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校友招聘

校友专访

校友通讯

校友卡申请

首页>新闻动态

【陆家嘴论坛之浦江夜话】纪志宏:宏观审慎管理要加强,改革要加快

发布时间:2013-06-28浏览量:

  国际间主要经济体的宽松货币政策,使中国受到多重冲击。中国与欧美日的利差及人民币升值趋势,将带来跨境资本流动管理的巨大挑战。作为开放经济体的中国,该如何把握货币政策的艺术?27日晚于上海浦东举行的“2013陆家嘴论坛——浦江夜话”活动中,我院1992级校友、央行研究局局长纪志宏指出,挑战是多方面的,有压力也有更多的灵活性,中国更重要的还是加快自身经济结构的调整,促进经济均衡地增长。

  靠改革提升抗冲击能力

  纪志宏表示,中国金融的各项改革一直在推进。

  谈到国际间的量化宽松,纪志宏说,中国的货币政策在过去比较成功的应对了量化宽松对中国经济或者说货币政策带来的冲击,挑战也是多方面的,对于中国的货币政策的实施自主性带来一定的压力,也带来了选择的空间。经过我们综合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应该说积累了比较多的经验,QE的实施期间可以做到这样,将来逐步退出的过程中也可以有比较好的应对。

  在纪志宏看来,凡是比较大的经济体,汇率灵活程度比较高的经济体,以及资本市场比较发达的、金融市场深度比较大的经济,可能受到负面冲击越小,应对也会越容易。从这些角度来讲中国更重要的还是加快自身经济结构的调整,促进经济均衡地增长。

  纪志宏说,“同时,我们从危机后经验教训的吸取来看还是要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加强一些密周期的宏观审慎的管理,加快利率、汇率、资本市场的改革,都会较大地提升这种抗冲击的能力。”

  纪志宏认为,我们过去的步伐“不快不慢正好”,当然要根据环境的变化做一些调整,因为不同时期冲击的力度和我们内部有些改革具备条件的方面是不同的。“这些年来我们汇率机制改革,利率制度的改革以及资本项目的可替换,实际上都是在推进的,我们如果仔细观察,它们一直是在交错地、同步地进行”。

  中国利率市场化的方向

  谈到改革的方向,纪志宏表示,中国的货币政策框架是一种混合性的货币政策框架,这是一个比较大的背景。当然我们也在推进这种转型,这种框架下我们确确实实从沟通,从预期形成的角度来讲,适合完全标准化的货币政策。单一的货币政策框架有区别的,我们现在发现即使是在美国,这种信号的传递也不大容易。

  纪志宏认为,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很大的一个特点是中央银行直接干预了长期利率,而中国利率市场化的方向是要让市场更大程度上确定均衡利率。美国量化政策退出的过程也让市场去确定这个均衡的利率。

  相机抉择的灵活性增强

  谈到明度问题,纪志宏说,实际上中国货币政策的透明度不断的提高和改善。一个可能需要注意的背景是,整个危机之后所有经济体的中央银行相机抉择的灵活性大大增强。包括美联储,刚才有很多专家也提到,要加强国际协调。我觉得这是可能有利于减少不确定性,有利于增加透明度的很好的途径,合作肯定比不合作好。

  纪志宏说,中国经济转型中,我们不得不考虑货币市场利率的平稳这样一些要求,仍然面临着对于预期引导的难度。随着改革的深化,随着我们和市场各个方面,包括商业银行各方面的改进,我们对中国未来金融市场应该有一个更好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