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校友招聘

校友专访

校友通讯

校友卡申请

焦瑾璞:探索普惠金融新高度,推动中国黄金市场新战略

发布时间:2019-01-10浏览量:


 

导师介绍:焦瑾璞,经济学博士,研究员、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现任上海黄金交易所党委书记、理事长,上海市政协经济委副主任委员。2015年10月以前主要在人民银行从事金融改革、货币政策、金融监管、农村金融小额信贷和微型金融、普惠金融、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等方面的研究和实务工作,并直接从事相关的政策制定,是一个集学术研究和政策制定于一体的复合型研究人员,尤其是在推动我国小额信贷、微型金融、普惠金融、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的发展和研究方面居于领先地位。2015年10月以后主要致力于中国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黄金市场的改革开放,推动了面向国际的“上海金”和面向国内的“百姓金”两部走战略,大大提高了人民币在全球黄金定价中的话语权,真正惠及广大老百姓共享黄金市场的发展。为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共培养了30余名硕士研究生、 MBA学生、 EMBA学生、GFD学生。

 

问:作为中国最早开埠的城市之一,上海开放包容、“敢闯敢试”,在改革中有了不走寻常路的勇气。按照国家部署,到2020年,上海要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以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回顾一下这些年您在上海生活工作经历,上海这些年的发展变化可谓翻天覆地,您感受最深的有哪些?


焦瑾璞:我在北京生活了多年,来到上海,很快被这个城市吸引。百年上海看外滩,十年上海看浦东。不到20年的时间,陆家嘴的一座座摩天大楼拔地而起,一跃成为比肩纽约曼哈顿和伦敦金融城的繁华的CBD,这在世界上都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2018年4月10日,习近平主席在亚洲博鳌论坛演讲中特别提到贸易自由港、国际进口博览会、金融业开放等国家级战略决策。这些决策都将率先落户上海,无疑是对上海的重量级赋能。上金所国际板以及“上海金”的陆续面世,既得益于我国经济在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同时也借助了上海金融改革开放的不断突破。我有幸能亲眼见证上海近年的发展,参与上海未来的腾飞。

 

问:作为普惠金融领域的专家,您一直致力于将普惠金融理论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转化为国家政策、国家战略、全球共识。您2012年出版的《小额信贷》、2013年出版的《微型金融学》、2015年出版的《普惠金融: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构成了从小额信贷到微型金融再到普惠金融的完整理论体系与技术体系。能否请您所理解的普惠金融?


焦瑾璞:小额信贷和普惠金融已经成为目前我国经济金融理论和实践的热点,在其发展的进程中,我也有幸参与了部分研究和试点工作。从2004年开始,我国在中央一号文件中正式提出要发展多种所有制的金融机构,完善农村金融体制。2005年进一步提出要培育和发展小额信贷组织,此后连续多个中央“一号文件”也都在沿着这一思想脉络,并不断对参与机构、所有制等问题做具体和深化的论述。从2003年到2008年,我作为中央一号文件起草小组成员,有幸参与并见证了它的探索性提出与发展,也开启我的一段延续至今的小额信贷和普惠金融研究实践岁月。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际上掀起了一股减贫的热潮,越来越多的政府和金融机构开始认识到,面向贫困地区和低收入群体单一地提供贷款是远远不够的,贫困人群也需要全面的、多层次的金融服务。在这种认识的促使下,国际范围内小额信贷的发展,逐步从传统“小额贷款”向为低收入客户提供全面金融服务的“微型金融”过渡。微型金融是指为贫困人口提供的一系列包括借贷、储蓄、保险以及转账在内的金融服务。进入21世纪以来,又有很多人开始提倡用普惠金融取代微型金融的概念,即从资助分散的微型金融机构和金融创新向建立包容性的金融体系的转变。这种转变意味着外延和内涵都进一步扩大,更加重视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同时,普惠金融也意味着相关的金融服务供给者,即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各自的比较优势为贫困人口、低收入家庭以及微型和小型企业提供服务。用“普惠金融体系”的概念取代“微型金融”,意味着微型金融不再被边缘化,而是与更加广泛的金融体制融合,成为一个国家金融体制的一部分。引进普惠金融这一概念,将会对我国的金融体制进一步升华和完善。首先,发展普惠金融有利于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发展目标,可以通过金融手段让更多人从贫困走向富裕。其次,发展普惠金融有利于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构建正金字塔形金融体系。再者,发展普惠金融有利于金融业的创新发展,比如说互联网金融、手机银行、代理银行等,为大家提供更多可选择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最后,发展普惠金融是金融战略,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既需要有顶层设计,也需要有具体的实践。


问:那我国普惠金融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哪些呢?


