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我院1983级校友赖观荣
赖观荣,经济学博士,嘉禾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裁,我院1983级校友。1988年5月创建闽发证券公司,并担任主持工作的副总经理,1990年调任人行福建省分行办公室副主任,1992年重新主持闽发证券工作,1996年任福建省闽侨信托投资公司总经理,2001年参与重组华福证券公司并出任总裁,2005年到北京参加嘉禾人寿的筹建,开业后一直主持嘉禾人寿工作。
横跨四大金融板块
赖观荣从业二十六年,涉足领域横跨银行、证券、信托、保险等四大金融板块,朋友戏言应该去金融控股公司工作。
1986年研究生毕业,赖观荣分配到人民银行总行,不久就回到福建省分行工作。1988年5月受命领衔筹建闽发证券公司,开业后主持全面工作,时年二十五岁。赖观荣说,不是我有多少本事,是那个时代有很多机遇。诚然,那时中国大地改革如火如荼地展开,发展机会很多。但是要成功,机遇和能力缺一不可。赖观荣跟所有五道口的学生一样,受益于五道口独特的教学优势,接受了最新的金融理念,锻炼了实际业务操作能力。在面临众多机遇的时候,他们才有能力把握住。
闽发证券是中国人民银行出资设立的,作为金融改革的试点,主要是探索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之路。1996年,在清理整顿的形势下,中国人民银行退出闽发证券公司,此时闽发证券的交易量已跻身全国前十大券商之列。随后,赖观荣接手了濒临倒闭的闽侨信托。
福建闽侨信托投资公司始建于1986年,隶属于侨乡泉州市的一家非银行金融机构。作为一家传统的国有企业,闽侨信托始终无法摆脱传统国企的痼疾,一度走到濒临关门的边缘。赖观荣接手后,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引进民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并在盈利模式、用人机制、激励机制等方面进行大胆创新。改制后的闽侨驶上了正规发展的快车道。
在赖观荣地带领下,闽侨信托还大胆进行业务创新,1997年就设计了“自来水公司信托计划”,率先发行现代信托业经营的理财产品。内部管理上强化风险控制,建立约束与激励相结合的机制,各项业务在规范管理中走向成熟,闽侨也在省内同行中脱颖而出,成为金融信托业的一匹黑马。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仅仅6041万实收资本的闽侨信托,1997年就实现利润7000多万元。之后的连续几年,在净利润、资本利润率、风险控制等方面居全省13家信托公司之首,有些年份利润总额甚至超过了当地银行老大工商银行,为股东带来了丰厚的回报。为此,1998年《中国改革报》记者王毅撰写了《经济学界的“哥德巴赫猜想”——从闽侨的“经理革命”看当前国企改革》一文,在当年全国“两会”期间引起了很大反响,各地到闽侨考察的信托公司多达40多家。
后来全国进行信托业整顿,经营良好、业绩在全省信托业中独占鳌头的闽侨信托也参与了全省大重组。2001年底,赖观荣被省政府调往新重组的省属国企华福证券公司任总裁。赖观荣在华福证券主政的四年里,公司一直坚持“规范经营,稳健发展”的经营理念。虽然处在漫漫熊市中,但始终不忘苦练内功,2005年10月公司被评为全国首批七家规范类证券公司之一。
2005年5月,赖观荣又接受了一项新的任务--参加筹建嘉禾人寿,公司开业后主持全面工作,担任法定代表人、总裁和党委书记。赖观荣将“打造最受客户信赖的保险公司”作为公司愿景,确立了“以服务树品牌”的经营战略。在他的带领下,充满创新精神的嘉禾人寿脱颖而出,被评为“中国最具创新能力的保险公司”、“中国十大保险行业质量品牌”和“全国重质量、守信誉优质承诺单位”,如今已拥有近300家分支机构,员工2万余人,总资产达230亿元,并在第四、第五个经营年度实现了盈利。
资本金不足一直是嘉禾发展的短板。2011年2月,赖观荣代表嘉禾人寿与中国农业银行正式签订增资入股协议,农业银行实现对嘉禾人寿控股。此举不仅解决了嘉禾人寿偿付能力不足的问题,而且大大提升了公司品牌和美誉度,嘉禾人寿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轨道。可以展望,已经具备深厚发展基础的嘉禾人寿,未来一定能够成为中国保险市场上的领军品牌之一。
“不合时宜”的定力
五道口人身上流淌着无畏艰险的血液。从1984年在中国金融学会年会上提出《中国金融改革战略探索提纲》,到中国第一家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商业银行的首任总经理,再到中国第一家证券公司的首任总经理等等,都留下了五道口人投身于我国金融改革实践的足迹。
在这群人中,赖观荣显得有一些与众不同。他为人做事非常低调,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踏踏实实干活。他有一种“不合时宜”的定力,踏实稳重,抵得住诱惑,控得住风险,因此深得领导信任,而他也不负重托,总能做成事。他一直按着自己的轨迹前进,不管别人怎么走,都不受影响。他总是说,人各有志,大家各行其道,不要攀比。无论在什么岗位上,他都能沉下心来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在公司里,赖观荣的信条是“对上不辱使命,对下不负员工”。他自己是这么做的,同时也要求大家这么做。这种责任感促使赖观荣和他的团队能够心无旁骛地踏实做事,一步步走向成功。
