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校友招聘

校友专访

校友通讯

校友卡申请

王醒春:顺应岗位需求,成就多面专家

发布时间:2013-11-06浏览量:

  王醒春,现任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审计局直属分局局长。1988年6月,毕业于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获经济学硕士学位。同年7月入职农业银行总行,先后在体制改革研究与发展规划、市场开发、员工培训、法律事务和内审部门工作。曾主持研究参与了20世纪90年代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方案研究、农业银行改革发展规划以及专业银行商业化转轨政策研究。2000年前后,结合市场开发岗位工作,首次提出并研究农行市场营销的问题和客户经理制的设计推广。目前兼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首都经贸大学金融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发表论文多篇。著有《商业银行客户经理制》、《商业银行金融产品手册》、《商业银行理论与实务》以及《员工法律必读》等书。近几年来集中关注商业银行的法律合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问题研究。

  

1985级校友王醒春

  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神州大地,百废待兴的金融业也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在巨大的时代浪潮之中,五道口的莘莘学子锐意进取,与祖国金融事业的发展同成长、共进步。此次我们有幸拜访了这样一位在金融战线上工作近三十年的王醒春校友。

  一、谈教育:教学相长,实用为先

  1988年,王醒春毕业时,原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仍设在五道口东升乡医院住院部旧址的工字楼里,面积不大,教室较为简陋。然而,小巧简陋拥挤的学习环境并没有让这些有志青年灰心退缩,他们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积极投身改革发展大潮的讨论探索,利用暑期开展社会调研和实践活动,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提出许多有建设性的建议。王醒春校友回忆起这段求学时光,仍然感慨万千。他谈到,五道口的成功创办和发展在于紧贴时代脉搏,理论联系实际,着眼于培养学生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五道口独有的师资结构:经济金融领域的知名教授和业内资深专家的有机结合,为“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式培养模式提供了条件。那时养成的学习思考和研究问题的习惯,现在仍让他获益颇丰。

  谈到五道口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辉煌成就的原因,王醒春认为,时代的大背景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五道口开办之初,正逢我国改革开放起步之时,金融专业人才更是奇缺。为尽快培养一批具有现代金融知识和适应改革发展需要的金融人才,人民银行牵头联合专业银行和保险公司,以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的名义申请开办了今日被誉为“金融黄埔军校”的研究生部。可见母校的诞生本身就是适应时代的需要。其次,研究生部的课程设置也不同于高等院校的教学模式。打破常规,把西方经济金融学和金融实务专题作为重要板块加以强化,辅之以专题学术报告,因此学生思想相当活跃,学习研究的空气十分浓烈,学生也很勤奋。从历史、理论、实践等各方面了解东西方当代金融学的发展和金融业的演变规律,师生们一起带着当代中国经济金融改革的问题在理论中找答案,在实践中找出路。他们在研究解决现实问题的同时,理论水平得到提高,研究能力得到提升。因此,五道口毕业的学生能很快适应岗位工作,并发挥骨干作用。

  当被问及当下五道口在教学方面应当如何再续辉煌这个问题时,王醒春强调,对研究生教学而言,首先,教师的作用在于引领和启发,帮助学生提出问题而不是简单传授知识。处在象牙塔中的学生和现实社会隔着一道透明的墙,如何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需要老师们做引路人,在研究能力的锤炼上下功夫;其次,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开阔视野,这决定了一个人生命的宽度和思维的深度,而在瞬息万变的金融行业,拥有广博的视野尤为重要;再次,要关注行业面临的现实问题,用实践调研和专业实习的方式缩短从学校到岗位的距离,才能促使同学们在走向工作岗位上后能够尽快的学以致用,发挥优势,实现飞跃。

  时光荏苒,毕业已经二十五年的王醒春校友谈起母校,依然万般眷恋。他对母校的发展也提出了许多恳切的建议。他说,在并入清华之后,清华的师资力量可以弥补教师队伍短缺的不足,从而对同学们基础知识的巩固和提高有较大的帮助。但是,业界专家导师队伍的建设仍然不容忽视,业内一些资深的专家和管理人员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充实到这个队伍里来,实务问题研究的讲座应当继续保持并加强。他特别提到,当前,在应用类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上,理论教学和实务需要脱钩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很多学生在毕业论文选题时,感到很茫然,理论学习的内容和解决现实问题不能很好结合。目前在一些学校实行的双导师制(校内、校外)是一个比较好的做法。

