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校友招聘

校友专访

校友通讯

校友卡申请

魏本华:拓宽视野,培养国际化金融人才

发布时间:2012-09-07浏览量:

  魏本华,我院1981级硕士校友。历任中国人民银行外事局国际金融组织处副处长、处长;中国驻亚洲开发银行副执行董事;中国驻国际货币基金副执行董事;中国人民银行国际司副司长、司长;中国驻国际货币基金执行董事;2003年8月任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2010年担任北京市刘鸿儒金融教育基金会理事长。2011年担任东盟与日中韩三国设立的地区经济监察机构“东盟+3宏观经济研究办公室”负责人。他的金融理论基础扎实,熟悉金融业务工作,熟悉我国金融业改革的发展状况,并善于理论联系实际。

 

 

图为我院1981级校友魏本华

 

  记者:在就读五道口之前,您曾在农村生活过。您当时是怎么知道“五道口”的?又是如何考入五道口的呢?

 

  魏本华(以下简称“魏”):1968年8月到1975年8月,正值文化大革命时期,我被派到了内蒙古锡林浩特插队,整整七个年头。作为知识青年放羊、放牛,在草原上过着牧民生活。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原因,当地老师匮乏,所以,从我们知识青年队伍里吸收了一批基础比较好的“老高三”来担任学生教师。1975年9月,我被调到阿巴嘎旗的中学做老师,从初一教到了初三。1977年恢复高考,我从阿巴嘎旗考到现在的内蒙古师范大学英语系。因为当时看了不少经济类的书,尽管不完全理解,但却觉得经济、金融很有意思,所以平时会多注意一下;并且,我学的是英语专业,看了很多西方的报纸、杂志,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视野。到了1981年,新一届研究生招考名录公布了,我发现“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刚刚成立,并且要招收研究生。一来我对金融一直很感兴趣,二来金融在那个时候还是冷门专业,所以就报了名,也总算考上了。

 

  记者:您是我院1981级校友。1981级被称为“黄埔一期”。那时候,学习和生活条件非常艰苦。请您结合当时情况,谈谈您怎样认识刘鸿儒老师提出的五道口精神--“不怕苦,敢为先,讲团结,重贡献”?

 

  魏:刘鸿儒老师提出的五道口精神,我是十分赞成的!

 

  “不怕苦”,即所谓刻苦学习。因为当时学校的生活条件差一些,但相对于我插队时的苦来讲也不算什么,因此,这个“苦”,是指在学习上要付出汗水、不怕辛苦,要有头悬梁、锥刺骨的精神。“敢为先”,即要大胆的、独立的思维。在我们入校不久,1978年11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就召开了,国家改革刚刚起步,因此,这个“敢为先”,指的是不要太受传统的框框所限制,要和中国改革的现实结合起来。“讲团结”,就是要大家团结协作,有身份感和归属感。“重贡献”,即重奉献。贡献有大有小,但必须要有奉献精神,不能有点困难就躲开,或者自己有能力不拿出来。

 

  “五道口精神”不仅适用于学校,即便毕业之后,在社会上也同样适用。不论在哪个机构、哪个单位工作,都应该以此为指导:“不怕苦、敢为先、讲团结、重贡献”。

 

  记者:自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之后,国际货币体系进入了所谓的“无体系的体系”,即牙买加体系,全世界范围内反复爆发金融危机。您是怎样看待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您觉得历次金融危机,特别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是否与当前国际货币体系有关系?

 

  魏:实际上,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之后,到现在几乎过去了大约40年。在这近40年中,从货币体系来讲,实行的是自由浮动汇率体系(FreeFloatingExchangeRateSystem),这一直是西方国家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所推崇的体系,恐怕还不能用无体系来定义。另外,这个体系确实有一些新的内容,比如说,周小川行长提出来,“考虑重建或者增加特别提款权的使用”。

 

