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校友招聘

校友专访

校友通讯

校友卡申请

金融EMBA2020级​同学杨力:拥抱科技创新之新时代

发布时间:2022-05-13浏览量:作者:杨力

杨力,金融EMBA2020级同学,任职于北京市科技创新基金。

 

 

科技创新是中国发展必经之路

 
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加快建设科技强国”,从顶层设计上明确了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未来中国持续发展的首要驱动力将转变为科技创新驱动。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这一变化符合经济的长期发展规律,按照索洛经济增长理论模型(Y=A*F(K,L))来分析,中国已经处于人口增速下滑、资本回报下降的阶段,同时市场化经济制度及国企混改的红利已经在持续释放中,如果要维持经济的长期发展,必须加强在A——技术发展水平,即科技创新的投资,尤其是在“原始创新类”技术方面的布局。
 

 

中国经济发展规律
 
所幸的是,中国长期重视在研发经费上的投入,已经在科技创新领域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下图是中美国际申请专利(PCT)数量的对比图。在2019年,中国新增的PCT专利数量已经赶上了美国,这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中国的科研实力逐渐逼近美国,中国不仅仅是技术的追赶者,更是在诸如人工智能、商业航天、脑科学等前沿技术上开始对美国形成了挑战。
 
中美国际申请专利(PCT)数量对比图
 
北京市科技创新基金自2018年成立以来,即清晰定位在以全球视野,通过政策设计和创新服务模式,同国内外高校院所等创新源头,以及创业投资、龙头企业等社会资本形成合力,实现“三个引导”,一是引导投向高端“硬技术”创新;二是引导投向前端原始创新;三是引导适合首都定位的高端科研成果落地北京孵化,培育“高精尖”产业。科创基金定位高度符合中国发展的大方向、大机遇,是一个能让我充分利用过去的实体工作经历、创投行业资源和金融行业工作经验来支持中国实现发展转型的最佳平台,见证了我“立大志向,上大舞台,入主战场,干大事业”的报国情怀。
 

科技创新投资趋势分析

 
伴随着科技创新逐步进入“原始创新”阶段,新一轮技术革命将触达底层技术,从根本上改变技术路径、产品形态、产业模式,推动产业生态和经济格局重大深刻调整,催生出众多投资机会和明星企业。目前来看,有关集成电路设计及装备等底层核心技术仍需国内从上到下重点支持,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医药健康在疫情之下显得尤为重要,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医药健康也正是我所在的科创基金重点支持的两大领域。此外,新一轮技术革命也促进着技术交叉创新,AI几乎渗透到各个领域,正如当年的互联网一样,已经且仍将催生出一大批独角兽企业。
 
在我看来,中国这一轮科技创业浪潮已经迎来诸多利好,市场上充满着各类机遇。
 
第一,产业迭代和消费升级催生出新的市场机会,如半导体领域,随着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云端推理/训练、边缘端计算、无人驾驶等新场景都带来新的计算需求,传统的CPU处理器已经无法满足现有计算需求,GPU、ASIC、存算一体芯片等多种类型的芯片设计创业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相比于传统的通用底层技术环节,中美两国在这类市场新机遇上的差距有限,国内厂商在做好人才梯队建设、商业规划的基础上,完全有能力实现弯道超车。
 
第二,政策导向造就新兴产业,比如,伴随着“中国将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重磅出台,产业界、投资界均积极响应号召,纷纷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氢能、风电及光伏制造、储能、环保等行业积极布局。另外,历经10年试点、建设,备受瞩目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于2021年7月正式启动,这既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进程中具有深远意义的里程碑事件,也为碳金融、碳交易领域带来诸多创业机会,新的模式、新的需求层出不穷,需要创业者发挥智慧和经验共同助力市场成长。
 
第三,港股、科创板、北交所为投资机构提供了新的退出路径,类似生物医药等需要长研发周期的企业可以在有收入利润之前就获得港股上市机会,对于具备市场价值但产业尚处于导入期的硬科技类企业可以在科创板上市,而北交所为“专精特新”类企业上市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国内的投资机构不用再为退出发愁,可以下定决心、坚定信念的支持科技类企业。
 
第四,中美关系紧张的大环境对关键技术的自主创新提出重要需求,促进国内相关企业快速发展。如半导体设计及装备、工业软件、数据库、新材料等领域进口依赖度高,国外厂商垄断了大部分市场。过去由于这些产品需要数十年的积累,国内企业很难形成足够的竞争力,下游客户综合了性能、价格、使用习惯等要素后,通常会选择进口产品。但中美贸易争端改变了这一现状,上游客户为供应链安全开放了内部市场,不仅给予国内企业充分的试错空间,也给予了其足够的市场份额,国内厂商的技术能力和市场空间都获得了空前的提高。另外,中美贸易战的后果是诸多美籍华人面临“选边站”问题,国外高端人才回国创业潮热度持续提升,也大幅加强了国内企业的研发实力。
 
第五,国内支持科技项目孵化成长的政策利好频出,如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以及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等都给高校及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创业带来有力保证,现在可以看到很多高校教授、科研人员愿意尝试创业,将锁在实验室里面的成果端出来创造经济价值。
 
如此种种,都为相关企业快速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不过,任何一个企业的发展都免不了诸多挑战。第一,疫情虽然整体缓解,但多地频出的突发情况确实影响了不少企业的正常运行,如何在疫情的新常态下坚持运营,是众多企业每天需要思考的问题;第二,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和消费需求对企业的市场敏感度和快速应对提出挑战,特别是互联网企业更要及时根据市场情况做出调整;第三,整个金融市场都在面临资金紧张的压力,自上而下的政策压力传导也让很多企业面临着融资困难的问题,既需要保证充足的现金流做好过冬的准备,也要对资金妥善使用,用在刀刃上;第四,近期大宗商品、有色金属等价格飙升,最终将会逐步传导到下游终端,对于重资产、重生产的企业而言,如何控制好上游成本端,同时将价格压力传导到下游,也是必须思考的问题。
 
当然,机遇和挑战不仅仅只有上述几点,但只有把握住机遇,练好内功,敢于面对挑战的企业才有机会成长为细分行业的领头羊。
 

金融与科技相生相伴

 
在科创基金的三年多时间里,我愈发感受到科技与金融的紧密结合,科技的发展是根基,而金融又是科技发展的催化剂。尤其对于一个科技类创业公司而言,其肩负“将领先科技成果转化为真实可用产品”的使命,而这中间面临着跨越科技应用的“死亡之谷”,如何做好公司的内部资金规划,如何利用风险资本、寻找可用的债权资本、争取政府补贴资金等都是创业者需要思考的问题。当然,解决这些资金流向、资本工具等的金融问题,绝不能只靠创业公司自己去拼搏,更需要学术界、金融机构、政府机关等多方主体共同思考、共同努力,才能真正起到让金融生态支持好科技创新的作用。
 
文章来源:《五道口校友通讯》2022年1月刊(2022年第1期总第4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