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今天非常惶恐。惶恐是因为怕不能充分表达众校友们对老师们的感激之情,所以曾经打退堂鼓。我想是对道口的无限热爱,才使缺乏文采、不善言辞的我,站在这里。
2002年,我加入了道口大家庭。自此,道口为我开启了另一扇崭新世界的大门。每次来道口,我都非常兴奋。原因很简单,又有机会见到敬爱的老师和亲爱的校友啦!回到道口,就像回到了家。这个家庭成员充满求知热情,充满创业激情,充满关爱友情,充满感恩温情。我爱道口!
回顾道口老师们对我们的培养,作为道口的毕业生,我是幸福的。导师刘鸿儒老师,我始终视作道口的灵魂,是道口的旗帜。80多岁高龄,保持着年轻求知的心,至今还通过微信邀请学生为他讲解资本市场新变化,表达对新生事物的求知欲望。这对学生来说,刘老师无疑是最具说服力的楷模,他给学生带来对真理不断求索、不断创新的莫大精神鼓励!刘老师是和蔼、睿智的,连督促论文,都是通过请学生到家里参加家宴的方式。相聚的学生都是尚未毕业的博士,不言自明,这就让学生自己感受到更要努力学习的压力了!而对于论文的选题和视角,刘老师的要求可不是一般的严格。我相信,以刘老师为代表的各位老师,对学生都有着同样的情怀吧!我代表学生们感谢你们!
要特别提及的是,看到李艳明老师真好,她在我心目中永远优雅年轻美丽!这也是我对所有女性老师的特殊祝愿!(当然,也祝愿所有的男性老师永远是学生心目中的男神!)
作为道口学生,我也始终感受着压力。在道口,无论老师还是校友,多是金融界的领导加精英,在金融领域工作,便时常能够获得来自老师和校友闪光事迹和光辉业绩的激励。作为道口人,我始终在想,我如何能为道口增光添彩呢?
所以,在工作岗位上,除了尽职尽责,我始终保持着努力进取的状态。同时,也积极参与道口大家庭的活动,比如为道口自己的杂志《清华金融评论》做编审、荐稿工作;作为来自金融监管部门的校友,给道口的金融媒体MBA班授课;做道口招收硕士生的校友考官,等等。我珍视道口的这些活动,视它为老师们对我的信任,也把它当作学生力所能及回馈母校的机会。这里特别要感谢廖理副院长的信任,我开始在道口带硕士生了。我要学习我的老师,带好我的学生!
请老师们放心,我们一定发扬道口精神,不怕苦,敢为先,讲团结,重贡献!我愿意用这句话激励自己:人生需要初恋般的热情和宗教般的意志。愿道口的学生都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回报社会。我想,这也一定是母校、是老师对学生最大的期待吧!
最后送老师们和校友们一句最普通却是我认为最彪悍的祝福:祝大家心想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