  说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落脚点还是要把这次金融危机的真正原因分析清楚。分析这次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有几点值得强调:一方面,这次金融危机是从发达国家而且是从最发达的美国出现的,有别于此前都是来自于发展中国家的亚洲金融危机和拉美金融危机。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为什么一个发达国家不能把自身的金融问题管理好、解决好,从而导致全球金融问题?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这包括很多问题,但至少包括一个问题,即监管的问题。正因为对金融市场、金融机构的监管不得力,从而使金融市场秩序较为混乱。金融业应该是为真实经济服务的,这是一个大原则。当然,金融业也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和特点,它也可以领先发展,反过来又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这也是正确的。金融衍生产品应该是在现实经济的基础上去设计、发展,如果不成比例、脱节太多,导致金融衍生品与现实经济体之间的关系分不清楚,这样则是完全出于投机、盈利的目的去交易衍生产品,因此,就有可能发生问题。

 

  第二方面的原因就是所谓金融机构开展业务的杠杆率。在银行方面,国际清算银行有巴塞尔I、巴塞尔II以及巴塞尔III等协议,这些协议对银行业发展有严格而非常清晰的要求。这些要求都是在银行业发展中历经几十年制定出来的,所以它有其基本道理。比如说,对银行发展的杠杆率一般就是十二、三倍,因为它强调资本金占银行资产的比例最低为百分之八,而且大银行、大机构从事的业务更广,风险更多,反过来资本金比例会更高一些,应该达到百分之九或百分之十,那么杠杆率就降低了。可是,过去这一点并没有严格执行。金融危机后分析,美国一些大银行杠杆率达到了二十倍,其资本金只有百分之五、百分之六,仅有几家达到了百分之八。金融危机暴露出了好多问题,实际上是金融监管在这方面没有提出科学明晰的要求,导致这些机构的业务膨胀过快。

 

  第三就是金融界的人性问题,也就是所谓的太过贪婪。从投资银行推销产品来说,一个新的衍生产品设计出来,进而介绍、推销,其工作人员的年底奖金分红就根据业绩来确定,至于这个产品真正存在的巨大风险,要么工作人员自己也不是百分之百的清楚,要么就是向投资者刻意隐瞒,从而来获得投资和盈利。另外,就是高级管理阶层的工资奖金高得可怕。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美国各大投行甚至商业银行的董事长年薪已经达到五、六百万甚至是上千万美金,他们的利润是从哪里来的,讲到最基层还是靠推销人员推销产品或者靠交易得来的。

 

  关于当前国际货币体系与金融危机的关系,我认为第一是现实问题。美国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其GDP、贸易额、科技、军事等方面的实力在全球不但排第一,而且与第二名、第三名相差甚远,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形成了以美元为主的国际货币体系。但是,这个地位从五十年代以后到上个世纪末、本世纪初,历经五十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发展中国家纷纷独立,发展经济。现在,美国GDP在全球GDP之中大约占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二十二,仍是全球最大的贸易国之一,所以,它能够在全球货币体系之中占有相应的份额,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不可理解的是:其GDP占百分之二十,而在全球储备体系中,美金占百分之七十左右;在全球贸易结算之中,美金也要占到百分之七十甚至百分之八十;全球每天外汇交易额大概在六万亿美元以上,其中,美元交易占到百分之六十,百分之四十是其他货币。也就是说,美国用百分之二十的经济支持了其在其它领域占有百分之六十的份额,这是十分不匹配的。当然,美国的这种下落趋势还会继续延续。中国的兴起在慢慢地改变全球经济结构,然而发展中国家相对提高的地位,没有在全球货币体系之中正确地反应出来,即我们的呼声没有被充分听到,我们的话语权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导致目前的国际货币体系基本上仍是由发达国家来主导。这是一个不合理的局面。新兴国家、发展中国家应该联合在一起共同努力争取,这样才能将国际货币体系建立在一个相对比较合理的水平和位置上,使其为全球经济贸易的发展提供一个更合理的环境。

 

  记者: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历史趋势,也是一个历史过程。能否请您谈一下人民币将如何实现国际化进程?

