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校友招聘

校友专访

校友通讯

校友卡申请

勇于尝试的行动派 环游世界的梦想家——访1994级硕士校友谢冰

发布时间:2017-04-10浏览量:

 

1994级硕士校友谢冰

向五道口致敬:来之不易的机会之门,八大贵人神助攻

 

谢冰第一次听说五道口金融学院的名字,是93年在北京理工大学的宿舍里,那个时候学校专门留了几间宿舍给因各种原因不能毕业的学生,隔壁很多人大、北外滞留的学生也经常借宿在那里。一个雨夜,人大学生栾永峰来借宿,谢冰从他那里第一次听说五道口,第一次知道自己这个学数学专业的,考研时还有经济类这个选项。“我老家是西安的,父母都从事文艺工作,自己又是学数学的,对金融领域非常陌生,是老栾的一句话:(上了五道口,就一条腿迈进了中国的上流社会)让我下决心要考上那里。”

 

谢冰是个不折不扣的行动派,事情都是想到就要做到,马上接着就行动了起来。他来到道口打听情况,“在五道口碰到的第一个人就是纪志宏,大夏天空荡荡的二层小楼里一个大仙喷云吐雾,汗衫拖鞋由远而至,这是道口人给我的第一印象。”纪志宏是五道口1992级的,他和谢冰同是1986级本科同学,经历类似又是人大邻居,所以俩人很快熟络了起来,纪志宏将谢冰带回自己的宿舍,会同室友们守建广庆一起向他介绍道口情况,传授考研经验,“我也是从那个时候才开始真正了解道口。”

 

如有神助,靠着在人大图书馆外意外捡到的一张借阅证,混在人大临阵磨枪准备下场,大半年的紧张备考一晃而过。全国笔试后,谢冰怀着紧张激动的心情等待着最后录取结果,但是戏剧性的事情发生了。由于考研风潮兴起,加上公共课当年的题目又比较简单,研究生的国家录取分数线一下子从往年雷打不动的300分提到的310分,那么如何划定五道口的分数线就犯了难。谢冰回忆道:“五道口历年分数线都是310左右,但是当时如果按照国家线的标准,就无法完成60人的招生名额。”线上57名学生很快被面试录取;而线下3名,全部都是309分,谢冰正是这三个人这一。

 

“所以我能到道口上学,关键时刻还有两位贵人就是甘培根老师和李燕明老师。”甘主任自不必说,李燕明刚刚接手主管招生工作。两位老师都在尽力想办法协调三位学生的入学问题,李燕明老师更是多次到国家教育部和北京高教委进行沟通协调,终于在当年7月获得特批,谢冰,东升,清勇他们三位学生成为道口历史上最晚面试的学生,云开雾散终成正果。

 

上学的机会来之如此不易,谢冰比其他同学更加珍惜。那个时候学校开设很多讲座,来自全国各地,甚至是世界各地的名家都来五道口给学生们讲课。刚入学不久,西安交大附中毕业的谢冰在就遇到了西安交大毕业的项兵。199411月,在香港科技大学任教的项兵来五道口讲座,在课程结束以后,项老师提出了一个到港科大攻读一年会计硕士的机会。在90年代中期,香港尚未回归,两地之间的学术文化交流也远没有今天这样频繁,到香港“留学”,对于大多数有志留学的同学来说都是一件很陌生的事情,但是谢冰却把这个机会放在了心上。课后他找到项兵表明了自己愿意一试想法,项老师表示非常欢迎,告诉他需要准备的材料:两封推荐信、主管单位批准函以及托福成绩。听完以后一番思考,谢冰就开始马不停蹄的准备了起来。在张志平,纪志宏,艾学峰等几位师兄和唐旭老师的帮助下,谢冰很快拿到了刘鸿儒和厉以宁两位金融大家的推荐信,港科大的全奖以及人民银行的批准函。95年春,谢冰虽如愿接到了香港科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但由于情况特殊未有先例,公派自费需要经过外交部,港澳办,英国大使馆几家的签证办理手续异常繁杂,谢冰在等待审批的同时又遇到了另一个问题:五道口开始选导师了。“我去香港插读一年的会计学硕士回来,以后还是要在五道口续读和毕业,所以选导师的事情需要非常慎重和多方考虑。当时工农中建交当中,只有中国银行在香港有分行和派出机构。如果我想要在香港期间得到导师的论文指导,导师名单中的王雪冰老师最为理想,因为在当时的环境下,大陆往返香港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只有时任中国银行行长和香港特区筹委的王雪冰由于工作原因有经常往返香港的机会。”

 

