,待它生根发芽浓荫遮蔽,道口善念大树下的每一个学子都能够从中受益并学会用善念反馈。

 

“无用”与“有用”

 
当讨论知识的有用与无用时,任康钰将教育分为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来探讨:职业教育的目标必须是学以致用,它的作用就是让学员能够毕业后立刻投入到专业工作中进行技术运用;而高等教育实际上是对一个人全方位的专业塑造,并不应该特别强调学以致用,最起码高等教育也要细分为不同的层面来定义。
 
高校在整个课程体系的设计、培养方案上分成几个层次,首先高等教育最基础核心的部分是通识教育,通识教育很难定义它在实际中的应用,“但是人生不仅仅是解决吃饭睡觉行走的生理问题,在此基础上要解决精神需求问题,我们追求美好的社会,我们所期待的公平、正义都蕴藏在高等教育的通识教育之中”,任康钰说或许很多人将通识教育定义为所谓的“无用”,但是这些精神食粮却供养着我们丰富多彩的思想,因此国外国内知名大学强调通识教育。
 
除了通识教育部分,基础课程设计分为专业基础课和实用性课程。专业基础课就像地基,房子质量的好坏取决于地基是否稳固。任康钰引用课堂讲解利率的例子为我们解读基础课的作用:“我们都知道利率,那么我们是否可以从已知条件出发去讲课?不可以,我们还是要假设一个没有利率的环境,从如何引入利率、引入利率的原因和引入后产生的问题着手开始为学生做底层逻辑的讲授。”这些知识很难在实际工作中展示出用处,但是这是地基部分,看不到但是起着关键性作用,所谓内行看门道,专业基础就是“门道”。
 
另外基础课程中有一部分“看得到”的“有用”课程,比如当下热门的金融科技的发展、python、大数据、AI等新鲜元素,也需要引入教学中,让学生去及时学习,提高自身竞争力。
 
学以致用不是笼统的对高等教育的要求,它应该是分层次的:如果从人生与整个社会的美好发展角度来看,我们读懂更多的文学,会一种乐器,大家聊着诗和远方,通识教育就发挥出了自身的作用,这个作用覆盖整个生命周期,决定一个人将会获取何种质量的生命;高等教育另外一部分的“用”就是给专业打地基,或许看上去没有特别有用,但实际上作用巨大;高校教育的“有用”就是直接帮助学生构筑可以看得到的“楼体”,例如学习编程语言、掌握数据分析方法,在工作中迅速转化为“有用”的操作技能。
 
金融人才的培养
 
任康钰的日常工作分为两部分,教学教研和学科建设。她认为科研工作是自我激发的范畴,大学是教师和学生的联合体,与学生建立近距离的关系是教育工作不可或缺的部分,因此专注于学科建设和学生培养是她工作的重头戏。在任康钰20年的教学经历中,培养了不同类型的学生:本科生、专硕、学硕、MBA等,她认为合格的学生应具备三点素养:
 
首先是遵循学校的安排,进入高校接受高校所设定的培养方案是人生的第一步积累。高校的培养方案、课程体系都是经过锤炼而成,这些设置在当下是较为合理恰当的安排,学生有义务在高校的框架内努力完成自己的课业。
 
其次要强化自身特色,增加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例如北外注重学生的国际背景,北外商学院的使命是培养具有较强的外语与外国文化的融合能力的商学院学生。据此,任康钰要求商学院学生扎扎实实学好金融知识外,还要增强外语能力,多文化、多区域的沟通、适应能力。为塑造学生这些方面的能力,任康钰和商学院的同事们在课程设计和课业安排上尽力为在校生安排出国交流的机会来拓展他们的视野和能力,目前本科生基本已实现有意愿就可以出国交流的目标。
 
另外就是伦理道德方面的素养。虽然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但是进入金融行业时,他们依然是陌生的新人,对这些新人提前进行行业伦理的引导教育使他们走上正确的发展道路显得尤为重要。目前高校硕博面试委员会都会配有老师专门提问学生关于伦理的问题,CFA协会也会强调这方面的素质。任康钰在授课过程中利用日常新闻中鲜活的金融腐败案例为学生做思想教育,如某案例涉及到利益冲突,她会带着学生分析利益冲突的原因以及涉及到的伦理问题,润物无声中用学生可以接受的方式筑高他们的从业道德防火墙。
 
回顾20年的教育历程,她感恩工作中的每一位师长、朋友给予她的照顾和引导,也正是这个适宜自己发展的环境,激发出来了自己的无限动能和潜能,她努力将正能量传递给每一个人,尽力帮助每一位需要帮助的学生,自身也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了知足与满足。

 

本文刊发于《五道口校友通讯》2021年1月刊(总第3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