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玉华,1988级硕士校友,中国农业银行上海审计分局局长、研究员。
绿色金融是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确定的五篇大文章之一,是今后要关注和大力发展的重点。此时开展绿色金融的讨论意义重大。2008年一个偶然机会,我接触到绿色信贷,当时感到这是个新概念,中国传统文化一直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尤其是道教强调顺其自然。加上工业化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污染严重的副作用。商业银行信贷对环保改善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对不符合环保评价的项目一票否决,减少化石能源依赖,大力发展新能源予以资金支持,优化资金配置,对改善环境、转化能源结构具有重要作用。当时国有商业银行正在进行股份制改革,正在研究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利益相关者理论强调商业银行不能仅仅追求股东利益,还要关注与商业银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这也是社会责任。因此当时我思考绿色信贷主要是从这个角度,强调商业银行绿色信贷不仅仅要追求自身利润,更要为社会利益着想。有些企业或项目虽然盈利不错,还款有保证,但是污染环境,不符合利益相关者利益、不符合社会利益,应当拒绝贷款支持。笔者一直强调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重要性,研究传统文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因此后来发表过一篇《绿色信贷、绿色金融文化与环境内生型绿色经济》一文,专门阐述了绿色金融文化和环境内生型绿色经济,较早讨论绿色金融文化,符合中央最新提出的中国特色金融文化中的“以义取利”思想。我们可以把保护环境生态看做是传统价值观中的“义”,商业银行信贷资金的“利”要不能破环这个“义”,必须在保护这个“义”的前提下追求自身利益。
这些年我一直关注并研究绿色信贷,后来延伸到绿色金融、转型金融、环境金融、气候金融、ESG 、碳金融,先后在各类公开刊物发表多篇绿色金融、碳金融的文章。且在央视益言堂节目中讨论绿色信贷。应该说是绿色信贷的拥趸者和早期研究者之一。绿色代表生机活力,是大自然的代表。中国古代哲学就是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人类尊重自然、敬畏自然,顺应自然规律,所以绿色金融的提出很快得到广泛响应。绿色金融也被确定为今后金融业要做的五篇大文章之一,足见绿色金融的重要性。
绿色金融内涵丰富,即是理论问题,也是实践问题。理论的探索是为了为实践提供支撑。绿色金融不仅仅是为了保护环境,而且与中央提出的生态文明密切相关,也与中华传统文化一脉相承。本文简要梳理了绿色金融服务生态文明的意义、文化基础在绿色金融、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等方面进行讨论,并提出自己的一点思考建议。
一、要提高站位,绿色金融不仅仅是环境金融,而是要从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提高认识
我们国家已经把生态文明写入宪法。生态文明作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一,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其地位不言自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人心。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生态文明的法律法规,对于生态的执法力度不断加大,生态督察越来越严格,如祁连山的环保污染、秦岭违建别墅等问题的查处,彰显了中央对违反环保行为的严肃执法态度。建设生态文明是人民向往美好生活的奋斗目标。
对于究竟什么是生态文明有不同的解释,有的说是原始文明、农耕文明、工业文明后的更高形态的一种文明。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引起人们对环境承载力的关注,必然考虑可持续发展。尤其是工业排放的二氧化碳引起气温的变暖,必然引起极端天气的发生,比如,厄尔维诺现象引起海啸、台风、干旱等破坏力很强的天气,引起海平面上升,对一些岛屿国家和一些国家的城市带来很大影响。
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的关系是怎样的呢?生态文明与经济发展表面上看是矛盾的。因为发展经济就要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也就意味着要破坏环境。但是如果一味以破环环境为代价,就不能做到可持续发展,就要按先污染、后治理的老模式发展。所以发展新能源等方面就能实现碳排放减少或零碳排放,保护环境的同时不影响经济发展。生态文明与政治建设的关系就是政治建设是生态文明的保障。通过出台生态文明意见和规划,进行生态立法,形成一系列制度规定,规范生产生活等。生态文明和文化建设的关系就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如天人合一的思想,在意识层面把人作为整体生态的一部分,把传统文化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优良文化发扬光大。生态文明与社会建设是相辅相成的,社会建设的核心是保障民生,生态环境质量是保障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
