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是考验定力与品格的时代
——访金媒班首期班校友、金媒校友会会长董山峰
弃工从文奔光明
1983年,董山峰考入清华大学化工系高分子化工专业。因为对人文学科的极度热爱,董山峰修了双学位,跨界至中文系科技编辑专业。谈及这样的转变,董山峰笑言,他们当年接受的教育虽不如现在更系统全面、更精细,但也带来一个好处,就是个人自由发展的素质得到了极大的强化。
“我小时候非常热爱人文方面的知识,除了写作,我还喜欢朗诵。我高考的时候语文考了96分,甚至比北大中文系的同学还要高。当初立志考清华是因为清华是我们心目中的学术圣殿,学习好的同学都奔着清华去。在80年代数理化是全民追求的热点,我跟着这股热潮稀里糊涂就考进了化工系。” 董山峰笑言。
但文学一直是董山峰心中放不下的情结,无论学业压力多大,董山峰仍笔耕不辍,坚持写作。在董山峰上大三的时候,赶上了千载难逢的转变契机。由于清华大学致力建立综合一流大学、向人文领域拓展,复建了中文系,并结合清华的特长设立了与工科知识相结合的科技编辑专业。于是,董山峰在86年作为清华首届第二学位生,毅然弃理从文,拿起了笔杆子。大学毕业后,董山峰按照人文专业分配参加了工作,投入了钟情的媒体工作,这一干就是二十多年。
毕业后董山峰在教育部高等教育杂志社工作,因怀有强烈的“光明”情结,经过不懈努力与坚持,五年后,董山峰终于如愿以偿调入了心目中的媒体圣堂——光明日报社。《光明日报》自创刊以来,在激励知识分子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方面一直具有非常重要积极的作用。1978年,光明日报刊登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篇文章,当时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光明日报在我们心目中是媒体的最高殿堂,光明之名如雷贯耳。当时在清华一个班才派两名同学实习,非常荣幸我是其中之一,我们都很珍惜如此宝贵的机会。
光明日报擅于接纳不同学科背景的人才,工作环境非常宽松,横跨文理的专业背景让董山峰如鱼得水,工作有声有色,游刃有余。2011年,董山峰被评为‘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这是中国新闻界的最高奖项之一。“这也是光明日报的同仁对我多年工作的一种肯定。”董山峰如是说。
内容创新 保持定力
因互联网媒体环境的变化,传统媒体阵亡名单不断增加,一些老牌媒体的倒下让人震撼。随着传统媒体的巨变,传统媒体人的未来和转型也成为业界的焦点。董山峰说,创业转型的媒体人非常值得敬佩,创业付出的代价和辛劳非常大,意味着从此走上了艰苦的不归路,而且只能艰苦下去。但这个辛苦是快乐,获得的点滴进步会获得巨大的成就感,在人生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回忆。
在新媒体、自媒体日趋做大的趋势下,谈及传统媒体应该如何应对,董山峰说,“很多同行问:传统媒体现在冲击这么大,我们应该怎么办?我也不知道捷径,但我还是相信,无论哪个行业都需要有创新精神。真正的好内容,总会遇到知音。内容为王,永远不过时。以我现在做的博览群书杂志来说,我的任务就是把这本杂志应有的功能和潜力挖掘出来,办出影响力。”
如今新媒体的影响力和市场蛋糕越来越大,这是时代科技发展和时代文化走向的大趋势,媒体人要看到这个趋势并尽快适应,但简单的转型思维要不得,会害了媒体人。董山峰认为,很多传统媒体离真正优秀的媒体还差得很远,过去就没有做到位,没有让读者非常满意。“其实,这方面可以下的功夫是非常大的。由此可以引出两点结论,第一,没有进行充分媒体准备、具备优秀媒体功力的人,去做新媒体也是做不好的;第二,只要我们对媒体属性有充分深刻认识,传统媒体即使照着这个路子做,也能得风生水起,做出相当大的影响力来。