赖观荣掌管闽发证券之时,正是改革开放之初,到处充满着机遇与诱惑,他却不为所动,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凭着自己的能力,一路踏踏实实走到了现在。如今他对公司员工的要求也很简单:诚信为人、用心做事。做人要诚信,做事要用心,要动脑子,把活干好,自然会得到回报。赖观荣将自己的用人原则总结为十二个字:想做事、能做事、做成事、不出事。
赖观荣喜欢读书,尤其喜读南怀瑾先生的书,书中的人生哲理和处世智慧,深深地影响着他。他总说,不要羡慕别人,更不要嫉妒别人,每个人的福报不同,结果必然不同。不是你的不必强求,老老实实做人做事,老天自然会给你回报。因此,在证券公司当了十多年老总,他从不坐庄炒股,也不跟“老鼠仓”,他认为不义之财不能取,取则招祸!他认为,无论顺境逆境,都要坦然面对。遇到挫折,不要总是怨天尤人,感叹别人的幸运,而要把它当成人生宝贵的经历。正因为如此,他在这个行业奋斗了二十多年还能“活下来”,到哪儿都能安心做自己的事情,把事做成了,他就感到很幸福,把名利这些东西看成过眼云烟。
敢为天下先
敢为天下先,是五道口人一贯的传统。作为五道口1983级校友,赖观荣也继承了这种优良传统。赖观荣喜欢研究超前的东西。当大家都在研究信贷、货币的时候,他已经开始研究WTO和网络经济了,在读博士期间,出版了《WTO:中国加盟》一书,还参加过“IBM在上海世贸举办的”中国首届网络经济大会“。1998年,他就开始琢磨网络经济,并将其作为博士论文来研究。当时美国的网络股正在破灭,学界虽然有很多描绘网络经济的书,但是很少有理论支撑。赖观荣拜访了一百多家IT企业、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运用西方经济学和投资学基本原理,充分借鉴和吸收信息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对网络经济时代的投资选择与管理进行了初步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基本的思路。十年之后,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将赖观荣的博士论文修改后,以《网格经济时代的投资管理》为名出版,刘鸿儒老师亲自为其作序。研究理论的同时,赖观荣还学以致用,在证券公司大力推广网上交易,既节省了成本,又扩大了交易量。在他离开华福证券时,公司网上交易已经占总交易量的75%。
敢于创新,也是五道口人的风格。赖观荣也不例外,他对创新有自己的理解。他认为创新实际上来源于困难中的突破,而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1992年,赖观荣在闽发证券工作时带领大家设计了一款”分段持券“的国债产品,创造性地解决了通货膨胀下国库券难卖的问题。
当时闽发证券是全国的国债承销商之一,公司面临十亿国库券的承销问题。彼时国内通货膨胀十分严重,没人愿意买十年的国库券。公司面临着两难的境地:要么自己认购这十亿国库券,但是没有足够的资本金;要么放弃此次承销,那就将丢掉国债承销资格。在长达十几个小时的头脑风暴后,他们想出了分段持券的办法。
所谓分段持券,也就是将十年的国库券拆成一年、两年、三年三种期限的产品来卖。这样拆分后的国债产品受到了投资者的追捧,很快卖了出去,同时这一产品设计还产生了套利机会,因为长期产品利率高于短期产品的利率。就这样,一个压力非常大的问题摇身一变成为公司的盈利点。赖观荣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管理模式、营销方式、盈利模式、产品都要经常创新,否则就将被淘汰。
五道口人还有一个特点,爱思考爱学习。这点在赖观荣身上表现得十分明显。之所以转战几大金融板块都能迅速适应,赖观荣总结,这一方面得益于五道口打下的坚实基础,另一方面在于自己一直保持学习的心态。进入保险行业后,他带着”空杯“心态,虚心向专家学习。下班之后或周末他经常把精算师或业务专家叫到办公室来请教。他在考虑投资某个板块的时候,会亲自打电话给负责该板块的分析员,请他到办公室来,交换看法,当面探讨。他认为,人不可能什么都懂,不懂不是错,不懂装懂才是错,不懂而又不学就是大错特错。就这样边干边学,赖观荣很快就熟悉了保险业务。
寄语五道口学子:放下压力,摆正心态,合理定位
五道口三十载风雨兼程,先后培养了近两千名校友,主要分布在金融系统的各类机构。他们中的许多人已经成长为杰出的经济金融界领袖,成为推动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对于前辈师兄师姐的辉煌成就,五道口学子们引以为傲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了无形的压力。师弟师妹们觉得很难超越和突破前辈们的成就,觉得成功离自己十分遥远。
面对如此大的压力,还在求学的五道口学子应该怎么办?赖观荣以过来人和师兄的身份建言:放下压力,踏实生活。如火如荼的改革大潮已经过去,如今很难有爆发性的机会,大家要找准定位,持之以恒地做下去。赖观荣认为,对在校生来说,心态和定位非常重要。找准适合自己的领域,扎扎实实做下去,成为一个细分行业里的专家,就能成功。不要因为别人的影响,乱了自己的方寸。成功的定义其实很宽泛,开间咖啡屋,经营得好也是一种成功。如果一味地把成功定义得遥不可及、高不可攀,那会活得很痛苦。
结合自己的经历,赖观荣说了这么一段话:每个人的资质有别,成长环境迥异,人生的际遇也不相同,几十年后各自的成就肯定不同,象吴晓灵师姐、胡晓炼师姐、张志平师兄等等,已经成为中国经济金融领域的领军人物,我们大多数校友终身也难以达到他们的境界,但是我们的心是相通的。生活在一个民族复兴的伟大时代,我们每个人都要尽自己的所能为国家、为社会做点事,尽力了,就无愧。春有百花冬有雪,当多大官,挣多少钱,不必耿耿于怀,生活中美好的东西很多,做好每件事,过好每一天,快乐学习,快乐工作,做健康快乐的自己!(文 岳小乔/实习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