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校友招聘

校友专访

校友通讯

校友卡申请

2019级金融EMBA校友牛雁:“只有农民富了,才有企业的发展之道”

发布时间:2021-07-02浏览量:作者:2019级金融EMBA校友牛雁

 

牛雁,清华五道口金融EMBA校友,现任山西东方物华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从2006年起,牛雁就在国家深度贫困县广灵县的土地上投资农业,扎根黄土地艰辛创业。历经15多年公司已发展成为从育种、种植、加工、销售围绕杂粮的全产业链运营的现代化科技企业,是国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山西省扶贫龙头企业,中国杂粮十强企业。公司种植基地覆盖了6个县,种植面积达到5.1万亩,直接辐射带动周边农户9300余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640多人。2021年,牛雁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表彰。

 

从2006年起,牛雁就在国家深度贫困县广灵县的土地上投资农业,扎根黄土地艰辛创业。历经15年公司已发展成为围绕杂粮从育种、种植、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运营的现代化科技企业,是国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山西省扶贫龙头企业、中国杂粮十强企业。公司种植基地覆盖了6个县,种植面积达到5.1万亩,直接辐射带动周边农户9300余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640多人。

 

“我生在农村,我是农民的儿子,懂得怎样和老百姓打交道,也明白农民的不容易。只有让农民富了,才是我们企业的发展之道。”刚刚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的牛雁,从北京回来后就一头扑在工作上。他说:“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荣誉、百感交集的荣誉、催人奋进的荣誉,我能获得如此殊荣,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帮助支持,离不开父老乡亲们的信赖。在接下来的乡村振兴事业中,我和我的团队将一如既往地为山西大同一方的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作贡献!”

 

开拓一个产业,带动一方农户”

 

牛雁创业的初心就是想带着农民一起通过科技、市场致富。 

 

山西,是中华农耕文明发源地,也是“中国杂粮王国”。广灵县素有“塞北小江南”之称,盛产高品质的杂粮和小米,是明清两代贡米“东方亮”小米的原产地。但是当地的杂粮企业小而散,杂粮产业没有形成产业规模和优势,而且农民普遍存在卖粮难的问题。这使曾经的广灵县成为山西10个深度贫困县之一,贫困发生率达17.4%。

 

2006年,在考察了解了广灵县等周边的杂粮种植业后,牛雁决心重新让“东方亮”发光发亮。他深知,只有现代化的产业发展起来才能真正帮助当地摆脱贫困。为此,他重组了原广灵县最大的小米加工厂——广灵县青年小米精加工厂,后又投资1.8亿元成立了山西东方物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集约化、科学化的经营理念,彻底扭转以往弱小分散、粗放经营的产业局面。 

 

在此过程中,牛雁通过“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等形式,为贫困户搭建市场平台,创造就业机会,使贫困户和贫困村由被动“扶”贫变为主动“脱”贫,由“授之以鱼”改为“授之以渔”,逐渐探索出了农户、企业、市场一体化的产业生态系统,形成了特色产业扶贫的长效机制,带领乡亲们逐步走出贫困

 

前些年,当地传统杂粮种子品质出现退化,农民收入受到影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公司在牛雁的带领下,联合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山西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斥资发展杂粮育种技术,改进种子品质,实现良种繁育量产,并以成本价让利于农户,使农户能够收获更好的、适销对路的粮食作物。当地的谷价也从公司入驻的十年前的每斤平均1.3元,涨到了每斤平均2.1元,谷农户年均增收约2800元左右。

 

由于公司全年全时以高于市场均价的价格收购杂粮,彻底解决了当地农户卖粮难的问题。当地原来存在了几十年的粮食“二道贩子”也消失了。

牛雁带领发展杂粮育种技术,实现良种繁育量产

 

持之以恒,初心不改,教育扶贫“点燃贫困学生教育希望”

 

教育扶贫是牛雁多年以来用心投入的事业。“读书改变命运”,“只有教育才能真正地、彻底地拔穷根”!这些话在有着几百年传统耕读文化的广灵县土地上被不断印证着。 

 

在2007年的一个冬夜,当看到8位学生在不到20平米的小屋子里,围着一个直径不足30公分的小火炉寒窗苦读的一幕,牛雁被深深地感动了,他决定做点什么。

 

从当年起,牛雁就发起了“东方亮点燃希望工程 ”,通过各种途径去寻找爱学习、家庭经济条件差的学生,连续资助其到大学毕业。“无论小学、中学、高中学生,我们都要一直资助其到大学毕业,要亲眼看到他们完成学业,自信地走向社会!”谈到此,牛雁目光十分坚定。

 

“广灵县的学生读书很刻苦,这里所有的人很重视教育,每年都有好几位学生考上清华北大”,牛雁边说边认真地向我们展示数据:广灵县年均高中应届毕业生约1600多人,这些年来,被清华、北大录取的人数,2020年为9人、2019年为6人,2018年为6人,2017年为4人等等。几乎占全省清华北大专项生的30%,蝉联山西省第一。十几年来,公司已经累计资助贫困学生810多人,切切实实改变了贫困莘莘学子的命运。

 

回顾十五载创业征程,他一直践行着 “不怕苦、敢为先、讲团结、重贡献”的五道口传统。艰难困苦中,砥砺前行;激情奋斗中,不忘初心。

 

本文刊发于《五道口校友通讯》2021年7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