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道口校友办让我写个入学与毕业的感悟,一直想郑重其事写几笔,可一个许久都没发什么感慨的人却总也没灵感。从南京返北京,把事务先放一边,天黑,微冷,下着雪,一杯咖啡,带上耳机来首歌,正正好。
人在旅途,不妨从交通工具说起。八九年前南下赴深圳实习,期满回京时公司派车统一送实习生去机场。我在大巴车上就晕了个七荤八素,同伴友善地评论:这么晕车以后怎么做行业研究员呢,出门调研都困难的。毕业后我并没有做行研,然而工作中出差也是不少,对于一个不善奔波的人而言,高铁以及地铁系统的发展真是幸事,让城际之间的通行免去了许多上下云霄、车轮颠簸的周折不耐。虽然体力还是没法支持“下井探矿”、投行投研的强度,但是作为一位职业女性,正常的商务旅行和城际往来,一个人也都完全应付得来。看,这就是技术进步给社会带来的变化。
工作上感到的变化就更多了。上班后成了一名外汇交易员,和国外发达市场上印象中牛气的Trader行当不同,无论整体的外汇市场也好还是金融机构的外汇业务也罢,当时都处在发展的初期。怎么形容一下当时参与这个市场的感受呢?嗯,那会儿同学聚会大家聊信贷、股票、债券,然后你插不上话。那个时候,我曾供职的银行还只是银行间外汇市场的普通会员,七年后已是外汇市场做市商;而银行间外汇市场的会员都快六百家了,如今每天银行间外汇市场的交易量、交易品种、定价方式、交易成员都跟七年前大不一样,这就是变化。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元兑人民币价格每天站着不动,后来各种逻辑论升值,现在反过来各种谈贬值,汇率也终于有了不同的方向,这也是变化。
是的,我们身处的这个大环境,变化与发展时刻发生。而我们的国家也始终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整体以中速在保持前进,这意味着没留给谁原地踏步的机会,一种现在相对成熟的业务模式也好、一个现在相对庞大光鲜的机构也罢,三年五年都有可能洗牌翻盘。加入WTO、产品市场开放已经十五年了,内部金融市场的子行业、子市场也轮番热闹起来,这两年来又在逐步对外开放金融市场,“变”一直是主题。只要变,就有五分的可能变得更好;变好了,就是发展。当然这其中也不乏发展初期的各种典型例子,每日充斥耳边的多是螺旋式被强化色彩的新闻,我们大多数人都还没有经历过真正的周期,以为这就是人生了。唱歌的心里得有谱,弹琴的脑子里得有弦儿,可是社会科学的事儿往往都没有统一的逻辑与标准。所以走在道上的人不见得都认识道,也不一定都遵守道、选对了道。一辈子很长,不必只盯着朝夕。“风物长宜放眼量”,不停步、不悲观。
既然身处变化与发展的动态过程,做点什么准备么?在学校的时候,可能最好的储备就是基本知识结构了。经济金融学发展了这么些年,有名的理论和模型并不庞杂,学懂了,学业才能叫真正完成。理论知识是要学习与不断再学习的,有些东西则一定是边干边锻炼的。比如怎么形容一下交易员日常工作的感受呢?嗯,开会经常是为了讨论清算安排、账务处理、代客报价、系统测试,交易完了也还有对盘、数据报送等等活计;Trader不只是管点点鼠标分分钟过手几球几十球,对市场走势的把握是作为一名交易员所必须擅长的专业特长,并且这只是工作的一部分。作为最前线的人员你可能是整个业务链条上最懂业务的人,那么你的工作就不只是吹吹市场的牛皮那么轻松潇洒,能让自己尽可能的了解其中的来龙去脉和因果联系,干得明白,这就叫做实务经验。实务经验,我能想到的准备就是三观和心态了。“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比起父辈二三十年从基层工作干起、到能够掌握一个或大或小的局面,我们年轻人不好好练基本功,又急什么呢?
如果说工作了七年有啥想开了的,可能明白了什么是选择。所有的人都穿一个颜色的衣服、年轻人们只能选择一个人生方向的时代,都是真实的过去。我们幸运的生在了一个有选择空间的年代。一个回到自己老本行的例子,11年底接手海外债券投资,那时能买什么都发愁,满市场除了中海油和地产美元债真的就没什么大陆名字了;如果再回到08年之前,手握美元的投资人,就算选了又选可能也没逃掉投雷曼或者两房的噩梦。后来渐渐有了一个新的中资发行人外币债券市场,至少给了许多机构不必被迫选择所谓全球化和分散化的投资策略,这也算选择的空间。回到个人层面,可能工作前几年想的都是选择什么职业,但其实最初也没什么选择的余地,大多都是被选择。到了后来,职业的选择或者选择什么职业,更本质的是自己有了积淀之后选择过一种什么样的人生。也不一定就是大众眼中性价比更高、更艳羡的机会才叫选择,也不一定是成为精英和精英中的精英才叫选择。某种程度上我们读了那么多年的书其实也无非是主动或者被动地加入了社会前进的滚滚洪流,在一线城市的忙碌或多或少是付出了生活的代价,一份职业的背后是一个家庭的安顿和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一种气候,一种生活环境,一种交往圈子,哪怕就是单纯为了一种空气,为了回到父母身边,都可以成为选择的理由。社会这么多样化,任何选择都不会感到孤单。
写到这儿,到了泰安。泰安是个好名字。国泰民安,几千年来对国家治理水平的朴素追求。对于个人而言,处世泰然、人生安好,幸甚。最后,引一句彭博某天登录界面的语录共勉:Start where You Are。
孟芳芳
2016年11月23日成稿于京沪线
2016年12月16日修改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