(一)生态文明的历史脉络
1、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观
马克思说,人作为自然存在物,而且作为有生命的自然存在物,一方面具有自然力、生命力,是能动的自然存在物;另一方面人作为自然的、肉体的、感性的、对象性的存在物,同动植物一样,是受动的、受制约的和受限制的存在物。恩格斯说,我们不能过分陶醉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要对我们进行报复。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观
生态环境建设不能简单理解为环保工作的延续或升级,也不止于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必须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更大的格局来理解。习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笔者曾专程到该理念提出的地方湖州安吉余村参观调研,实地感受余村从利用矿山、水泥厂发展经济,到复垦复绿、治理水库,改善村容村貌,搞好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发展农家乐、办民宿、卖特产,发展青创基地、咖啡馆、露营基地等,切实感到环境改善后带来的变化。余村的实践说明,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生态本身就是金银,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人因自然而生,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的关系,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生态文明建设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大自然孕育抚养了人类,人类应该以自然为根,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自然遭到系统性破坏,人类生存发展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绿色是生命的象征、大自然的底色,更是美好生活的基础、人民群众的期盼。建设生态文明要认真领悟上述思想,并付之于行动。
(二)从中国传统文化角度看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早期有很多朴素的环保思想。大致有几类:一是对于自然的态度是取之有度,不竭泽而渔。二是对于动植物的索取都是讲究时令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在树木生长期不入山林,不砍伐树木。对于生长期的动植物不食,捕鱼不用大网、对待要孕育小生命的动物不杀。白居易有首诗能说明:“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鸟在枝头筑巢,幼鸟等待母鸟外去觅食,其母爱之情令人动容,所以白居易写的这首诗劝诫人类爱惜鸟类等动物,反映动物与人都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按现在的话说就是生物多样性。说到中华传统文化,不得不谈儒家、道家和佛家的生态观。
关于儒家思想生态观。孔子说人与自然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唯天而则之”是处理人与自然的准则。“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讲的是尧效法自然规律。“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孔子把天看成自然规律,不讲怪力乱神。他不主张消极对待自然,而是去认识和把握自然规律,从而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乐天知命境界,有知天畏天的生态自然观。孔子的生态伦理观是仁民爱物。孔子将仁爱之心推及万物,“伐一木、杀一兽,不以其时,非孝也”。孔子主张,钓而不纲,弋不射宿,是仁爱和热爱自然,维持生态平衡的表现。实现天人合一是孔子的最大理想,人必须尊重自然、爱惜自然。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以节用而爱人的生态实践观,反对无节制的滥用自然资源。
