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80多家金融机构共同发起成立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最终选址落户上海。万建华作为创始人之一,带领团队来到上海。 “当时我们考虑银联选址的时候,上海政府就非常积极,他们主动找到人民银行沟通,积极提议银联落户上海。上海的包容开放、按规划透明办事与市场化,都给了银联发展充分的空间。”万建华认为,银联的发展轨迹以及今天取得的成就和落户上海密不可分。
16年的时间里,从最初的银联到国泰君安,再到今天的通联支付,万建华的创业历程里,自然少不了上海这块热土的支撑。在万建华看来,上海本身的商业底蕴与商业环境,加上改革开放的背景和条件,无论90年代还是今天,从开放程度来讲、都是企业家创业和发展值得考虑的首选。当前上海更应该继续让一些年轻的、有理想追求的、有情怀的创业者汇聚到这里,真正地把企业创立、并发展壮大。
此次到访上海,我们与五道口1982级硕士万建华师兄就他个人的创业经历、管理理念以及金融改革的诸多问题进行了深度访谈。
波澜壮阔的创业历程,与中国金融改革同行
万建华曾掌舵经营多家影响时代进程的金融机构,见证并参与了它们从无到有、腾飞发展的过程,也折射出中国金融改革开放的每一步发展历程。
1986年,万建华在央行任职期间,就本着金融改革的使命,提议并参与推动招商银行的组建。他直接参与起草申请报告、银行章程等法律文件,并在袁庚的直接关心下,招商局探索由企业投资办银行的改革申请得到了高层领导的认可。1987年4月,招商银行在深圳正式成立。1993年,从澳洲留学归国的万建华正式加入招商银行,担任副行长并在几年后接任常务副行长。在招行的八年时间里,他见证了招商银行从一家一般规模很小的区域银行到一家各项指标均位于行业前列的全国商业银行的蜕变。
"我们当时全面贯彻六能机制,人员能进能出、干部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其实企业改革走到现在,要做好的仍然是如何真正有效地贯彻这六能。"万建华谈到,当时招行走了关键的几步,比如增资扩股、体制机制的进一步优化、分支机构全国范围的扩展等。当时我们在国内商业银行体系率先研究银行发展战略,提出如何实现跨越式发展,提出必须让招行做出自身特色。当时我们抓住了时代机遇,提出"科技立行",率先在全国以科技金融进行业务创新。招行当时一个重大突破就是推出集成多种个人金融产品的"一卡通",从此奠定了招商银行个人业务在全国的持续领先地位。随后,以"一卡通"为先导的零售业务发展战略在商业银行体系中独树一帜,闯出了一条区域性银行发展成为全国性商业银行的独特道路,也奠定了招行在股份制商业银行中的全面领先地位。
2001年,万建华从深圳回到北京,带领着十几个人的团队,奉央行之命开始筹建中国银联初期,“我非常兴奋,能有一个自己去主导开创新事业的平台,我一直坚信整个金融体系和商业银行必然走向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的道路。有这样的机会,我当然应该去尝试。”其实人民银行对银联最初的构想就是通过创立一个机构,把全国各地的银行卡应用统一起来,跨银行、跨区域,然后扩展到全国,解决各地银行卡不能联网通用,ATM、POS机具不能共享,分散投资、社会资源浪费的问题。但是在万建华看来,随着未来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发展,银行卡作为信息技术和金融服务紧密结合的载体,蕴藏着巨大的机会。
从2002年银联正式挂牌成立,万建华担任党委书记、总裁和首任董事长。“我认为最重要的事情是搞清楚这几个问题:第一我们到底是一个什么性质的机构?第二我们是否应该建立一个统一的业务规则规范不同银行卡的技术标准?第三我们是否应该建立一套更先进的核心系统取代只能简单联网的旧系统?第四我们是否可以尝试做一个国际支付品牌?”万建华高瞻远瞩的为公司制定了发展战略规划,为银联创立初期的每一步发展都指定了明确的方向。就这样,中国银联从最初服务各商业银行力求国内联网通用,到创建民族银行卡品牌,开创中国银行卡产业,再到走出国门走向国际,只用了短短6年时间。
2010年,万建华开始了他新的挑战:出任国泰君安董事长一职。“国泰君安对我来说是一次不同的经历,它不是创业,而是创新变革。如何把这家老牌的证券公司拉出低谷,重建辉煌,是我的任务。”
万建华执掌国泰君安五年的时间里,积极推动传统经纪业务向综合理财服务转型。2014年,在尚未完成上市、净资产规模仅排名行业第五的情况下,其按母公司口径统计的营业收入排名行业第一,净利润排名行业第三,包括经纪业务净收入、资产管理、两融业务、行业研究能力等多项业务均重返行业最前列:万建华主张的将证券公司打造为"综合金融服务商"和"全能型投资银行"的转型战略,亦引领了国内证券行业的变革方向。
