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校友招聘

校友专访

校友通讯

校友卡申请

首页>新闻动态

2012级在校生李冲:无悔从军路

发布时间:2015-09-01浏览量:

  9月3日,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我国将在北京隆重举行大阅兵。作为此次阅兵的一大亮点,65集团军张海青军长亲自领队的“狼牙山五壮士”英模部队方队等10个英模部队方队,备受国人瞩目。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我院12级硕士生李冲,有幸曾在这个英雄的部队锻炼成长。下面这篇文章中,李冲深情回忆了他的军旅生活,以此表达一名退伍老兵对人民军队的热爱和对战友们的支持。

  近日,无意中在网上看到一段传说中参阅部队进京的视频,战友们整齐的步伐、嘹亮的口号、黝黑的脸庞以及排山倒海的气势深深的吸引了我。转眼间,退伍返校已经大半年时间,想到曾经训过的新兵,即将在阅兵场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忍不住感慨万分。且以此文纪念那段难忘的军旅青春。

  01
 

  部队大熔炉,练体更练心


  “踏上从军路,三连来落户,钢枪陪伴我,终日不孤独。历经风和雨,饱尝累和苦,任凭风沙吹打,我要练成钢铁骨……月夜过高山,汗撒练兵路,士兵的情感,为祖国倾诉。顽强出硬功,从来不服输,坎坷的征途挡不住,我执着的追逐。”

  坚持就是胜利,付出必有收获,是训练让我真正明白、信奉这个真理。新兵班长曾说过一句特朴实的真理,“只要能吃苦,在部队没有干不了的事。”入伍以来,紧急集合从10多分钟到6分钟多,步枪分解结合从50多秒到20秒再到闭着眼睛30秒以内,卧姿据枪从5分钟到50分钟,集体武装五公里从25分钟到20分钟以内,凡此种种,亲身参与、见证了一个个最初不敢想象的成绩。甚至神乎其技的踢枪上膛、一弹双靶,也并非个别人的绝技。训练最忌投机取巧,通过反复练习和咬牙坚持,即使达不到别人的记录,依然能够达到自己最初不敢想像的高度。没有比人更高的山,许三多式的成功是真实的,身边就有很多这样勤能补拙的战友。

 

 

李冲


  很多人觉得在部队里就是训练苦,其实心理上的苦才是真的苦。特别是野战部队的义务兵,每天都生活在巨大的压力下,修炼心理承受力。和石灰、抹土埂、刷大白,牙刷刷地板、刷装甲车,刀片刮便池,扛铁锹平整操场等各种大事、小事,能把年轻人的眼高手低和自以为是磨得一干二净,整个过程能把人的个性、脾气磨得粉碎;结果更是简单直接——干得好就是鲜花掌声“红萝卜”,干不好就是“大棒”,贯穿其中的竞争、评比、重来一遍的压力让人时时临渊履薄,事事尽心尽力、认真细致。在绝对服从的要求下,博士硕士都得先当好战士,战士就要忍得下所有的不服、委屈和愤怒,学会自我调整,学会立即执行,直到变成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三特精兵”。活脱脱现代版的“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个人自然也获益匪浅。

  02

 

 

 

 

  生命中有了当兵的经历,一辈子都不后悔


  “还记得那年我们参军吗/还记得第一次穿上军装吗/还记得营房前的那棵树吗/还记得还训人的排长吗……我们曾经一切训练,也曾经一起摸爬滚打,我们曾经翻山越岭领,也曾经一夜行军百里,我们曾经梦想当将军,也曾经宣誓向雷锋学习”

  当兵的日子,短暂又漫长。新兵时体味过一周打十分钟电话、半个月洗一次澡的痛苦,外出购物时也发泄过一掷千金的豪爽;在装甲车中体验过速度与激情的欢畅,也在战术训练场享受过肉皮与地皮的摩擦;远离了手机电脑互联网,却走进了大自然和群众;跟将军聊过战略,也与战士拉过家常;忍受过十二人挤在84帐篷里的局促,也享受过康保草原上像风一样奔跑的自由;见识过一顿吃20个包子的“吃货”,更忘不了站完岗偷吃泡面的窘迫;受过军委领导的接见,也曾被班长操练的体无完肤、被新排长训斥的面红耳赤;曾在老兵班长的威严下咬牙切齿,更曾在送战友的《驼铃》声中抱头大哭;想亲朋时也红过眼睛,念姑娘时也断过肝肠。“当你的秀发拂过我的钢枪,别说我不懂情只重阳刚”,我也有我的风花雪月——铁马秋风、战地黄花、楼船夜雪、边关明月。

