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校友招聘

校友专访

校友通讯

校友卡申请

首页 > 校友刊物 > 校友电子通讯

校友电子通讯

2023年9月,第8期,总第113期

发布日期:2023-09-08 浏览次数:

新生故事

刘祺雯:我砰砰跳动的心,感受到五道口强烈的“磁场”引力

第一次见到学院,那样厚重的砖红色与恢弘的金色交相辉映,庄严肃穆但又不乏生机活力的气质深深地吸引着我,现在还能无比清楚地记得,当时感觉到一种强烈的磁场吸引和一颗砰砰跳动的心。在了解学院先进的培养理念和教学模式后,我对能坐在五道口的课堂上聆听老师剖析、参与同学互动产生了无限的憧憬。

阅读>>

卫璁:寻找点亮未来世界的科技“火种”

如果坐上时光机回到2017年,那时国内互联网的热潮依然火热,亚马逊的智能音箱销量达到了2000万台,而国内人工智能商业化才刚起步。那一年谷歌发布了日后石破天惊的论文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首次提出了Transformer架构。当时,许多新生的事物还没有名字,提到的时候尚需用手指指点点。我当时在美国一家互联网公司做软件工程师,看到国内人工智能领域的汹涌发展,毅然决定回国,并在2017年全身心投入到国内人工智能行业。

阅读>>

郝超凡:愿做有央行特色、清华底色的金融研究

我与道口小院结识于2019年初秋。彼时,以本科学生记者的身份,我对张晓燕老师与周皓老师做了教师节专访,也旁听了朱民行长与欧洲复兴开发银行苏马行长的发言交流。前沿学术、中国实践、国际视野,构成了我对五道口的初始印象。硕士期间,我有幸参加学院面向全校同学开设的“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综合能力提升”项目,得以更近距离地接触五道口名师。

阅读>>
校友感悟

1985级硕士校友李文华:声音的建筑

一个建筑建在那里,其内外空间和环境会产生各种声音——风声、雨声、脚步声、回声……等等声声入耳。这些声音在不同的建筑中又千差万别,这说明建筑是可以塑造各种声音的。那么如果反向地延展开来,人就可以用塑造这个建筑能够产生什么样的声音的原则来设计、营造这个建筑,建筑的位置、形状、布局等按照在环境中产生什么样的声音来设计,材料的运用按照材料能够传导什么样的声音来选择。最终,优美奇特的声音是可以营造建筑的,人在生活中不是被动地接受环境中的声音,艺术家可以在我们的生活中建筑“声音”,用声音塑造恒久的建筑,建筑恒久地萦绕着声音的回响。

阅读>>

​2012级硕士校友孟睿:十年再聚首,不忘学子心

2012年前后,是五道口金融学院里程碑式的一段历史。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并入清华大学,开启了学院发展新篇章。2012级的我们,在改革的洪流下,彰显了时代的鲜明特色:最后一张人行研究生部试题和首批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十余门专业课的考试内容,融合金融改革实践的主题,浅浅一张不到200字的专业考卷,极具道口风格,“引领金融实践”的传承跃然纸上。作为零保送的最后一批学生,具有不同院校和学科背景的69位同学,有幸走进道口历史的交汇期,相聚在这所金融殿堂。

阅读>>

2013级EMBA校友张萱:情系道口,爱我清华

又到了紫荆花开的季节,十年前的2013年3月,我和100多名同学共同走进了五道口的教室,在这里开始了新一程的学习。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自上世纪80年代成立以来,作为中国培养金融人才的黄埔军校,一直是所有与金融、经济相关的从业人员梦寐以求的地方,没有想到有朝一日我还能有幸以学生身份走进这里,聆听各位大咖的教诲。

阅读>>
新闻动态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2023年开学典礼隆重举行

9月6日,在嘹亮庄严的国歌声中,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2023年开学典礼在清华大学大礼堂隆重举行。学院党委书记顾良飞首先发表致辞。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周诚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1999级硕士校友、2007级博士校友陈道富发表致辞。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王正位担任典礼主持人。随后,2023级金融学博士生郝超凡、金融专业硕士生王艺轩、技术转移硕士生何显时、清华-康奈尔双学位金融MBA新生杨阳、EMBA新生宗坚、金融媒体奖学金培训项目第十期新生代表熊争艳等分别发言,表达了他们对即将开始的人生新阶段的憧憬和期待。

阅读>>

第三届中国银行业排行榜200强发布会暨首届“银行家论道”研讨会成功举办

近日,第三届中国银行业排行榜200强发布会暨首届“银行家论道”研讨会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清华金融评论》编辑部主办,北京清控金媒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承办,深圳兔展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为战略合作伙伴,主题为“数智未来 行稳致远——以金融力量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本次研讨会共邀请到近50家银行机构,超100位领导嘉宾莅临现场,共同为我国银行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阅读>>
好书推荐

重读经典的伟大冒险

到中年的作家丹比,带着“解决危机”的隐秘期待,在毕业30年后选择回到了母校哥伦比亚大学的课堂之上,重读那些伟大的人文经典。荷马、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莎士比亚、黑格尔、尼采、波伏瓦、伍尔夫……近30位西方人文传统中的代表作家及其作品,在他的讲述中次第出现,勾勒出一幅概览西方文学与思想、通读西方文明史的清晰地图。在重读经典的过程中,丹比逐渐体会到,“回到纯粹的阅读”这件事本身,正在帮助他冲破二手信息织成的迷雾,带来身心的平静,也引导着他去不断寻找和“试穿”不同的自我;而在课堂上参与师生之间的论辩,则让他意识到经典正在反复的重读中焕发出新的生机,既包含着千百年来传承的人文精神,也映照出当下年轻一代的思考和判断。这场重回校园、重读经典的生活实验,也是一场重新认识自我的伟大冒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