天生敏锐的战略嗅觉,引领企业成功的重要法宝
在谈及自己的创业理念和管理哲学,万建华提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战略。“招行也好,银联也好,国泰君安也好,都是靠战略取胜,战略发挥重要作用,这后来就形成了我对企业经营的一个重要的认识和经验,做好战略思路、战略梳理的顶层设计,对企业的发展是事半功倍的。”
九十年代,发展战略和战略管理的概念还没有深入到中国企业特别是商业银行的实际操作中,那时候招行就率先制定了银行发展战略。“当时我带了一个战略研究小组,里面有不少五道口人,一起研究草拟了招行的发展战略,那时候银行体系没有谁做发展战略的,我们应该算是第一个,对招行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万建华及其团队为招行制定的“零售战略、科技立行”的远景规划,直到今天依然是指导招商银行快速发展的风向标。
银联的筹建与发展,更是每一步都在万建华的战略构思之中。“当时我们公司战略会是在井冈山开的,是对于银联非常重要的一次战略会议,确定了"一个品牌,两个车轮"的中期战略。品牌是银联,一个车轮是银联卡国际化,另一个车轮是构建商户网络。银联未来的生存基础,未来的命运,在当时制定战略的时候其实就分析清楚、布局好了。”
战略机遇时不我待。国际大品牌卡组织己经全球布局,唯独中国市场还是块处女地,而他们已经在中国建立了机构和团队,与国内各银行都开展了业务合作。"为什么说我们不能等?外国品牌已经构建了全球网络,是标准和规则制定者掌握着核心系统。如果他们在中国把支付网络建立起来,我们就真的没有机会了。"万建华谈到,中国应当有自己的支付品牌。而要把中国的支付品牌建起来,就必须实现银联卡在全球的受理使用。万建华的思路非常清晰,他全力推进两件事情的进程,一是加快建设国内的银行卡受理商业网络,这是银联卡的立足之本。有了这样的基础,国际品牌要进入中国市场,就必须跟银联网络对接,我们掌握市场的主动权的同时也拥有了国际合作的筹码。二是同步推进银联卡的国际化,国内各大银行发行的银联卡国内外通用,让银联作为全球支付品牌就有了生存基础,不会轻易被外国品牌的银行卡所取代。
推动金融科技创新,预见金融的未来
万建华坚信几十年间推动金融变革的两大力量,一是金融体制改革,另一个就是信息科技。在证券行业,他最早也最系统谈及互联网金融思想,颠覆行业创新。他曾在自己的专著《金融E时代》一书的前言中写道:“在以数字化生存的当今社会,一日千里发展的信息技术正在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社会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决定了人类社会的未来。对银行业而言,信息技术的发展己经并且继续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产生着意义深远的影响。在信息技术推动下,全球商业银行正在经历一个激动人心的时代。”这段话在今天依然适用,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古老金融业会起到颠覆性变革的效应,对新金融产生全面深刻的影响。
2017年6月,央行正式核准万建华回归通联支付。通联支付正是在2008年由万建华一手创立。谈到目前正在做的事业,万建华表示,通联支付调整确定了金融科技的定位:以支付为基础的金融支付科技服务提供商,或者说综合支付服务提供商。"所以我们未来是一家支付机构又不是一家支付机构。主要是提供金融支付的服务和金融科技的服务,但它是基于支付为基础的。"
万建华在近期的一次公开演讲中,提到当前科技对金融的驱动作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在当前条件下,进一步深入到解构金融业务、金融流程、重塑金融业;二是科技打造新的金融业务方式、业务模式、金融业务平台;三是金融与电子商务和物联网融合,场景化越来越明显,整个金融已经融合到各种场景之中;四是新的技术进一步的影响,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等,全面更进一步地深入到金融中。
他相信,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大数据、AI、物联网、区块链,将在金融领域引发颠覆性变革,技术的发展引发出金融新的形式,新的服务,新的产品,甚至整个组织体系全方位的变革。金融最终将不会再区分传统金融和互联网金融,而是发展到一个更高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