现在的董山峰倾力赋予新生命的《博览群书》杂志创刊于1985年,由胡耀邦主席亲自提笔写的刊名,发刊词是政治局委员、当时主管意识形态的最高领导、毛主席的秘书胡乔木所写。《博览群书》作为一本历史悠久的综合性读书类思想文化月刊,董山峰与他的团队也赋予了它新的生命,已成为一本在中国知识分子中影响颇大的文化月刊,牢牢在市场扎住了脚跟。
董山峰说,《博览群书》对内容有着非常严格的高要求,虽然作者都是高级知识分子,但仍要将把握读者的需求和时代脉搏作为首要目标,避免过于专业和小众。牢牢把握住写作风格和方式。“保证思想性、趣味性、服务性三性并举是我们基本的用稿标准。”而且杂志很注意内容的新锐性,将其作为杂志立命之本。“我们意识到,现在的时代,文化领域已经没有了以前文化的大家,他说出一句话或者一篇文章就足以引起全国读者的关注和仰慕,这样的专家也没有了,这样的话题基本也消失了。怎么塑造杂志的影响力?我们认为,第一,找出这个时代的新锐话题,第二,许多名家联手写一个话题,集体出手,联手撰文,编辑部在中间要发挥重要的引导作用。所有名家联手撰写的话题都是我们认为很重要的话题,都是足以引起社会关注的话题。在话题组织方面我们就有了影响力。”
《博览群书》致力于社会各界的思想交流,从杂志的运作理念来说,任何作品都是不应该忽略的,但在介绍作品方法和角度上,董山峰的团队也有自己的创新想法。“很多出版社都会把出版作品的最新书评送到我们编辑部里来,但是我们认识到,我们不能一篇篇登载这样的书评,我们应该跳出书评看图书,跳出图书看图书。”董山峰说,只让读者了解一本书,只是了解森林里的一棵树,他们致力于要给读者以全貌,即使森林太大也可以做到让读者窥一斑见全貌。为此,董山峰的团队想出了一个办法:让一个文化评论高手评论一系列的作品,在读了很多同类书的基础上,系统地讲一个学科的内容,让读者阅后受益匪浅。对此,董山峰很耐心地为我们做了解释:“举个例子,如果你介绍鲁迅先生的一部作品,读者也会看,但只停留在一棵树的阶段,视野小。但我们换一个角度设问作为引导,比如在鲁迅的笔下,为什么没有爱情和自然?我们的作者就会把鲁迅的相关作品串联在一起,此基础上分析为什么他的作品里没有明显、典型、集中地描写爱情和自然,这些就足以引发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听完这番话,听者不禁拍案叫绝,为编辑的精巧设计大呼精彩。
在如今的传统杂志中,《博览群书》是了解中国图书界、知识分子界动态的不可多得的好刊物。“李克强总理两届政府工作报告都提到了全民阅读,我们作为传统杂志的代表,具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期望大家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董山峰谦虚地说。
道口金媒 收获颇丰
谈及在五道口金媒班学习这段时间的收获,董山峰说,五道口开设金媒班,是很有人文视野的大胆创新,是学院履行使命、承担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作为五道口的品牌免费公益项目,金媒班是学院完全投入的而且没有短期回报的一个项目。五道口金融媒体奖学金培训项目有一流的师资阵容、紧贴实践的课程设计、强有力的教学服务团队和“严格管理、用心服务”的教学理念。学院还制定了学员和学院各个重点项目的互动交流方案,邀请学员参与学院的各项重大活动的策划执行工作,让学员增进对学院的了解,融入学院的建设,实现学员和学院共同发展的目标。
董山峰说,从他自身感受来看,金媒班的授课难度非常大,老师仅专业强远远不够,因为金媒班的学员金融功底不足,但相对来说视野又是最宽的。学院给金媒班派的师资是目前国内最优秀的。不仅有来自于金融监管部门和相关金融机构的专家授课,为学员分析经济金融形势,解读经济金融政策,加深学员对经济金融理论与实务的领会与把握,还邀请金融传媒领域的学界及业界专家,分享金融媒体运作经验,提升我们对金融传媒产业的认识。专业的课程设计和用心的管理服务赢得了全体学员的认可。