  二、谈商业银行法修订:顺势而为,固化经验

  上世纪80年代初,从机构而言,“银行”这两个字,几乎等同于整个中国金融业。王醒春校友毕业时,进入农行政策研究室工作,从事政策研究和体制改革工作近十年,研究参与了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方案的设计,以及农业银行从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轨的政策研究,十年的工作经历,让他见证了我国专业银行商业化的演变之路。我国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银行法》,实际上就是对此前专业银行商业化改革实践经验的固化,同时也是我国商业银行体系建设的法律化。据此他曾撰写《按〈商业银行法〉规范和推进农业银行改革》的文章,其中所提建议得到决策层的认可。2003年,他调任法律部门工作,任职也达七年之久。调任之时,恰逢1995年颁布施行的我国《商业银行法》第一次修订。履新任职的王醒春,利用各种途径补休法律知识,很快便了解了法律事务部门的工作内容,并逐步健全了法律工作体系,将部门管理得井井有条,得到了下属的钦佩和上司的肯定。当下,中国商业银行法修订的议题又一再被业界专家学者提上议程。他们认为,当前,商业银行法的改革是十分必要的。就此问题,我们认真听取了王醒春的建议。他说,我赞成专家们的提议。第一次修改是银行业改革和对外开放的需要。当时,中国刚刚加入WTO,全球化以及外资商业银行即将进入的大背景要求我国银行业规范经营,使得中国银行业的经营水平和监管水平能够达到国际标准。另一个直接的原因是将银行监管职能从中国人民银行职能中分离出来,成立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单独行使监管职能。

  今天,据上次修订又过去了10年。10年间无论是商业银行的经营还是监管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经受了2007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风险管理的标准提高了,如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实施;银行业创新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如银信合作、银证合作和银保合作等的出现,理财产品的产生,还有互联网金融、移动金融的出现,民营资本的准入等,使得原有的法律规范已不能完全适应当今的金融格局。具体的修改,他认为有以下方面:一是民营资本的准入规定;二是混业经营的限制性规定;三是银行监管范围与标准的调整。把这10年积累下的许多宝贵经验,从法律上固化下来,对于商业银行的持续健康发展是有益的。

  三、谈发展问题:服务多元,风控有效

  我国商业银行体系从无到有,由小到大,通过几十年的发展,已成为中国金融业的核心力量。农业银行从一家专门服务于农村地区的专业银行脱变为大型上市银行之一,我们问及农业银行的发展战略时,他说,农业银行完成上市以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作为上市公司需要遵从《证券法》、《公司法》和《商业银行法》等多部法律的规定,银行监管的标准在提高,合规管理的压力加大。同时面临农村市场、城市市场和国外市场的三重竞争压力和风险管理的挑战。尽管有这样那样的挑战,农行董事会仍然制定了迎难而上的发展战略:这就是建设一家面向“三农”、城乡联动、融入国际、服务多元的一流商业银行。王醒春说,这个战略是振奋人心的,经过农行人的努力也是可以实现的。他还提到,对于银行,无论是在本土还是在海外经营,改善客户服务,提高客户体验,都是十分关键的。此外,提高银行风险控制的有效性是兼顾银行成本和收益要解决的难题。

  四、谈互联网金融与互联网应用:推动应用,合作双赢

  2013年以来,金融行业经历了又一次巨大的变革。国家对于金融行业的许多准入限制在今年之内都被撤销。随之而来的是新兴金融机构的兴起和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互联网金融、供应链金融、移动金融等新鲜名词开始进入到人们的视野当中。对此,王醒春谈到,民营资本的进入,使得金融业内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对商业银行的IT技术创新、服务方式、管理模式、风险管理等各方面都提出了挑战。对于银行来说,业务的持续性可谓是其生命线,连续不间断的经营,需要作业系统的优化和精心维护。电子货币、支付宝等产品的出现对商业银行的业务肯定带来冲击。面对此种情势,回避是没有出路的,商业银行唯有不断创新,才能巩固优势,只有推动合作,才能谋求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