虽然在选导师这件事情上同学们都是老师和学生的双向选择,但是王老师对谢冰来说是却唯一的选择。他通过王老师的秘书,道口1984级的师兄施倞,解释了自己的情况与现实困难以及希望能在香港多做一些金融市场研究的决心。爱好文学的王老师听说谢冰是冰心老人的后人,很痛快地安排了一次见面,相谈之下为谢冰的学习诚意所打动,自此顺利成为王老师在五道口的第一位学生。

 

 

五年仨硕士,福地香港的“三顾茅庐”

 

 

19959月第一次到香港读书,如今已经二十年的时间过去了。“我在香港一年的时间里紧张愉快,也得到了很多五道口师兄师姐的照顾,那时道口在港的校友刚十几个,大陆在港的金融影响力还在深耕和学习阶段,我们这些外派人员平时也都回不了大陆,彼此亲密来往频繁,受益匪浅。五道口人最大的特质之一就是团结,而这一点在身处异乡的道口香港人身上尤其突出。”在香港留学一年的时间过得很快,现在回想起来,谢冰觉得做了两件有用的事情。一是因为自己的示范作用打开了以后在五道口学生去香港留学的通路,二是获得了在百富勤的实习经验。用假期两个月的时间熟悉了百富勤各个主要部门的运作,开始了解什么是投资银行。谢冰感慨:“在百富勤的这两个月,正是香港临近回归股市开始大涨尤其是红筹股的爆发的早期,期间留给我的深刻印象决定了我以后成为一个市场人。”

 

1996年秋,拿到科大学位后,依依惜别项兵林毅夫陈家强等系里老师,和张小卫等一众道口师兄师姐,谢冰如期回到北京,没想到的是他跟香港的缘分并没有结束,或者说才刚刚开始。

 

回到五道口以后的生活非常繁忙,谢冰一方面要补修课程,一方面要准备论文,97年春顺利通过答辩获得了临近毕业,就业的问题也提上了议程。在香港的学习和实习经历让他对投行充满向往。“王老师对我的事情很上心,加上也是缘分巧合,恰逢高盛的CEO亨利·保尔森来拜访王老师,他就提到有一位学生想去高盛实习,还亲自很花心思地写了一封推荐信,帮我争取到这个宝贵的机会。”在离开香港一年以后,经过23次面试,谢冰又回到了这里,于97年秋开始了在香港高盛的为期一年的跨部门工作历练。

 

“应该说高盛给了我最好的投行培训,一年里在债券部、投行部、资本市场部和直接投资部轮岗,完全打开了眼界,遇到了很多未来中国风投界的风云人物,即使每周工作一百个小时以上,也觉得时光飞逝,很想能留下来继续工作学习。”但是根据当时高盛的用人标准,他们只给当年世界TOP10 MBATOP10 BSchool的学生提供最后面试的机会,谢冰的学历背景还不符合高盛的要求。但是谢冰并没有放弃,他在那份名校的名单里,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当年排名第五的欧洲工商管理学院(Insead)。“我回香港以后通过邮件跟我在港科大的香港同班同学取得了联系,才知道他毕业以后就去了Insead读了一年制的MBA,所以我在高盛的名单里一眼就看到了Insead。”

 

打定了要通过拿到Insead学位杀回高盛的主意以后,行动派的谢冰984月份又雷厉风行的开始申请自己的第三个硕士之旅。“首先征求了王老师意见,他认为打下MBA的基础是终身受益的,非常支持我的决定,也为我写了推荐信。”两个月里,谢冰边在高盛工作边顺利的完成了申请所需的各项考试和准备材料,被几个法国的未来校友在香港面试后,在6月拿到了Insead的录取通知书。谢冰说,回想起来1998年真是战斗的一年,可能是由于年满三十才获得人生第一次的工作机会,而且是在超级金融航母上工作,凡事都那么新鲜挑战周围牛人环绕,整个人跟打了鸡血一般的意气风发;每天只睡6个小时,浑身使不完的劲。那一年不仅工作实习顺利,写了本获得王老师赞许,各方好评的有关中国保险市场的报告,学会了大宗股票债券交易,见识了完整的风投过程;申请到了欧洲名校的同时,只用了一个月2800港币就拿到了新加坡的特殊人才绿卡,还结识了众多在以后岁月里彼此加分的一众大陆居港精英小伙伴。988月,启程前往法国,回炉校园,随之而来的是一年紧张多彩的枫丹白露岁月。

 

99年的九月,完成学业的大龄青年谢冰从新加坡美林开始,先纽约后香港,在投行一干三年,完成了各项创业积累准备工作。2002年到2006年,边学边干,和好友魏东沈南鹏搭伙,开启了一段四年激动人心的创投岁月。

