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经大学教授、我院1996级博士校友郭田勇作为主持人出席了28日的陆家嘴论坛“浦江夜话五:财富管理与功能性金融机构的发展”,其间郭教授抛出的一个引人深思的话题是,财富管理大市场为何没有有效开发。郭教授29日还出席了“扩大内需新动力:探索消费金融发展模式”专题会场,在发言中阐述了关于“如何把消费金融市场蛋糕做大”的看法。
以下是发言要点:
财富管理
郭教授谈到,中国财富管理市场发展速度非常快,已经进入了大资管时代。很多人在学校里面学习金融时,教科书片面地讲融资功能储蓄变成融资公司来支持国家建设为金融服务,但作为储蓄者,不给他一个好的管理,不给相应的回报,凭什么把他的钱转化成投资?
这两年,随着财富管理的意识逐渐深入人心,推动了整个行业的蓬勃发展。以前中国是银行业主导的一种金融体系,财富管理最先在银行这一块做得比较早。随着它的不断发展,我们看到了,包括证券、基金、保险,还有第三方理财机构,如雨后春笋,成长非常快。
银行业目前的确是财富管理的老大。银行业传统的贷款搞得资产模式越来越膨胀,未来既要收成还要有高效,还要有盈利,怎么办?财富管理是一个方向。
财富管理发展非常快,今后要在这个行业立足,对这个行业发展的规律做深入的思考,要能对这种思考提炼到一个高度。未来财富管理的专业性还需要提高,现在财富管理做的一些类,银行贷款业务转化成产品,还不是专业水平很高的。
为什么财富管理私人银行这一块形成一种富矿不富的情况?富矿没有开采出来,没有富。比如说开矿工人不太会采矿,这就是人才的问题。管理上不太行,不能和监管在一块,管理上也是有问题的。监管转变、从业人员素质的提高、产品风险方面不要过度贪婪、不要出现浪费性开采等等,这些问题需要认真思考。
消费金融市场
扩大消费金融的意义非常重大。就是现在大家也不约而同的提到了李克强总理的讲话,包括今天上午我也刚刚听了尚主席在讲话中又谈到了未来要搞一些能够制止风险的民营银行,同时也要继续做好金融租赁公司和消费基金公司,也是当前咱们国家管理层所强调的。
为什么会搞这三个基金机构?首先,我们中心也非常有幸在搞一家民营银行,我们在搞一个设计方案,因为中央提出包括银监会强调要搞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就是怎么样给它设计好,这个风险怎么处置好,怎么规避好。这个是一个。第二个就是在想,我刚才说这个,你中央为什么提出要搞租赁公司和消费基金公司而没有提出信托公司、财务公司,专门提到这两个,可能还是由于这两类机构它更加符合我们拉动消费、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向。
大家想这个租赁公司它融入,没有办法把钱往房地产投,只能融入机器设备给这个企业,或者做这个基金也是为了扩大消费。消费金融公司更不用说了,所以我们从中央包括监管机构未来要重点发展的这三类机构我们看出,它其实隐含的是跟我们当前的结构调整和扩大消费跟这种宏观目标可以说是一脉相承的。
第二个我想说,就消费者而言,目前中国的消费金融市场的确也可以说处在一种适度竞争的一种状态。昨天晚上我们谈是财务管理,在财富管理市场,我们经常讲泛资产管理时代,竞争非常的激烈,狼烟四起,银行、金融、保险都在搞财富管理,那是针对的高端客户,针对有钱的人,当然大家首先要去找利后的竞争,所以这块竞争一定是更激烈。消费金融这一块相对来讲它是走中低端的。消费金融公司也好,银行办理消费金融业务,真正有钱的人没有人到你这里来办这个消费信贷的。
所以它是针对中低端客户,相对来讲利薄,竞争不是非常的激烈,所以我用了一个词处在一种适度竞争的状态。因为这里面我们从业机构也非常多做这一块,银行在做消费信贷,咱们银联信用卡本质也是一种消费信贷,然后咱们消费金融公司,还有刚才咱们的范总提到的小贷公司,还有民间现在网络上一些P2P也是背后主要是以消费信贷为主。所以做消费信贷的机构也非常多,处在一种适度竞争的状态。
我想,有这种适度竞争对刺激我们整个市场的发展,提高整个市场的运营水平还是非常必要的。所以说我们说在包括扩大消费金融公司试点中,我们引入更多的机构进入到这片领域来做消费金融未来还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是我讲的第二点。
第三点,就是针对我们消费金融公司来讲,我们前面李主任也讲了,搞了四家,搞了好几年了应该有一些起色。但是我个人观察,还是有一些尴尬,因为什么呢,比如说北京那家消费金融公司我们看到,它现在放贷的量是10多亿,不到20亿。这个量怎么衡量,我们知道做消费金融,你单笔业务量小,就是现在你单笔业务你的成本是比较高的,在你的业务中占比是比较高,因为每一笔你要进行审核,而量比较小,所以说消费金融这个行业要做好它的确是依靠规模取胜的,它有一个规模经济的问题。你要把量做大,你才会专为效益。我知道前面迈克尔先生也提到这个问题。
我们现在为什么在发展中,我讲还是有一些尴尬呢,可能我个人思考呢,有两方面的原因,一个就是说我们在消费金融公司我们在资金来源方面恐怕没有更好的解决好这个问题。我们注意到,前一段时间捷信也报出过信贷出现了一些问题,我注意到它有一些模式,比如说它跟信托公司合作,它从信托公司这里把钱拿来,依靠信托融资。我当时想这个问题,它成本高,从信托公司拿来的钱成本肯定是高。所以说我就在思考这个问题,我们未来怎么样,从融资渠道上给消费金融公司更多的低成本的,而且量又比较大的这一块资金来源,也一块可能在支撑它未来业务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国家既然非常重视这方面,小额贷款公司依靠开行贷款,我们一些政治性的银行,大型银行,因为消费金融对他们来讲比较小,相对他们的大客户来讲不一定愿意做,但是你可以比如说能不能把贷款融资给我们的消费金融公司,由他们来做,解决融资问题非常重要。
第二个我们觉得从规模角度来讲,要扩大营业范围是非常重要的。比如我们现在4家消费金融公司,各自在四个城市里面做,即便做的比较好了,也不能出去做。这样的话你就很难把量做大。所以未来我认为消费金额试点能不能让它跨区域经营,既然在这个城市做的还可以,把这种模式进行复制,然后全国范围内广泛开花,这样的话就能真正把这个规模优势做出来。
但是金融消费公司我个人有一些什么担心呢,我担心我们国内的一些机构在做消费金融上,因为我们知道,消费金融贷款是一种无抵押物担保的信用贷款,不像银行搞房贷似的可以房子低压在这里。所以在这里面怎么样对客户的风险情况进行甄别和判断是非常重要的,而消费金融单笔业务比较小,就决定了你做业务的时候每个客户都跟他谈谈,或是到他家里调查一下,这样的话你经营成本就非常高。
所以做消费金融这块业务中你要形成规模,在这里面业务的这种处理能力,它对这种大规模的通过一些信用风险甄别技术来处理业务的能力就非常重要。我也注意到,我们捷信在这方面有一些国际的经验,因为我好像看过一个数据,说捷信现在每日业务处理能力达到10万,我们国内市场这一块的业务量有点吃不太饱,我们是希望通过把市场进一步放开以后,让消费金融公司的规模处理的优势显现出来。当然我们也希望像捷信这些管理水平业务处理能力比较强的公司,能够把他们做消费金融的经验也更多的与我们国内一些消费金融机构来分享,然后大家共同把中国消费信贷消费金融的蛋糕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