 

  魏:人民币国际化刚刚起步,迄今为止还是非常顺利,非常成功的。人民银行货币政策二司在专门做这项事情。人民币国际化与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有着密切关系。中国从1978年到现在,改革开放进行了34年,我们已经从一个闭塞的经济体,变成了全球经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经济不论从实体经济、贸易、金融以及各个方面,都已经和其他各国的经济紧密地联合在一起,所以,中国很多问题必须放在全球视野下去分析,不能单独谈中国自己的事情。比如,这一轮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它对中国产生了很大影响,否则2012年中国经济不会放慢得这么明显。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之后,中国加快了国际化历程,中国经济在这个过程中受益颇多。十年来,中国GDP几乎始终保持双位数的增长,中国每年的储备也始终保持双位数的增长,目前高达三万亿美元。这是国家经济和人民共同受益的历史发展过程。在这种客观条件之下,中国已变成了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成为全球最大出口国,并且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进口国。中国很快会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进出口国。同时,劳动力也在大量进出,大量的外国人到中国来,大量的中国人到外国去,这便提出了对人民币国际化的需求。中国变成了一个经济大国,与其他国家之间产生了密切联系,人民币从客观上被各国人所需要,每年来三四次中国的人自然会把人民币作为常用货币来储备。因此,人民币若是可以自由兑换,那就更加方便了。使用人民币进行跨境贸易结算,可以省去大量的汇兑成本,这也是有客观需求的。有需求才会有市场。

 

  人民银行有一种说法,不是说鼓励人民币国际化,而是说,过去人民币在跨境使用方面存在着一些限制,需要逐步取消这些限制。一方面,中国当时还比较薄弱,要保护自己;另一方面,当时还不存在人民币跨境使用的需求。现在,只不过是因为有了大量的需求,进而把这些资本项目下的一些限制逐渐取消了,从而为人民币的使用打开通道,可以很平稳、很顺利地使用人民币。

 

  归根结底,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历史过程,最根本的就是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这听起来容易,但是不要忘了,从1978年到现在,过去三十年,平均而言,GDP基本维持在百分之九点五的增长;未来三十年,我们也不用追求过高的增长率,只要能保持在百分之七、八左右,就又是一个平稳的历史发展阶段。若能保持这种速度,那么,我认为人民币国际化会在未来三十年中得到很大的发展。

 

  记者:当前五道口金融学院要走国际化路线。能否请您从切身体会谈一谈,“五道口”在今后应该怎样与国际接轨?如何培养国际化金融人才?

 

  魏:作为当年五道口的学生,又在岗位上工作这么多年,我也面试过很多来我们单位工作的学生。我认为,办好学院,一是要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孩子们可以好好学习,第二点也是关键一点,那就是师资,老师本身要有水平。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既有清华大学的名牌为依托,又有五道口历史上传承下来的一些精神,继续保持这两方面的特点,不仅要有国内的优秀教师来授课,而且要舍得投入、付出,多聘请一些国际上知名教师,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互动。学生刻苦学习,那是真功夫,除此之外,还要积极地参与实践,关起门来研究教材,对付考试是不行的。学习金融一定要结合实践,这样才能感到自己的不足。同时,知识面一定要广,政治、社会、历史等等都要学习,不能只上专业课,死读书本。现在,很多学校都实行了国内国外合作联合培养的政策,比如,第一年在国内上课,第二年去哈佛等名校攻读。我们也可根据不同专业需求,进行试验性尝试。哪怕是三到六个月的短期培训或实践,也要切身地感受一下国际化的氛围。

 

  记者:最后能否请您对五道口金融学院的学生说一些希望和寄语呢?

 

  魏:我希望从五道口出来的学生都能够“德、智、体”全面发展。所谓“德”,就是说,做人要有品质。无论学什么专业,都要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至少能够约束自己。即便不能给别人做贡献,但起码要把自己管好。五道口培养出来的学生要有大智慧,这也是前面说到的要全面发展,不仅精通学业,而且在实践中也要有突出的能力。至于体育方面,当今社会,体育已经变成了一种爱好,这与当初我们在五道口读书的时候大不相同。学生未来要走向社会工作,若是没有强健的体魄,就不能支撑自己的工作。另外,在教室学习一天,出去锻炼一下,可保持头脑清醒,学习效率也会提高。因此,不能仅把体育当成一种爱好,随性而为,特别是男生,不能太过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