我国普惠金融的发展大致经历了萌芽期、发育期、成熟期和创新期四个阶段。取得阶段性成效。但我们更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金融服务覆盖率和渗透率方面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制约因素,普惠金融服务成本高、效率低、“最后一公里”难以打通、商业可持续性不强等问题依然突出。


第一,普惠金融方面。尚未形成整体战略规划和顶层设计;专门的统计制度和指标体系有待建立;差异化金融监管体系有待完善;技术创新和数字化金融需要深化。
第二,结构性矛盾方面。例如资金一直向城市集中,县及以下地区的金融基础设施薄弱,中小企业和低收入人群获得的金融服务少等,普惠金融发展过程中的结构性矛盾和问题依然突出。
第三,数字普惠金融发展面临的新挑战。一是消费者权益易受侵犯;二是信息安全风险日益突出;三是金融风险不可忽视。特别是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边界”模糊,形成了一批“大而不能倒”的互联网金融巨头。数字普惠金融发展需要有边界。


问:面对这些问题,您对我国普惠金融的未来发展有何政策建议?


首先,要完善和构建中国普惠金融的理论体系和框架,推动相关研究和教学工作的落地与普及。目前我们还缺乏一套较完整的普惠金融理论体系。我们都在谈普惠金融,但是普惠金融的理论含义是什么?包括他的概念、范围、外延、内涵是什么?没有一个人讲清楚的,各说各有理。农口变成扶贫的,政府把它变成政策性的,商业性机构就把它变成商业性的。尽管我国普惠金融已写入国家发展战略,讨论的人很多,也有很多这方面的实践,但是这方面的理论探讨和研究不够。另外,普惠金融教学方面,目前国内大专院校相关教学课程也十分缺乏,截止目前,仅有我自2009年开始在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开设了《普惠金融与发展课程》,其他院校尚没有发现完整的教学课程。


其次,要继续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创新。在如今的数字化时代,普惠金融与数字技术的融合创新为解决上述难题提供了一条可行的路径。一是数字普惠金融依托于(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突破了传统金融服务的地域限制,提高了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二是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电脑、手机及其他移动终端设备等,向需求者提供金融服务,扩大了金融服务的覆盖范围。三是数字技术降低了金融服务对于物理网点的需求,同时,基于大数据的风控体系进一步降低了征信与风控的成本。


最后,普惠金融若要真正成为“普及大众、惠及民生”的事业,还需要监管部门加以引导和规范。第一,针对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中存在的乱象,应明晰互联网金融业务的边界。第二,是做到“五个加强”:加强金融服务牌照管理,规范业务范围;加强功能监管,区别对待存款和非存款类机构,对存款类机构实行审慎性监管;加强行为监管,借鉴股市行为监管的经验,防范“羊群效应”;加强穿透式监管,针对数字技术和金融创新带来的新风险,必须要抓住其业务主线;加强金融监管之间的协调,构建新型的法律与监管体系,使之适应金融市场的发展。第三,需要创新监管实践。可以借鉴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首创的“监管沙箱”对创新金融业务进行试验。第四,要发展监管科技,利用数字技术来提升金融监管能力。


中国金融发展的下一步,是要走出一条有特色的普惠金融之路。我们以前是跟随,现在是突出;以前是借鉴,现在是探索;以前是模仿,现在是创新。当然,要完成这一目标依然任重而道远。


