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校友招聘

校友专访

校友通讯

校友卡申请

参加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成立仪式有感

发布时间:2012-04-12浏览量:

 

2012年3月29日星期四下午,我有幸作为校友代表之一,亲眼见证了五道口母校的历史转折里程碑时刻。晚上与老师和部分校友们在五道口谭府聚餐并叙怀,十分难忘。在此与大家分享我的见闻和感想。
三月底乍暖还寒的北京,午后有阳光、劲风和少许扬尘。来到五道口,主楼前的玉兰花正在怒放。大门立柱上历经风雨的“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铭牌令人感觉亲切得心动。赶紧与李老师和一些早到的校友争分夺秒地合影留念。

 

从五道口走到清华主楼,一路进入眼帘的是清华广大的校园和宏伟的建筑设施。想当年在校时,我们时不常也到清华来泡图书馆、吃小炒、逛荷塘荒岛、游泳跳舞打球,有一点沾光的外来者心态,也将此作为五道口地理便利的主要好处之一。现在在校学生则可以主人翁的姿态享受这一切。同行的在校师妺高兴的告诉我们,现在他们可以便利地使用清华的所有设施,例如到清华游泳馆游泳只需5元……并入清华,在校学生们应该是最大的受益者!

三点半,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成立和揭牌仪式在清华大学主楼内进行,过程隆重、简洁、热烈。有关主要领导、代表和嘉宾们都基本出席了。除非有国家领导人出席,这可能已是最高规格。致辞的领导和代表有好几个,给我印象较深的有吴晓灵理事长/院长的激情和真诚、清华陈吉宁校长的热情和幽默、校友代表张志平大师兄的直率和感人。特别是张志平大师兄的脱稿演说部分和两个行礼--“谢师礼”和“拜师礼”坦诚率真、用意深刻、令人动容。我们敬爱的刘鸿儒老师则始终是那么淡定大度和神采奕奕。

      紧接着理事们和校友代表们由好几辆印有清华大学的大、中巴拉回五道口,在五道口主楼内又举行了简短的挂牌仪式。

晚上,在五道口谭府(87级邓小兵师兄尽地主之宜)老师和校友们聚餐,又来了不少下午没参加仪式的校友,师生应有近百人。席间大家真情流露,畅所欲言,气氛十分热烈。

五道口并入清华,校友们的心情复杂。一种较有代表性的心情是:五道口归清华了,将来自身的文化和感情联系都会逐渐淡化,情绪较为悲观。而也有不少校友则认为这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变革,这样的出路利大于弊。

我认为,并入后的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能否办得好、五道口精神文化能否存续和发扬,关键在于:一方面新学院是否能继承发扬五道口的优点和文化,另一方面是五道口校友文化能否温故而纳新。做不到这两方面,五道口只会成为清华扩张版图上的一个地理概念,而五道口校友文化也只能在“绝唱”中渐失。

五道口的优点和文化我认为包括学校丰富的金融业界资源和团结互助“传帮带”的校友文化。要维系这样的优点和文化,制度性的安排固然很重要,新学院的中文名中有“五道口”(历史地理文化的凝固),英文名称中含有“PBC”(央行的影子),理事长和院长由吴行长担任,理事中一行三会、校友和刘鸿儒基金会代表占大多数,从制度上应能较好保持五道口的金融业界资源和独立性。我注意到清华副校长谢维和在记者招待会上也强调了会重视五道口的金融业界资源和保持小而精的办学特点。

此外,我觉得也同样重要的是要靠校友和学校师生来共同维护传承这个文化和资源。国外许多著名院校,如美国沃顿商学院,他们的优秀文化靠的更多的恐怕也是师生校友们建设和传承。当今时代,变化是家常便饭,不管是主动思变还是被动应变,积极的心态都很重要。作为校友,我们有义务也应有动力积极为新学院的发展、为发扬光大五道口精神和文化继续努力。我想这既是为后人栽树,也是为维护建设我们自己的精神家园。刘老师开创了这个平台,五道口前赴后继不乏能人志士,不乏热心人,我们应该有信心把这个平台建设得更好!

对于校友会,我有两点建议供参考:

(1)需要高度重视校友会的工作。特别在现阶段,校友会是维系新旧、传承文化、统一认识、扩大交流、连接官方与民间的重要纽带和阵地。原先由于学校在人民银行领导下,校友会宜为低调。现在并入清华了,我认为校友会可以较为高调开展活动。其实国内外名校都是很注重宣传营销自己的。

(2)校友会的工作可以围绕三个主要方面进行:一是将五道口文化和精神在新学院师生中持续的宣扬(90级在校开的财富管理系列讲座我觉得就是一种很好的形式,国外名校在学校设展室荣誉室等方式也可以借鉴);二是凝聚校友,加强校友的互动,发动校友开展各类有益活动,在此中校友有贡献也有收获;三是推动五道口校友会与清华校友会的交流互动,有融合也要保持独立性。

校友会活跃起来,要靠大家。想起两句话,一句是逝去不久的乔布斯名言“人活着就是要改变世界”,一句是中国老话:众人拾柴火焰高!

 (93级黄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