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校友招聘

校友专访

校友通讯

校友卡申请

95后创业者的梦想与坚持——访2015级辅修校友张琳

发布时间:2022-10-10浏览量:


 

  

张琳,2015级辅修校友,北京巨有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创始人、CEO。


问:是什么契机让您在内容领域开始创业的?


张琳:我本科就读于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当时学院鼓励大家多去实践,所以从大三开始,我就到处去尝试。最初我的心里还是比较不确定自己的方向的,因此从我的经历也可以看到,我既在国资委新闻中心、团中央这类主流媒体实习过,也在《快乐大本营》《奇葩说》这类在老师同学们看来比较“非主流”的节目做过导演,且这几段经历是穿插进行的。也正是因为有了这几段尝试,让我逐渐意识到自己在内容创作领域工作会更加如鱼得水。


其实在上大学时,我就和小伙伴一起创办了公众号,用不一样的方式记录清华园内外当代年轻人的有趣故事,在学校还引发了不小的反响,也为我们带来了不少关注度。所以从那时候我就发现自己在“选人”方面好像有一点天赋,我讲的故事大家也都爱听爱看。所以基于这两点,我开始有意愿去做一个“搭建舞台”的人,让有才华的年轻人在我搭建的平台上发光发热。


而真正开始创业,是我在读研一期间,当时我和我的朋友赵英男起草的一份综艺节目策划案得到了一位投资人的赏识,所以我们拿到了一笔融资。就这样,才诞生了我们现在的公司——巨有文化。坦白讲,当时我们完全不懂什么是创业、什么是融资,也并没有把这件事当成创业。作为学生,我们当时还是怀着文科生想要做成一件作品的心态去享受这个过程,可能也正是因为我们没有那么强的得失心,所以我们最终把《你次饭没》这个短视频综艺做出来了,而且一下子做了三季,在市场上反响很好。同时,来参加我们节目的好几位朋友后来也陆续走进大众的视野,在舞台上绽放光芒,这让我更加确信了自己适合扮演“伯乐”的角色,也更加坚定了自己选择的道路。


问:作为一名内容创作者,你所创作的内容的定位是什么?你是如何做选题策划的?


张琳:当时,在我们创业之初,市面上有一些知识偶像类的节目邀请到不少名校学霸,它们都用比较单一的“造神”的方式吸引大众的注意力。而碰巧我周围也不乏一些有见解、有深度、有趣味的学霸朋友,日常中我看到了他们更多样、更可爱的一面,所以我觉得我可以做一点不一样的,请他们来我的节目表达自己真正想表达的东西,传递当代年轻人的价值观。所以我们最初做的是一档以饭局为载体的聚焦年轻人焦虑问题的谈话类节目,我希望可以把它做成一档青年版的《圆桌派》或《锵锵三人行》,成为一个城市青年的聚合体,就像造一座小岛,让这个城市里孤独的年轻人可以找到陪伴和归宿,也能够通过节目探讨年轻人关心的话题,带给他们一些有价值的思考。


对于内容的策划,其实我们最早走过一些弯路,也做过一些不是很合适的选题。最终所有的方法摸索一遍后我发现,如果真的想要做一些好东西出来,最有效的方法还是要“回到自己”,这个“回到自己”是指我们创作者本人的内心要有足够有重量的内容,可以向下挖掘自己真实的想法,然后把它迁移和演绎成生活中的现象,这样挖掘出来的选题比去社会上找一些大热的话题效果要好得多。


问:疫情当下,是否给团队带来一些机遇和挑战?