关于道家的生态观。庄子提出“物无贵贱”的命题。生态道德和人类道德是具有同等价值的。其从三个方面来阐述;一是认为宇宙中一切差别不具有绝对性;二是不同的价值主题具有不同的价值标准;三是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也没有确定性。在人与自然交往中应尊重自然万物自身的美。庄子以唯美主义来诠释道法自然,把大自然作为审美伦理的客体,强调无为的行事风格。行于无物者,道矣。万物无法与天道抗衡。他以鸟的例子——以己养养鸟和以鸟养养鸟,表达要发挥鸟的天性,以天合天。其肯定了自然的自然主义本质,也强调了人对自然的顺应性,禁止一切人为的方式去干预大自然。
二、以转型金融的思维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以绿色金融的思维推动绿色产业发展
绿色金融要细分一下,可以分为转型金融和绿色金融两部分,但从大的方面讲,都属于绿色金融范畴。笔者认为这实际上是存量和增量的关系。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压力更大,银行信贷资金参与转型,面临转型失败的风险和挑战更大。某种意义上讲存量体量更大,涉及就业等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转型金融更需要重视。深化供给侧改革,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加快化解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引导产品结构升级,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大力发展新能源等绿色低碳产业,加快发展战略新兴产业,比如加快节能环保新业态发展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加快新能源产业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建设绿色制造体系,包含创建绿色工厂、开发绿色产品、建设绿色园区、构建绿色产业链,推动数字化赋能绿色低碳转型,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推进“工业互联网+绿色低碳”,探索数字化碳排放管理体系。循环经济是以资源高效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特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发挥资源消耗和碳排放协同作用。
什么是转型金融?转型金融最早由欧盟在2016年提出,在2019年由经合组织正式命名为转型金融。核心是设计转型轨迹、惩罚条款、激励机制,以促进实体经济减排和业务转型,使其完成从传统的、可能产生大量温室气体排放的经济活动向低碳或者零碳排放活动模式的转变。转型金融中的转型主体侧重于棕色主体,强调棕色主体的绿色转型过程。转型金融更加关注传统高碳行业转型过程中的资金缺口问题。主要涉及碳密集主体减碳的路径和工艺技术、转型绩效。目前转型金融工具主要有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和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与绿色金融最大的区别是要设计转型绩效挂钩的奖惩机制。因为产业转型有可能不成功造成信用风险,这就需要政府激励担保等机制的建设。
为了解绿色金融、转型金融对促进绿色产业发展和节能减排发挥的作用,我进行了实地调研。这里以东部某省为例,阐述一下转型金融的重要性。该省对推动新旧动能转变及绿色低碳发展认真规划,出台十强产业、十大创新、十大扩需求三个行动方案。制定先进制造业投融资三年行动计划。优化能源结构,突出煤炭和煤电做减法、淘汰低质低效产能、实现能源消费增量全部由清洁能源供给,电力消费增量由清洁电力供应。采取八大工程行动促进能源结构调整。明确燃气机组、煤炭天然气机组、原油储备、海上风电、海上光伏、氢能产业发展、抽水蓄能电站、核能八个方面行动方案,深入推进能源革命、供给革命、技术革命、体制革命,着力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绿色低碳变革。
通过加大项目减量替代、遏制“两高”行业盲目发展。出台二十二条具体政策规定,对新上“两高”项目实行能耗、煤耗减量替代。既坚决将不符合要求的“两高”项目拿下来,又防止简单化一刀切。对十六个“两高”行业,从源头控制入手,对号实施“碳排放减量替代”,即拟建项目新增碳排放,由其他途径落实替代源,减少碳排放量,从而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盲目发展,严格落实产能、煤耗、能耗、碳排放、污染物排放五个减量替代。
加快绿色产业发展政策部署,制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规划,出台节能环保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建立绿色发展评价体系。大力发展环保产业,深入推进生态工业园建设,强化生态环境科技创新,不断增加绿色金融支持力度。实施“碳达峰”十大工程,即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工程、工业领域“碳达峰”工程、节能降碳增效工程、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工程、交通运输低碳转型工程、循环经济助力降碳工程、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工程、碳汇能力巩固提升工程、全民绿色低碳工程、绿色低碳国际合作工程。明确“碳达峰”目标、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明确政策保障措施。