 

 

 

 

参加五道口新兵话剧表演


  部队相对封闭式的管理,使许多初入军营的战友都有进了牢笼的感觉,一个个大呼“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其实,战胜了这个考验之后,思维就开始活跃起来,有益于深入思考很多问题。正如老子所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这里每天规律的生活简朴也简单,远离手机电脑互联网的纷繁信息,很容易静下心来。野外驻训时,读一读《瓦尔登湖》非常有感觉,晚上在皎洁月光下站岗,也常有思接千古、神游物外的感觉。

  03

 

 

 

 

  绿我涓滴,会他千顷澄碧


  “一身男儿血,满腔报国志。战士生来就为上战场。……呐喊一声有我在,这一腔热血报效疆场。呐喊一声有我在,战旗上续写我们的荣光。”

  两年间,我与救火曾有过一次“亲密接触”——去年春天的一场森林火灾。接到命令后,我们立刻就严格按照战备方案行动。临战动员时听到指导员说,“养兵千日……祖国和人民召唤我们的时候到了”,那种热血沸腾、头皮发麻的感觉,很难用语言来形容。记得当晚到达火场时,四周已一片漆黑,军官士官们一马当先“跟我上”,我扛着铁锹行走在崎岖的山路上,内心洋溢的充实和冲动,彼景彼情,今日想来依然历历在目。

 

 

 

 

参加战术训练


  两年的义务兵生活,几乎每天都会看新闻联播,读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学习各个先进典型的事迹和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对于所谓的“洗脑”一说,我不敢苟同,不管在哪个国家,忠诚、勇敢、责任、奉献,荣誉都是主流的价值观,是实实在在的正能量。退伍时,很多战友都感慨,经过部队两年的教育培养,自己比以前“正”多了。这种“正”甚至变成了很多战士的本能——高铁成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救火培训,依然“三进火海”抢救群众生命财产;徐洪刚也不见得有多么高强的搏击能力,依然勇敢的冲向持刀歹徒。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从南昌城头的一生枪响,到老山阵地上血染的风采;从九八抗洪时“誓与大堤同在”,到天津大爆炸事故中“最伟大的逆行”。这支军队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它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人民军队独有的这种精神,并非从天而降,而是来源于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一整套政治建军的原则和制度。宗旨不变,精神不灭,英雄不绝,红旗不倒!大灾过后,全社会都在深刻反思,希望职业化、专业化改革的同时,能够坚持万变不离其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04

 

 

 

 

  做好道口人——“不怕苦,敢争先;讲团结,重贡献”


  军旅生活,是一段难得的经历,是一份永恒的记忆。这两年来在军中摸爬滚打,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人民军队确实有军魂,它与历史上旧式军队最大的不同就是它有传承不绝的精神以及无数个不惜一切为此奋斗为此战斗的战士。返校后,我接触了很多优秀的道口人,有时也会有意无意的比较军队和道口,深感军有军魂,道口有道!风风雨雨三十多年,“黄埔金融”的口碑始终坚如金铁,引无数金融青年才俊竞折腰。魅力之所在,就是道口精神的传承以及无数奋战在中国金融业监管、改革、创新一线的道口人。君不见“救火队长”聂庆平师兄临危受命,周星师姐在冬奥会申办陈述中唇枪舌剑,清华五道口—康奈尔项目首期学员们在天津爆炸事故后率先捐款,还有今年毕业选择到基层建功立业的伏后明、黎恩银、欧阳维海等人。虽事殊人异,一以贯之的是“不怕苦,敢争先;讲团结,重贡献”的道口精神。

  五道口给了我知识,放飞了梦想;人民军队给了我力量,锤炼了刚强。“培养金融领袖,引领金融实践。贡献民族复兴,促进世界和谐”,小兵愿为马前卒。最后,送上一段《雷锋日记》与同志共勉:“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粒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缕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的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在生活的仓库里,我们不应该只是个无穷尽的支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