 

 

 

谢冰在公司年会上讲话

 

追随内心的环球旅行家

 

 

2003之后的三年,我很幸运有时间和体力,在年轻时基本踏遍了祖国的名川大河,三山五岳,白山黑水,南海北疆;自驾二十几省,云桂川,青陕甘,江浙闽,黑蒙黔;七进西藏,八赴新疆,很早就有幸徒步过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和墨脱等地;俩转梅里雪山,三奔喀什;那四年每年有近一半的时间都在国内旅行的路上,直到2006年拿到香港护照回京定居。”谢冰说:“由于对物质财富的要求不高,过去十年基本上一个星期工作10个小时,间或投几个感兴趣的投资,做一些基金的LP,其余主要精力就是追寻滑雪高尔夫等爱好,以当年干工作的热情去环游世界。”十年间,他以每年旅游二十多个国家,均年大约五个左右新国家的速度慢慢地品味世界,很多地方和城市一去再去,笑称比北京还熟悉。一双儿女这些年利用假期跟着他去过五大洲五十多个国家,而他本人则是漂了九十几个国家和南北极。随着年纪增大,逐渐退出徒步,潜水和高山滑雪的谢冰,这两年又开始迷恋起高尔夫:

 

“过去一年里扫了20多个世界百佳球场,打了100多个国际好场,还幸运地在世界排名第一的皇家邓恩郡打了第二个hole in one。目标是今生打够一千个国际好场,任重道远,目前刚完成20%的目标。”谢冰的助理根据他每天的微信定位,给他纪录行程和各国各地停留时间,他打趣到,“北京就是我的T4航站楼。”他每年北京接近100天,旧金山六十天,其余200天就是人在旅途了。他体力充沛,旅友众多,马不停蹄,去年11月开始到明年一月的行程是这样的:

 

 

11月 伊朗 韶关 南京 张家口

12月 塞班 新西兰南北岛 巴厘岛 临沂

1月 云南滕冲 北海道 美国旧金山  阿布扎比迪拜  肯尼亚蒙巴萨和马赛马拉

2月 春节北京 武汉农村中式新年 泰国  香港  夏威夷

3月 马尔代夫 柬埔寨吴哥窟 老挝 

4月 日本广岛 美国大师赛 山东半岛

5月 塞舌尔  毛里求斯 意大利北部 瑞士

6月 以色列 乌克兰

7-8月 旧金山  坎昆

9月 踏踏实实在北京

10月 爱尔兰和北爱尔兰 海南

11月 日本 江浙

 12月 澳大利亚及塔斯马尼亚 

 1月中东和埃及

 

虽然过去十年谢冰已经去过许多地方,但他依然保持着对世界的好奇心,总能不断的感受到惊喜。乌克兰战争前的顿涅斯克,分裂前的克里米亚,重建中的萨拉热窝,孤寂的北朝鲜,极昼的冰岛和格林兰,日落时分的塞舌尔;“各地不同的宗教,文化,地理,风情,气候,世界之大之奇让我停不下来。”抓紧时间看世界去体验,诸多爱好,让他总觉得时间永远不够用。前几天把初稿给他更正,果不其然他依然人在路途,正带着儿子在贵州兴义一带徒步穿越,享受自然风光、探寻民族人文,追踪抗战历史,还顺带盘下了一个客栈。

 

 

 

 

在谢冰看来,一趟完美的旅行必定是在合适的时间,跟合适的人一起去合适的地方。“比如以色列,后来一直等着那个季节能全家同行才第一次去;而有些地方我会捂着,比如我去过很多次乌克兰但是一直没有去过古城利沃夫,等待着明年从布拉格六月开车过去,很多地方都在我脑海里提前计划着。”

 

世界漂十年,谢冰变成了一个世界公民,不管走到哪里,从饮食气候到文化交流都能很快适应,豁达的世界观,让他对自己对祖国有了某种穿越时空的认识。

 

在接受我们的采访前一天,他刚从张家口滑雪回来,月底就会启程前往澳大利亚,之后半年多行程已大致排出来了。那几天正是他一手创办的知金教育集团成立十周年,兴致勃勃地忙着带全公司包场音乐剧开年会的事。谢冰说自己当年创办网络教育公司跟他人在路途的心境是相似的:人生很长,做有意义和自己喜欢的事情,边付出边积累,精雕细琢中逐年收获。他自陈算是道口人里的另类,胸无大志爱好广泛四海为家,不能算是师弟师妹的好榜样;但是人生本来就是丰富多彩的,所以他依然没有停下环游的脚步,崇尚自由追求健康,期待中华民族神武景气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