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校友招聘

校友专访

校友通讯

校友卡申请

1985级硕士校友李文华:发挥当代艺术在工业化、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

发布时间:2020-12-10浏览量:

文/李文华,1985级硕士校友,民生现代美术馆理事长  

 

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作为国内唯一一家由银行支持运作的美术馆,学术定位是中国当代艺术。运行五年多,美术馆现在已成为国内最重要的并具有国际影响的中国当代艺术美术馆之一。五年来,我们成功主承办了许多非常有影响力的当代中外文化艺术合作交流项目,如习近平主席在金砖国家峰会上签署的与巴西、印度等国的当代艺术交流项目等。

 

学术研究能力是美术馆的基础,展览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因此 美术馆是艺术研究机构。几年来,我们在当代艺术的各个领域都有学 术突破,完成的研究项目累计 70 多个,填补了不少当代艺术研究空白。今年新年前后,结合改革开放 40 年,我们的“中国水墨 40 年研究展”在传统艺术当代化的研究上也取得了突破性成果。通过研究和学术整理会形成新的知识,因此美术馆又是生产新知识的地方。中国当代艺术问题我们不研究就会留下空白和遗憾。中国的当代艺术史还是应由我们自己来写,将来我们研究中国当代艺术问题不能都是引用国外的文献,这样会使我们失去文化尊严,更谈不上文化自信。

 

总体上看,全世界每年当代艺术展粗略计算不超过 5000 个,全球每年有华人参与的当代艺术展约  3600 个,而这 3600 个当代艺术活动有3000多个在大陆,所以当今全球最活跃的当代艺术活动在中国,这展 现了我们国家在文化艺术上的崛起力量。

 

一、关于当代艺术的几个重要认识

 

1、当代艺术是当今艺术领域最主要的艺术语言,是国际通用的 艺术语言(我们的中国画、书法艺术语言目前还相当于是方言)。我们要争取在国际上的艺术话语权就要有强大的国际语言能力。我们现在看到的西方辉煌的古典艺术和现代艺术存在,在产生的当时是那个时代的当代艺术,积累起来后这一段文化艺术地位就不可取代了。当代艺术领域是新的博弈场,是当今国际艺术领域最主要的竞争疆域。最终当代艺术格局会如何目前还没有分晓,西方发达国家有先发优势,但后续不足,现进入沉寂期,然而竞争还在继续,我们聚集力量完全有可能有能力确立当代艺术的优势地位。在新的时代,我们重走“一带一路”,要带着“方言”,也要带着国际语言。

 

 

2、当代艺术是创新的艺术。当代艺术的本质已不在于塑造形象、展现技法。当代艺术的表现方式已由传统的造型展示转变为聚焦发现问题、探索问题、 提出解决方案,在材料、工具和展现方式上非常广泛。当代艺术领域的思考问题方法和解决方案强调的是前所未有,突显先锋性、 实践性、批判性。所以当代艺术又是创新的艺术。

 

3、要高度重视当代艺术在工业化、现代化中的地位和作用。例如我们都熟悉的服装业,其产业链是棉纺→印染→织布→成衣→设计,毫无疑问设计是制高点, 而当代艺术为设计提供创新源泉、艺术源泉,是制高点的制高点。在其他工业制造产业链条中也是同样的道理,不看清这个问题,可能就无法找到改变产业代工地位的关键路径。此外,在产业提升的过程中,流通业、服务业等也同样需要当代艺术元素和方法。我们国内有很多产业园区,普遍是重技术轻艺术,这种情况不利于我们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当前的产业升级。

 

当代艺术家艺术活动成立的基本要求是更新、更高、更远,作品(解决方案)要跟别人不同,跟昨天的自己也要不一样,是“想法”的奥林匹克。把艺术家的解决方案设计能力、创意能力与科技结合、与产业结合。原创的产生,产业的提升不仅仅是科技问题,也是艺术问题。对人们生活产生影响的、好的产品都是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体,并具有鲜明的当代艺术特征。

 

不仅仅是微观上的产品设计制造问题,在宏大的产业建设上也是如此。谈到当代艺术对创意的影响,人们通常想到的就是文创,这么理 解是片面的。当代艺术直接作用着工业创意、产业创意、公共事业创意等等,它直接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即使是我们常说的文创产业,这些年各地文创园建了不少,但由于当代艺术的缺席,创意的源泉不在这里,原创资源不在这里,很容易使文创各产业链表现流于平平。再有像建设视听产业这样大的产业体系,如果当代视听艺术活动和艺术资源在此缺席,也会使视听产业面临同样的问题。如此等等,当代艺术资源已成为各产业、各行业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是推动产业进步的新的生产力要素。经过持续积累,在核心城市聚成产业的制高点,形成产业链在外面,制高点在城市核心区的格局应该符合核心城市的发展策略。

 

4、在当今世界,当代艺术与产业、与产业资本充分融合,形成全新的生产力要素组合方式,产生引领性的创新能力。要高度重视世界上创新强国在艺术与技术结合上形成的强大能力。

