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校友招聘

校友专访

校友通讯

校友卡申请

首页 > 校友刊物 > 校友电子通讯

校友电子通讯

2025年11月,第9期,总第134期

发布日期:2025-11-22 浏览次数:

学院新闻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院长焦捷一行赴香港访问

11月4日至7日,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院长焦捷一行赴香港访问。在香港期间,焦捷在学院与香港投资推广署、香港金融学院在香港金融科技周期间联合举办的闭门会上致辞;与香港特区政府特首政策组组长黄元山博士开展对话。除此之外,团队一行拜访了国际清算银行、万事达卡公司、香港赛马会、香港中文大学以及香港大学。

阅读>>

“2026世界经济金融形势分析”研讨会成功举办

11月3日,“2026世界经济金融形势分析”闭门研讨会在北京成功举办。本次研讨会邀请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副总裁李波以及IMF其他高级官员、经济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高培勇、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黄汉权、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卢锋、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张晓晶出席并发表主题演讲,中金公司董事总经理缪延亮、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特聘教授施康等出席并展开评议。

阅读>>

“应对气候变化:中国与世界”国际研讨会成功举办

11月4日, “应对气候变化:中国与世界” 闭门国际研讨会在北京成功举办。本次研讨会由IMF、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上海科技大学教育、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共同主办,全球经济治理五十人论坛、中国金融前沿研究中心联合承办。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副总裁李波和其他高级官员、经济学家参与了此次研讨会。

阅读>>

施政报告解读闭门活动在港举行

11月5日下午,清华五道口“香港发展解读”闭门活动在香港圆满举办。活动邀请香港特区政府特首政策组组长黄元山博士深度解读香港发展战略,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院长焦捷与黄元山展开巅峰对话,七十余位清华五道口企业家校友齐聚现场,共同探讨全球化新形势、“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规划背景下香港的发展机遇与企业布局方向。

阅读>>

清华大学-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2026年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金融街专场招生说明会成功举办

11月19日晚,清华大学-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2026年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招生说明会在北京金融街成功举办。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张怀清,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张晓燕出席活动。

阅读>>
校友专访

2021级MBA校友魏静娴:从香江到星洲的国际化实践与思考

五道口给予我的,不仅是知识体系的完善,更是一个高远的视野、一个强大的校友网络和一份沉甸甸的家国情怀。这段经历,为我之后从香港走向新加坡的国际舞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阅读>>

从0到“100”,做中国产业科技化的“价值连接器”——访2021级GELP项目、2023级科学企业家项目校友侯杰超

上课的过程给了我很多启发。它不仅是知识的输入,更是一种宝贵的“抽离”。它让我得以暂时跳出日常的繁杂业务,从更高、更广的维度审视行业与自身,许多灵感和顿悟便在此时不期而至。这无疑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认知边界。

阅读>>
吾道清年

庄然:循着光荣荆棘路,探索丰饶人生奇景

如今走进红墙小院,我满心都是珍惜与期待:未来的博士生阶段,在稳扎学业的同时,积极了解学术前沿,找到兼具创新性和现实价值的研究方向,做出能落地的成果。同时也带着一份松弛感和对生活的热爱,感受城市的四季轮转,捕捉身边的点滴美好。学术之路需要严谨态度,也需要生活温度。

阅读>>

陈钰:我做科学家的“翻译官”

我希望未来能以“外部合伙人”的角色更加深度参与到高校孵化项目中,在实操中积累经验,帮助科学家创业走好0到1。科技成果转化属于新兴事物,工作流程、商业模式、激励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技术转移队伍有待进一步补充,但科技成果转化又非做不可。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阅读>>

陈玮略:从跨境创投到道口校园,让金融成为连接的力量

选择清华五道口并不是一时兴起。工作中我接触过很多中国企业,他们对东南亚市场充满兴趣,却常常卡在“不懂当地文化”“摸不透金融逻辑”的瓶颈里。而东南亚的创新力量也渴望找到进入中国、链接全球的通道。我一直想找一个平台:既能让我深钻中国金融体系的底层逻辑又能让我保持国际化的视野,五道口,就是这个答案。

阅读>>
好书推荐

知识的繁荣与危机


      这本书由哈佛大学知名教授戴维·温伯格(David Weinberger)所著,探讨了互联网时代知识的本质和变化。书中指出,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我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获取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过去,我们通过查找资料、询问专家、收集事实来获取知识,但互联网的无限信息让我们对“知道”的含义产生了怀疑。尽管如此,人类知识在互联网时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和方向迅速增长。

      书中提出,互联网时代并不代表知识的系统性崩溃,而是我们理解世界的方法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温伯格认为,我们对专业知识的概念——它是什么、如何运作、如何培养——已经过时,根植于我们前网络时代的文化和获取假设中。在网络化的知识环境中,我们不再通过简化来理解世界,而是通过包含更多信息来获取知识。知识不再是书本或头脑中的内容,而是一种网络运作的方式。这种变化影响了科学、商业、教育、政府以及我们每个人的知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