针对上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做好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工作部署显得尤为重要。出台金融服务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和金融发展规划。从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创新产品服务模式、发展绿色金融组织三方面促进绿色金融发展。探索发展转型金融,做好碳金融重点项目库建设,高效对接绿色低碳项目融资需求。鼓励金融机构针对传统行业的绿色低碳转型需求,探索构建授信准入、利率定价、风险防控、绩效评价等机制。开发可持续发展关联贷款、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转型债券等转型金融产品,避免对煤炭、煤电等传统行业一刀切式的断贷、抽贷。
财政部门加大对绿色金融支持力度。支持打造“碳减排政策工具”,安排贴息资金,与人行一起支持城商行、农商行等地方法人机构,向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碳减排技术等领域投放低成本贷款。支持发展绿色担保,创新推出绿色产业贷产品,实行优惠再担保费率;开展碳汇农业保险,促进森林碳汇、海洋碳汇发展。开展绿色金融创新产品评选,鼓励绿色金融产品创新。
具体到业务实践上来看,各家金融机构创新方式,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业务实践。比如2023年新加坡金鹰集团旗下亚太森博浆纸有限公司与农行、进出口行、交行、招行等签署总额为10亿元人民币的全国首单外资可持续发展挂钩银团贷款,此前该集团还与银行开展首单外资碳抵押、碳托管、碳信托。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是指借款人的贷款利率与单位能耗、大气减排、ESG评级等多个领域挂钩的产品。此次贷款的利率水平将与该公司在大气污染排放、耗水量、水重复利用、碳回收率及新增就业岗位五个方面的指标挂钩,并由第三方环境认证机构出具认证报告并核验每年考核结果,合格后可享受一定利率优惠。
绿色信贷是支持绿色产业的主力军。在实践中,工行、中行有碳排放权质押贷款、农行有海洋碳汇收益权质押贷款、荣成农商行有海洋和林业碳汇贷款、浦发行有碳中和挂钩贷款、工行有可再生能源补贴确权贷款、农行的山东小清河复航PPP工程、工行的水生态环境治理PPP项目、农行的控污水处理项目、核电的绿色金融服务、中行的首单国有企业境外绿色债券、山钢的可持续绿色债券,还有个人碳账户等。
笔者在省分行任职期间,也积极推进绿色信贷发展。积极参加黄河生态保护金融服务,累计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贷款151.4亿元,涉农产业贷款648.9亿元,精准扶贫贷款52.3亿元。如1.3亿元银团贷款支持三门峡灵宝青山风电场建设;支持郑州贾鲁河综合治理生态绿化工程,累计投放30.5亿元。还通过贷款积极支持开封的“一河六渠”连通综合治理工程,河道治理总长度12.5公里,总投资25.9亿元,是当地首批政府主导的PPP水系治理项目,是开封市十湖连通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黄河岸黑池、流池,经过黄沙沉淀等相关技术处理后,将活水引灌到六河,进而贯穿开封环城整个水系。为支持该项目,农行累计提供13.6亿元授信额度,累计发放贷款10亿元。为落实好黄河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战略,与省农业厅一道开展生态保护调研,并在黄河生态保护论坛上阐述农行支持绿色发展的政策和具体举措。与河南农业大学共建黄河生态绿色金融研究院,定期开展课题研究和政策研讨,推动黄河生态高质量发展。通过一个个具体项目践行支持绿色产业、节能减排的使命。
三、绿色金融需要银行信贷、证券、保险、租赁、信托股权投资等协同发力,建立完善的绿色金融架构体系
对于大力发展绿色金融,现在已经成为全行业的共识。商业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租赁、股权投资等金融行业,均提出了关于绿色金融的制度、办法、流程、奖惩,对绿色金融的支持力度在数量上和质量上均不断提升。
