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校友招聘

校友专访

校友通讯

校友卡申请

校友职业发展讲堂——与张橹教授一同探索金融理论的“涌现”

发布时间:2024-09-14浏览量:

为推动新生教育做深走实,启迪学术研究思考,鼓励全体新生同学探索金融领域科研前沿,9月2日,五道口金融学院举行校友职业发展讲堂“公司资产定价”专场。1993级硕士校友、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特聘教授、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费舍尔商学院金融学教授张橹通过线上方式,以Corporate Asset Pricing(公司资产定价)为题,向2024级全体硕博新生开展讲座。



张橹首先向在场同学们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资产定价可能出现异象(anomalies)?由此延伸出的问题就是,有没有一个理论能够解释所有的研究领域和话题?随后围绕着这两个问题,张橹耐心细致地带领同学们梳理了投资理论的发展,并讲述了自己受到前人启发,在相关领域进行学术探索的故事,这些故事中尤其凸显出张橹对于不同的金融学理论的深度本质的思考。

随后,张橹从金融学理论出发,抽象和升华到更凝练的层面,引导在场同学们深入思考在不同的学术理论和观点背后蕴含的世界观和元理论。现有的资产定价学说大多根植于瓦尔拉斯关于均衡的经济学理论,这一理论直接影响了后续资产定价学说的前提和基础。但张橹鼓励同学们用“涌现”(emergentism)的观点去思考问题,将科学理论发展视作一个开放的、不断调整和发展的过程。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变化根植于经济实践的事实,而不仅局限于理论上的数理模型。张橹还借助哥白尼的日心说革命等事件,从其他科学领域提供了例证。



借助“涌现”的视角,张橹重新梳理和批判了不同金融理论的发展脉络。对于金融学说的发展,部分学者持有微观还原主义观点,随后有学者利用宏观还原主义的观点进行改进并提出认识整体论,但仍有所不足。当下,很多社会科学家开始考虑如何在均衡中修补理论的疏漏,未来的金融理论将在这种不断“涌现”的过程中进行新的修正和发展。当持有“涌现”的观点,人们才能更好地处理不同金融理论之间的冲突。


张橹从资产定价理论出发,延展到哲学的“涌现”观点,又借助该观点具体讨论了金融理论的发展和变化,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立意宏大、别开生面的金融研究分享,更启迪新生同学们努力思考,在金融知识的学习和探索中增进学术素养,拓宽个人视野,努力成长为基础扎实,堪当大任的新时代青年人才。



张橹教授介绍

张橹教授于1993-1996年在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今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就读金融硕士,后赴美留学,于1998年获得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经济学硕士学位,之后前往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深造,先后获得金融学硕士和博士学位。加盟俄亥俄州立大学前,张橹曾先后在密西根大学罗斯商学院和罗彻斯特大学西蒙商学院执教。张橹的主要研究方向是资产定价、宏观经济学、公司金融、劳动经济学、计算经济学、资本市场研究(会计方向),并在投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应用新古典实体投资q-理论进行资产定价分析方面有突出的学术贡献,他的论文发表在众多世界顶尖学术刊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