董山峰认为,金媒班成功之处首先表现在对学员严格要求。董山峰笑言,“金媒班有今天,对教学质量的严苛要求是成功的重要法宝。为了实现好的教学效果,廖理常务副院长、张伟老师和刘婧老师咬着牙扮演了灰太狼的角色。”第二,金媒班充分发挥了班委会的力量,很注重道口金媒班的班风建设,媒体人跨领域勇于探索创新的学风非常促人上进。“无论转型还是坚守工作岗位,五道口的金媒人受益很多,大都做出了可喜成绩。金媒也逐渐成为了五道口的一个品牌。金媒文化的走向,金媒品牌的影响力,金媒学员与社会的联系,整个金媒为社会做的贡献,都在加强探索。这四方面的探索我觉得都是非常价值的,它们都将带动五道口社会影响力进一步的提升。通过这一年的学习,我们这个团体一定会形成一种力量,并终将对中国金融业的媒体环境产生深远的影响。”
寄语学子 提高视野
董山峰校友曾在基层挂职工作,在“走转改”活动中走访了很多基层单位,写出了很多反映基层经济现状的精彩采访报道。关于在基层工作的感受,董山峰说,作为多年的新闻工作者,他的切身体会是真正的新闻都在基层,很多的新闻大家都是在基层逐步脱颖而出的。如果一个人老飘在上面,无论理论修养多么厚重,也不可能成为有影响力的、接地气的新闻专家。“这一点非常类似我们五道口的实践精神。如今五道口很多的在读研究生都去艰苦地区从事金融实践调查工作。金融人要练出真本事来,也只有到基层去,到真正的服务对象那里去,才能真正发现金融的课题,由此产生的成果才是真正有利于社会的、为社会所需要。”
如今金融环境和时代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校学子普遍面临较大的求职压力。对其心态的把握,董山峰提出了非常有建议性的意见,言语中体现出理性的睿智与高度的视野。“清华大学尊敬的夏翔教授曾说过这么一句话:play when you play,work when you work。道口金融的学生都是千里挑一的佼佼者,目前的任务是学习那就踏踏实实地投入学习,不用过度担心找工作的前景。所有单位都是注重真才实学的,只要对学科的理解达到了一定层次,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谈吐和视野是能打动人的,能成为求职竞争利器。学生在学习阶段要把精力放在认真听课上,融会贯通,尽量多读书,金融著作,多读书的人后劲儿一定是足的。在这个基础上,一定要摆正心态,优秀的人才一定有机会脱颖而出。要相信在我们这个时代,不是人才多了,而是缺人才,不是高精尖的行业多,而是太少。”董山峰语重心长。
全球金融市场不断变化,目前中国处于一个新的历史转折点,面临深化金融改革。董山峰说,作为年轻的金融人,一定要有金融人国际视野,大局意识与卓越意识。对金融本质的理解,要有清醒认识。“优秀的金融人才忌讳见钱眼开,见利忘义的,因为短期的利益是妨碍我们获得长期利益的,这是事物规律。金融创新往往是具有普惠眼光的人最后获得了大的突破和巨大的社会效果。希望年轻的金融人时刻思考宏观大局的长期利益,这才能做出大事情来。要为国家经济发展而金融,为全国民生发展而金融,为整个社会发展而金融。视野要大才容易把事业做大。比如尤努斯,他在首创格莱珉银行之时,希望帮助孟加拉的贫困人民获得必需的资本;其时他并未曾想到,会为时势所推动,从此开创了小额融资的一种现代模式。这在今天亦被世人评价为一项非凡的成就。其实,金融人的视野也可以如此地充满人文关怀的,从这个角度来说,金融大有可为。”
董山峰校友神采奕奕,侃侃而谈,言谈话语中自然散发出强烈的个人魅力,听者收获良多。在与董山峰的交流过程中,我们对他充满了敬意。在媒体格局巨变的时代,像董山峰一样坚持生产优质内容的群体就像“压舱石”,他们牢牢守住了内容生产者的底线。可能多年后,我们回看这个时代,会感激这些人的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