商业银行绿色信贷,目前体量和占比较高。绿色信贷就是商业银行为改善环境、应对气候变化而对环保产业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进行的节能减排发放的贷款。作为商业银行传统主体业务,信贷是支持经济的主要途径之一。过去我在《人民日报》发表过《让绿色金融亮起来》《绿色经济需要绿色金融的支持》《以绿色奥运思想推动绿色信贷前行》《发展绿色信贷推进节能减排》,在《农村金融研究》刊物上发表《加强理论研究推进绿色金融》《绿色信贷和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公司治理和公司治理文化》等文章,应邀参加央视益言堂节目,通过访谈,全面系统宣传绿色信贷。我还开展绿色信贷课题研究,主持的《30·60背景下绿色信贷发展研究》获得中国农村金融学会2022年课题二等奖。通过文章、访谈、课题等多种形式,较系统全面对绿色信贷进行研究宣传。特别是指出培育绿色金融文化的重要性,并阐述环境内生型绿色经济的概念。强调商业银行支持绿色经济的社会责任。
近年来,国家发改委、人行、原银监会等监管机构出台了一系列绿色信贷制度办法,对促进绿色信贷支持绿色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2012年银监会出台《绿色信贷指引》、2013年出台《绿色信贷统计制度》等。这些制度明确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在绩效考评中设置社会责任指标,明确12类节能环保项目及服务的绿色信贷统计口径,并对节能减排能力进行统计。2014年出台《绿色信贷考核评价体系》,对支持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业务进行考评。出台绿色信贷实施情况关键评价指标,包含82项指标和312项具体落实要求。2016年人民银行等7部委出台《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将绿色信贷纳入绿色金融体系来构建。2018年人民银行出台《关于建立绿色信贷专项统计制度的通知》,在原有统计制度的基础上增加了统计维度。2018年人行出台《关于建立银行业存款类金融机构绿色信贷业绩评价的通知》,每季度对绿色信贷业绩进行综合评价,并将评价结果纳入宏观审慎评价(MPA)之中。2019年发改委、人民银行等七部委出台《绿色信贷指导目录》,包含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绿色升级和绿色服务六大类。2020年银保监会出台《关于绿色融资统计制度有关工作的通知》。从上述监督办法看出,人民银行和银保监会陆续出台很多服务生态经济的制度办法,对于指导和要求商业银行发展绿色信贷起到重要作用。各商业银行都按照要求在本行内制定具体的制度办法和业务流程,把环保和社会风险纳入信贷流程之中。尤其是建立绿色信贷评价体系,对各家银行机构所做的绿色信贷做出客观评价,更能推动绿色信贷发展。
绿色债券也是绿色金融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在我国利用发债融资的力度越来越大。比如国债、城投债、地方债券等。什么是绿色债券呢?绿色债券是指将募集的资金专门用于支持符合规定条件的绿色产业、绿色项目或绿色经济活动,依照法定程序发行并约定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包括但不限于绿色金融债券、绿色企业债券、绿色公司债券、绿色债务融资工具和绿色资产支持证券。
国家发改委的《绿色债券发行指引》和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编制了《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根据发改委《绿色债券发行指引》,现阶段支持的重点:一是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项目;二是绿色城镇项目,含绿色建筑发展、智慧城市建设、海绵城市、智慧电网建设、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设施建设等;三是能源清洁高效利用项目,包含煤炭、石油等能源清洁化利用;四是新能源开发利用项目,含水能、风能、核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浅层地温层、海洋能、空气能等的开发利用;五是循环经济发展项目,含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废弃物资资源化利用、农业循环经济、再制造产业等;六是水资源节约和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项目,含节水改造、海水(苦咸水)淡化、中水利用;七是污染防治项目,包含污水垃圾等环境基础设施,大气、水、土壤等突出环境问题治理,危废、医废、工业尾矿等的处置;八是生态农林业项目,含发展有机农业、生态农业、以及特色经济林、林下经济、森林旅游等;九是节能环保项目,即节能环保重大装备、技术产业化、合同能源管理、节能环保产业基地园区建设等;十是低碳产业项目,含国家重点推广的低碳技术及相关装备的产业化、低碳产品生产项目、低碳法务相关建设项目;十一是生态文明先行区示范项目,含资源节约、循环经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十二是低碳发展试点示范项目,含低碳省市、低碳城镇、低碳社区、低碳园区试点的低碳能源、低碳工业、低碳交通、低碳建筑等低碳基础设施建设及碳管理平台建设项目。这十二类都是绿色债券适合的项目。绿色债券作用很大,发行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