 

5、当代艺术是稀缺资源(艺术家、创造力、作品)。我们美术馆做的研究项目——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每年一展,列入年鉴的全球华人艺术家最多也不到 300 位,今年(2019)全球才有 136 位。由于它的稀缺性,此多就会彼少,你有就会他无,这是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二、当前需要积极推进的几项文化艺术政策

 

1、设立当代艺术基金,支持当代艺术学术研究、艺术家展览和民营艺术机构;扶持民营资本对当代艺术的投入,活跃当代艺术活动,积累当代艺术资源。

 

2、鼓励现有官方美术馆开展当代艺术活动,站到艺术的前沿上 来,成为国际艺术舞台的重要力量。至关重要的是要成为当代艺术的 国家队,成为整合国家当代艺术资源的重要力量。现在国内的当代艺 术研究、展览平台太少,优秀的当代艺术家频频在国外展出、开展学 术研究。这当然是好事,但学术的定义权、当代艺术的著作权就落在人家手里。展览、学术活动全在国外,国内没有,不是好事,艺术资源流失掉了;展览全在国内,艺术家走不出去,也不是好事,影响力出不去。两个方向都繁荣起来最好。国家对国家是这样,区域对区域也是如此。

 

前面提到国内每年有 3000 多个当代艺术展览活动,但在国内当代艺术活动区域分布上却极不平衡,3000 多个当代艺术活动大概有两千个左右在上海,其余的分布在北京、武汉、成都、深圳、广州、苏州、长沙等城市。这种格局一年、两年可能看不出什么,但时间放到 15 年以上,上海成为中国的文化艺术中心是没有悬念的。上海没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本可依,但通过繁荣发展当代艺术,形成新时代的艺术中心地位,这种策略是非常可取的(没有老的,就做新的)。通过长时间的持续发展,会沉淀积累大量的当代艺术知识产权,积累大量的创新资源,这些积累又会助推创新城市的发展。这种差距一旦形成将很难追赶,所以要从战略上考虑当代艺术资源布局的问题。当然现在普遍的问题是科技、艺术各不相干,核心城市产业在两者融合上仍处于启蒙阶段。如果谁在科技、艺术融合的策略上布局早、实施快,相对地将形成新的产业创新优势。

 

现在中国有着世界上最活跃、最具规模的当代艺术资源,而这些艺术资源的人才又主要在核心城市,所以核心城市的当代艺术繁荣发展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

 

3、鼓励当代艺术家广泛参与重大项目、公共项目,包括产业设计、工程设计、工业设计(航空航天、医疗、机械制造、精密仪器、汽车等)、园区规划与建设;企业孵化、企业创新;市政、扶贫、旅游、文化节、产品推广等。发挥当代艺术家的创新能力,充分利用创新的艺术资源,进一步提升核心城市的重点产业、重大项目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4、设置当代艺术奖项。主要奖励在工业设计、公共项目设计中 有突出贡献的当代艺术家(不亚于科技进步奖)。

 

5、建立当代艺术园区。推出政策,留下优秀的当代艺术家, 整合、汇集艺术家工作室,实现前店后厂,并成为核心城市的文化艺术展示区、旅游区。特别是借鉴保税区、自贸区的政策,建立国际艺术交流保税园区。国内保税区、自贸区搞了不少,都是货物、工厂在里面,还没有艺术品的保税园区,现在当代艺术知识产权进来还非常困难。当然在艺术品保税区管理上可实行名单制,对涉及意识形态、宗教、动物保护、国家安全等的要依法管理。确实有人利用当代艺术工具从事意识形态、炒作等活动,但这些不是当代艺术的主流。我们繁荣起来就会形成主流优势,我们留下空白,非主流的活动反而会成为代表。

 

6、推进当代艺术与产业融合,引导当代艺术家融入到主流的经 济活动中来。企业发展现在面临的短板是工艺、设计、原创问题, 需要与艺术家做好资源对接,给艺术家施展才华的空间,给企业创新 注入新的元素,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步。国内已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艺术教育资源和人力资源,但总体上这部分强大的艺术资源还远离于产业体系,更隔绝于主流产业体系之外,而目前大量的产业问题需要超越技术的解决方案,需要引入艺术资源形成新的生产力要素投入进来,大幅提升产业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7、在重点科技园区内建设当代艺术美术馆,使之成为资本、科技与艺术融合的平台,使企业家、科技专家、艺术家的交流成为常态。当代艺术作为恒定的要素加入进来,会催生企业产生更多更广泛的专利等知识产权,用新的手段注入无形、有形价值资产,助推企业价值增长,不断地把企业向产业链顶端推送。

 

8、重点核心城市内的当代艺术作品还普遍很少,城市风貌既有中国风,也要有国际范儿,有当代艺术语言,机场、车站、公园、园区、商业中心等都是很好的展示平台。

( 此文为笔者在核心城市文化艺术政策座谈会上的发言摘要)

 

本文摘自《五道口校友通讯》2020年10月刊,总第3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