张琳:疫情确实给我们带来一些变化,因为线下录制困难、招商受到阻碍,我们的视频节目暂时搁置了。但是这也给我们的团队留出一些喘息的时间,让我们可以去尝试一些之前一直想做,但因为种种原因没能去做的领域。


比如,我周围的朋友中有很多在学术上、在专业领域有见解、有成就的年轻人,他们也擅长用接地气的方式把专业的知识普及和传播给大众,所以我一直希望能有机会把他们聚集起来做一些事情,但他们中的许多人都对出镜有一些心理障碍。恰巧在疫情刚开始时,我将自己之前录制的视频剪辑成音频节目上传到播客平台,并收获了一些不错的反馈,这给了我一个很好的启发。那时,播客APP小宇宙的推出正好带动了播客这一形式的“出圈”,而这一音频模式也正好解决了大家不爱露脸的问题,又因为疫情,很多非常忙的学者恰好有了一些闲暇时间,天时地利人和,我就开始聚集一些朋友和学者,帮助他们打造个人播客和文化IP,产出一些偏专业、没有过强娱乐性质的内容。我最先找到的朋友是南风窗的记者曹柠和北大经济学博士Gareth,他们的共同点,也是非常让我感动的地方在于,他们都不是那么在乎做一件事自己能得到什么,而是如何为世界做点什么,怎么让知识走到烟火气中。目前,这两位朋友做的节目“咸柠七”和“子非鱼”可以算是我们电台矩阵的头部播客,也都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我觉得这算是疫情给我带来的小小的机遇。


问:在未来,团队有想要去尝试的新的方向吗?


张琳:刚才也提到了我们的平台聚集了一批青年学者,尤其是人文社科类的青年学者。所以我希望可以把他们所掌握的知识利用起来,做一套针对青少年、针对初高中生的人文类通识课程,让孩子们了解比如经济学是什么、哲学是什么,如果他们感兴趣,还可以向他们推荐一些入门的书单。


我觉得这是一件功德很大的事情。想做这件事的起源是,我们通过节目在和年轻人对话时,发现大家的焦虑、不开心,可能往往挖掘到根源都在于人生的选择,可能很多人上大学选择的专业就是彻头彻尾的错误。很多孩子在上大学之前,对于大学里每个专业到底在学什么一无所知。我们做内容创作的初衷既然是想让青年人更加开阔、更加舒展,那我认为也应该再往前一步,让青少年更加开阔、更加舒展。同时,那些专业的学者也愿意去做这件事,因为他们也是从那个年龄段走过来的,愿意把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分享出来,让更多的孩子们少走弯路。


问:作为一名年轻的创业者,你是如何管理团队的?


张琳:我是一个比较佛系的管理者,我们上班不需要打卡,我也不鼓励加班。上班时大家也经常聚在一起聊天,往往聊着聊着就聊出了新的选题。


我们团队的成员都很年轻,大家都是同龄人,都是认可并且愿意帮助实现我们想法的人,所以与其说是管理,我更觉得是大家互相学习、共同成长。虽然在管理上佛系,但我们也是拿结果说话的,不能产出优质内容的团队成员肯定也是留不下的。所以选人对我来说也是比较大的挑战,经过几年的历练,我也已经逐渐找到了筛选团队伙伴的方式,那就是用作品说话。


问:在五道口金融学院的学习经历,对你的创业有什么启发和帮助吗?对未来想要创业的学弟学妹你有什么想说的话?


张琳:当时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门课是赵岑老师讲的创新创业相关的课程,我觉得对我后来的创业有很多启发,同时我也通过道口的课程第一次接触到一些管理方面的知识。但当时由于没有实践经验,我对于这些课程的认识还是比较浅薄的。如果今后有机会,我希望还能回到道口再听一听公司金融、管理创新等课程,我相信我一定会有新的收获。所以我也想借此机会劝诫学弟学妹们,一定要珍惜在学校学习的机会,尽可能多的汲取养分,这些知识都会在今后的实践中派上用场。

在创业方面,要有一颗平常心。我看到有一些创业者一直是比较“鸡血”的状态,呕心沥血、通宵达旦。我认为这种状态是不可持续的,因为创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把最终的目标拆解到每一天,然后按部就班的做,能够坚持、平稳地把每天该做的事情做好,就已经是非常高的标准了。提前去透支身体和精力是非常不理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