绿色保险未来发展空间很大。什么是绿色保险呢?绿色保险是具有绿色性质或元素的保险活动或商品服务,保险服务国家绿色及社会永续发展。对于绿色的定义,在不同的国家重点不同,在发达国家通常强调气候变化,在发展中国家通常强调环境污染。
发展绿色保险的作用,一是保险资金与绿色项目周期相契合,利于企业融资增信;二是绿色保险有助于风险管理并形成生态社会效益;三是助推国家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及绿色产业升级(绿色保险有利于降低企业绿色产业技术创新的风险)。绿色保险需要做的事情,一是在保险商务活动中结合环保、社会、治理议题,主动考虑资金运用环保生态之效益,将资金投资在节能减排和生态保护产业上;二是通过保险功能减少经济发展对环境的破坏,使得生产重视环保、消费者重视绿色消费思维,促进环保和社会永续发展。绿色保险的功能定位包含环境污染风险保障类保险、绿色资源风险保障类保险、绿色产业风险保障类保险、绿色信用风险保障类保险、巨灾/天气风险保障类保险、环境友好行为类、绿色交通保障类等七类。
联合国在2012年发布了可持续保险原则。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则:一是将与保险业相关的环境、社会、治理议题作为保险公司决策的依据;二是与客户、业务伙伴共同努力倡导对环境、社会、治理的重视,同时管理风险并提出解决方案;三是与政府、监管机关、股东、工会、学术机构、大众媒体共同努力,鼓励社会为环境、社会、治理议题采取行动;四是透明公开揭露保险业可持续发展原则实行情况,将定期诚实披露ESG作为一种责任。实际上绿色保险涵盖环境责任强制保险、财产险和保险资金绿色投资。可以从负债端和资产端来分析。负债方主要从投保和承保两个方面考虑。资产端就是将保险资金投资到绿色产业中去。实际上绿色环保产业有期限长的特点,与保险资金的性质比较吻合。保险资金投入到绿色产业的方式比银行灵活,方式多种多样。如产业基金、股权投资基金等。联合国还有个负责任投资原则。即采用六项负责任的原则。一是将ESG问题纳入投资分析和决策过程;二是成为积极所有者,将ESG问题纳入所有权政策和实践;三是寻求被投资实体对ESG相关问题进行合理披露;四是推动投资业广泛采纳并贯彻落实负责任投资原则;五是齐心协力提高负责任投资原则的实施效果;六是报告负责任投资原则的实施情况和进展。保险资金在进行投资时要将ESG纳入决策之中,并披露实施效果。
四、对发展绿色金融的几点思考
在“双碳”战略下,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发展绿色金融已经深入人心,全国上下已经形成共识。但在理论和实践中还要关注以下问题。
(一)对发展绿色金融的认识要不断提高,增强发展绿色金融的内生动力
要厘清绿色金融与生态文明的关系,才能提高对绿色金融的认识,变要我发展绿色金融为主动发展绿色金融。生态文明纳入宪法,是一个宏大的目标,要实现生态文明,需要方方面面的努力,绿色金融只是其手段和工具之一,因为金融和财政是资金的总闸门,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资金的支持,从这个意义上讲,绿色金融对于实现生态文明很重要。因此金融机构做好绿色金融必须有责任感和使命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因而需要增强内生动力。
(二)要从建立中国特色金融文化高度来思考发展绿色金融,从“以义取利”的义利观、依法合规的思想上建立绿色金融文化
金融文化的核心内容是关于金融的信念、价值观和行为规范。金融文化引领人们的价值取向。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在金融系统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省部级金融高质量发展研讨班上提出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即诚实守信、不逾越底线,以义取利,不唯利是图,稳健审慎、不急功近利,守正创新、不脱实向虚,依法合规,不胡作非为。笔者认为这对做好绿色金融、转型金融、环境金融、气候金融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意义。为什么这么强调发展绿色金融、发展绿色经济,是因为经济的发展导致二氧化碳排放增加,大气污染加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符。发展经济,不能唯利是图,对环评不达标的项目要一票否决。不能为了利益急功近利、逾越环境承受力底线,为了利益置环保于不顾,如通报的秦岭别墅和祁连山环境污染,就是没有依法合规,胡作非为。文化是价值取向和理念,依据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建立绿色金融文化非常重要。
(三)要统筹兼顾,做好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的有机衔接
发展绿色金融,积极支持新型能源等绿色产业,已经形成共识,政策上也有优惠政策扶持,金融机构资金也大量流向绿色产业,以至于有些产业有可能出现过剩的可能。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一些传统产业要转型升级,谁来支持他们进行技术改造,而且需要转型的体量很大,涉及就业等国计民生,且转型具有不确定性,有可能转型成功、也有可能失败,金融机构面临资金风险。特别是谁来支持民营企业的转型。所以我们说绿色金融需要涵盖转型金融,而不仅仅是增量上搞绿色金融,在存量上怎样促进传统产业绿色转型,需要路径和激励约束机制,需要衔接好转型金融和绿色金融。
