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电子通讯
2025年10月,第8期,总第133期
发布日期:2025-10-22 浏览次数:
清华校友总会五道口金融学院分会第二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召开,焦捷当选会长
10月10日下午,清华校友总会五道口金融学院分会第二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学院召开。会议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焦捷院长为清华校友总会五道口金融学院分会第二届理事会第二任会长。会议还就学院发展和校友工作进行了交流讨论。
阅读>>清华大学-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2026年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项目招生说明会成功举办
10月20日下午,清华大学-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2026年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项目招生说明会在学院成功举办。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丁志杰,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院长焦捷、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张晓燕出席活动。活动由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王正位主持。
阅读>>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2025年秋季职业发展嘉年华成功举办
9月26日下午,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2025年秋季职业发展嘉年华成功举办。本次活动以“扬帆起航投身金融实践,校企合作共促发展新程”为主题,邀请了多家中央金融企业、重点金融机构、重点实体企业和科技企业,以及国际组织的嘉宾代表莅临学院。
阅读>>回应家乡召唤,智绘油城新篇——访2021级硕士校友靳其润
我的家乡独山子是新中国从苏联手里继承的四个油田之一,建国后(1955年)从这里抽调了大量人员勘探开发克拉玛依油田及后来的大庆油田,从小听着“我为祖国献石油”的故事,我非常自豪。后来离开家乡到北京读书,耳濡目染学校的“立大志,入主流,上大舞台,干大事业”和学院的“不怕苦,敢为先,讲团结,重贡献”,长期接受的教育让我一直将学以致用、为社会做点事当作理想。
阅读>>总行的望远镜与基层的显微镜:管培生的探索与成长——访2022级硕士校友张力文
在苏州的一年,我躬身入局,撕掉旁观者标签,以主人翁姿态解题,用脚步丈量这座城市的经济拼图,足迹遍布苏州的各个区县,昆山的台资高地和电子产业,工业园区的生物医药和跨国合作,姑苏的机构业务和古城文旅,吴江的纺织产业,太仓的临港经济……从各区县特色的浸入式学习中,真正读懂苏州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底层密码。
阅读>>2019级金融MBA校友张亦弛:出走与回归——一位五道口人的天府答卷
金融工作,远不只是冰冷的数字游戏或资本的流动。它是有温度的,直接关系着企业的发展、农户的生计、地方经济的活力。只有真正沉下去,走到田间地头、工厂车间、社区小店,去倾听客户的声音,去感受他们的需求,才能真正理解金融如何像血液一样滋养着实体经济的肌体,才能体会到这份工作对于推动国家、地方发展那份沉甸甸的价值。
阅读>>从田间到餐桌,全链路优势助力乡村振兴——访2023级金融CEO班校友王兵
基本所有企业都会经历周期,经历过好的时候,也经历过不好的时候。但对于我们这个行业来说,好在哪里?这是一个非常刚需、非常民生的产业。无论时代如何,人们都需要食物,只是在经济好的时候我们可能会效率更高,吃得更好;在经济没那么好时大家可能会吃得更简单。要想把握这一点,在不同时期就需要推出不同的产品,改变营销模式。
阅读>>郭牧原:小院是一片海洋,波澜壮阔,载我远航
公司金融、行为金融、国际金融、货币金融、投资学、衍生品、房地产、宏微观,这些记忆深刻的课程丰富深远。资本市场是“人”的故事集、中国经济是“人”的发展史,金融活动根植于生活、文化和历史。复杂的原理背后总是简明的人性定律。
阅读>>于博闻:百日考研上岸!追风赶月 圆梦道口
大学期间,我对五道口有了更多了解。学院的使命更是让我震撼:“培养金融领袖,引领金融实践,贡献民族复兴,促进世界和谐”,顺着紫藤的蔓,直触我内心最纯粹的少年心气。“以中有足乐者,九天揽月,谈笑凯歌还”,这份憧憬,成了我考研路上最坚定的动力。
阅读>>胡亚洲:十年投研未负韶华,心态“清零”再出发
我从小就喜欢数学和科技,通过了解数学发展的故事培养思维激发起科技兴趣。大学虽学金融却心向科技,关注摩尔定律的迭代进程、去理工学院学习C++编程、暑期积极研学探究虚拟机等。大三有幸读到《浪潮之巅》加深了自己对早期科技的理解,遂决心从事科技风险投资行业。
阅读>>投喂AI——人工智能产业的全球底层工人纪实

薪酬过低、工作过载、心理创伤、版权掠夺,无数工人、工程师、创作者,成为“投喂AI”的饵料。
当自动驾驶汽车平稳驶过路口时,当你网购点击“立即下单”时,当AI帮你生成图片、PPT、视频时,你是否想过,是谁在为这些“智能”提供运行养料?
这本书带你穿越人工智能发展的狂欢与喧嚣,直击产业最隐秘的源头:在肯尼亚,有人在审核用户上传的斩首视频时被吓到崩溃;在乌干达,有人每天标注模糊的图像,时薪仅为1.16美元;在英国,有人每小时要处理300件中转快递,速度不达标就会被系统抓出;在爱尔兰,有配音演员被擅自用AI生成新声音而丢了饭碗……
3位牛津大学学者,穿越6个大洲,访问200余人,直击全球人工智能盛世背后的“数字劳工”真实困境。
联系我们
地址
电话
邮箱
邮编
传真
微信
版权所有©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 丨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