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玉华 中国农业银行河南省分行行长 1988级硕士校友
我1988年入学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人们亲切称呼其为“五道口”),1991年毕业,三年的求学生涯带给我不仅是专业知识,更是荣耀,激励我努力前行、永不懈怠,这就是五道口的精神力量。
什么是五道口精神呢?刘鸿儒老师给我们作出了诠释,那就是“不怕苦、敢为先、讲团结、重贡献”。要有一种敢闯敢拼的精神,独立思考、开拓创新。从母校毕业28年以来,作为五道口毕业生,我努力在工作岗位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无愧于母校,为母校争光。
我从五道口毕业后,被学校推荐到中国人民银行政策研究室任职,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最终进入了中国农业银行的总行国际业务部,随后到上海浦东分行锻炼。1992年初,我回到农总行国际业务部外汇信贷处工作。因为是五道口研究生缘故,领导把一些重要业务交给我来办。最值得一说的是,我全程操作了中国农业银行境外第一次发债。那是1995年3月5日,在日本东京成功发行金额1.5亿美元武士债,获得圆满成功。历时两年多,不断摸索、吃苦耐劳、干中学、学中干,体现了不怕苦、敢为先的精神,为农行走上国际舞台作出了贡献。
1996年3月,我又被推荐到农行第一家中外合资财务公司——海南国际财务公司工作。该公司是由农总行、东亚银行、熊谷组三家合资建成,注册地为海南洋浦。秉持五道口追求一流水平的理念,担任公司中方负责人的我,认真履职,使公司业绩一流、获得三方股东好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公司治理良好、中外股东勤勉尽职,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在经历3年农行三亚分行行长任职后,我回到北京,任职于农总行研究室副主任,参与了农行股改的研究过程。我也感到自己多年疏于学业,在理论上跟不上时代。繁重的工作之余,我攻读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曾康霖教授的博士研究生,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历时近三年,获得西南财经大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也受到好评。在读博期间,我发表了数十篇论文,出版了四部著作,分别是《国际金融发展轨迹》、《超越干预与自我超越》、《红海谋略、绿海策略、蓝海战略》、《金融是一种担当》。
我先后在南海边疆海南七年多,在北国大草原内蒙古工作近五年,从来都是兢兢业业,坚持改革创新,勤勉尽责,追求卓越。2018年1月又来到河南省分行工作,工作压力大,但是时刻不忘初心,内心有一种力量,那就是五道口精神在默默激励着我,给我力量、给我动力、给我鼓舞。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我自豪我是五道口毕业的学生。
回顾毕业参加工作28年所走过的道路、经历的事情,有顺境,也有逆境。顺利时不骄傲自满,逆境时也不轻言放弃。虽然谈不上做出轰轰烈烈的事业,但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做人、兢兢业业做事,以忠诚、干净、担当精神做好工作,不懈奋斗。回顾近三十年工作历程,也有一些感悟,概括起来不外乎:
一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金钱观。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中国经济社会急速转型的时代,社会上诱惑很多,所以要有正确的“三观”。追求人生价值,不为金钱所奴役,把握好“三观”思想总开关至关重要。
二是立志做大事,追求事业。低调做人,做有高境界、大格局、真本领的人。人生短暂,真正能为国家服务就三十几年。如何在这短短的几十年中有所作为,就必须树立理想,通过追求事业成就感来充实自己的人生。不求做大官,但求做大事,做好事。奋斗的人生最美丽。
三是勤勉奋斗,知行合一。既要不断学习、终身学习,又要不断身体力行、理论联系实际。不做书斋中脱离实际、纸上谈兵的人,而是要感恩改革开放伟大时代给我们提供的机遇,在实践中保持奋斗精神,在实践中增长才干。
四是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要始终保持谦虚谨慎的作风,始终以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心态开展工作。感恩父母的养育、老师的教导、时代提供的舞台,克己奉公,奋发有为。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从五道口毕业一晃近三十年,其间经历了许多人与事。我们能始终志存高远,坚守初心,奋斗不息,拼搏不止,这要感恩改革开放新时代,感恩五道口精神给我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