(四)要发挥政府与市场两方面的作用,政策规划引领和市场配置相结合
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等多方面,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两者是有机统一的,是辨证的、两点论。要发挥政府规划引导,制定发展规划和政策扶持,制定行动计划,利用财政税收工具促进计划的实现。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共同努力、有机结合,才能使绿色金融可持续发展,取得预期效果。
要整合各方资源,建立健全绿色产业和绿色金融的联动机制、风险预警机制、项目成本收益分担与共享机制。如浙江湖州、广东深圳都是地方政府发挥整合资源的作用,起到单纯金融机构起不到的作用,也就是形成良好的绿色金融政策和法律环境支持。
目前各地对绿色金融的激励也不同,有些地区如广东、浙江有财政贴息和补贴,绿色保险也有补贴;有些地区财政困难,激励机制没有建立起来。货币政策工具利用也不相同,比如有些地区纳入宏观审慎考核,有的地区运用不充分。这是需要重视的问题。另外,政府要统筹规划,要加强宏观调控,加强绿色金融的风险预警和管理,防止出现新的、过剩的和低水平的重复发展。
(五)要高标准引领,建立绿色金融促进绿色发展的评价体系
一个公司或项目在绿色环保上的绿色影响究竟如何,需要有绿色评估,需要对其经营活动对环境生态产生的绿色影响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进行衡量。进而转化为经济效益或成本,形成市场价格,为投资决策服务。当具有外部性时,通过评估和评级作为税收、处罚和奖励的量化依据。整个绿色评价体系的核心就是对绿色影响的衡量。所谓绿色影响是指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对人类生命健康、气候及生物多样性等自然生态均衡的影响,还有对水、能源等自然资源的消耗带来的资源可持续的影响。绿色评价体系是绿色金融的基础。具体来讲,建立项目目录,建立绿色评级原则(信息披露规范、评价内容、评级方法),建立项目的绿色影响评价原则,建立评价结果和激励处罚的对应机制。项目建设前期要进行绿色评级、进行项目目录的认证、绿色环境评价。对项目融资建设期要进行绿色监控,项目完成时要进行绿色验收,看是否达到绿色承诺。
(六)要齐头并进、协同发展,加快发展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绿色信托、绿色租赁、绿色担保、绿色股权投资完善的绿色金融体系
金融体系的多元化是为公司或项目的不同功能和需求服务的,在服务绿色金融问题上各有所长、相互补充。目前存在的问题是绿色金融结构不均衡。绿色信贷占90%(约17万亿),绿色债券约1.1万亿,绿色保险特别是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等金额较小,其他种类占比更少。也就是说绿色信贷一头独大,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等需要加快发展。由于一些环保产业具有准公益性,经济效益不明显,所以需要前期的风险投资,需要绿色发展基金的股权投资,还需要财政出具的绿色担保。还需要在信托租赁上发力,不能单纯依靠绿色信贷,而是需要种类齐全的绿色金融体系,共同促进绿色发展。
目前存在的问题还有,绿色金融的标准在不同部委也不一样,特别是绿色债券主管部门也不一致,共有四个不同的部门。金融债和信贷证券化由人行和原银监会主管、企业债由发改委主管、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由银行间交易商协会主管、公司债由证监会主管、地方政府债由财政部主管。这多头监管难以形成合力,需要扎口管理。
(七)要强化科技赋能,加大对节能减排、绿色产业技术的金融支持
要达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发展绿色技术至关重要。因为绿色能源如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要替代化石能源,关键是要降本增效,把成本降下来才能够广泛运用。技术成本的下降主要来自于规模效应、材料替代、效率提升三个方面。目前的技术主要有火电厂技术,降低煤耗、煤改气技术,工业节能技术,家电节能技术。光伏发电+储能、氢能和碳捕捉将成为碳中和技术主线。因此需要加强技术研发,支持新技术产业化,如电力应重点推广非化石能源应用技术。非电领域要支持氢能、碳捕捉和生物质多技术并行的产业化发展格局。这些都需要投贷联动,发展风险投资、股权投资等多种形式的金融服务。
本期《五道口校友通讯》把“绿色金融”作为主题,反映出五道口的敏感性和担当作为,切合未来中国发展的方向。尤其是ESG 这个新命题,越来越受到理论界和实务界的重视。培养绿色金融人才,促进绿色经济发展责无旁贷。绿色金融人才、绿色产业人才,特别是既懂金融、又懂技术的复合人才是未来急需。这篇文章仅是抛砖引玉,期望更多校友加入到绿色金融理论研究和具体实践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