问:中国是世界上黄金生产量、需求量、进口量最大的国家,但长期以来全球黄金价格由以美元计价的伦敦金定盘价和纽约期货价格主导,形成了“消费在东方、定价在西方”的格局,中国在国际上却缺少黄金定价权和话语权。您担任上海黄金交易所理事长以来,推动了面向国际的“上海金”和面向国内的“百姓金”两部走战略。能否请您谈谈这方面的思考以及未来黄金市场的憧憬。


焦瑾璞:黄金作为公认的硬通货,对于国家在稳定国民经济、抑制通货膨胀、提高国际资信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黄金市场是多层次金融体系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球知名的金融中心都拥有发达的黄金市场,如纽约、伦敦、香港、苏黎世、东京等。目前我国黄金市场已经初步形成了以上海黄金交易所黄金现货、上海期货交易所黄金期货和商业银行的黄金经纪、场外柜台零售和对公业务等的“三元一体”黄金市场架构与多层次黄金市场体系,满足多样化投资者的需求。从2002年到2018年,16年的发展,上海黄金交易所已逐步形成由竞价、询价、定价、ETF、租借等市场共同组成的多层次黄金市场体系,并发展成为全球最重要的黄金交易平台之一。借由上海自贸区的设立、浦东开发开放的深入,上海黄金交易所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业务双发力,开始让全球分共享中国黄金市场发展的经验和成果。面向国际对全球黄金市场的新形势,上海黄金交易所抓住改革开放的机遇,相继推出“黄金国际板”、“上海金”基准价等创新业务,推动黄金市场走向世界,切实提升我国黄金市场的国际竞争力与影响力。面向国内投资者,落实百姓金,大力发展黄金市场的普惠金融。


中国是一个黄金消费、生产和进口大国,在国际市场上却并无话语权,现实的情况是“我们有市场,但是没有价格,我们实际上就是个价格被动的跟随者”。长期以来,全球黄金价格由以美元计价的伦敦金和纽约金为主导,中国的黄金市场价格是没有自主权的。面对这种现实情况与挑战,上海黄金交易所提早准备,利用国内市场优势与自贸区发展先机,适时推出了以人民币定价的“上海金”基准价,为世界黄金市场提供多元化的选择。上海黄金交易所在2016年10月与迪拜黄金与商品交易所签署了授权使用协议,授权在其开发的以离岸人民币计价的黄金期货合约中,使用“上海金”基准价作为该合约的现金结算价。2017年4月,迪拜黄金与商品交易所正式上线“上海金”期货合约产品,既是“上海金”基准价在国际金融市场的首次应用,也是上海黄金交易所和迪拜黄金与商品境外交易所之间合作探索出的一种全新模式。截至2018年5月,“上海金”人民币集中定价业务累计成交2528.3吨,日均成交量7.03吨,已超过伦敦金定价交易日均5.5吨的成交量。目前“上海金”人民币集中定价业务交易顺畅,清算、交割和风险控制等各个环节运行平稳,市场服务功能凸显,其“成色”正不断获得国内外认可。“上海金”成绩喜人,现在全球的黄金市场就是三个价格,伦敦金、纽约金加“上海金”,是三足鼎立的一种局面。但是国际外影响力仍需加强,我们将继续增强人民币在全球黄金定价中的话语权,从黄金交易的角度推动我国人民币国际化。


为落实“百姓金”发展战略和黄金市场的普惠金融,上金所于2016年初推出国内首款黄金市场专业移动交易终端——“易金通”APP产品,集开户、行情、交易、查询、资讯等功能于一体的首款国家级黄金市场专业移动终端应用,为个人投资者提供了权威、专业、便捷的交易工具,推动黄金投资更加高效、便利。市场反响良好,运行安全稳定。经过两年多的运营完善,“易金通”累计用户数超过8.6万户。截至2018年5月,易金通渠道上线以来累计成交金额达1.08万亿元。未来,为了适应互联网的发展,上海黄金交易所将继续加快科技创新,以服务实体行业和广大投资者为出发点,加强黄金市场与互联网的创新融合。


问:作为学者,您在金融改革、货币政策、普惠金融等领域专业权威;作为师者,您带领五道口前行,并坚持一直在五道口授课,指导的硕士研究生、MBA、EMBA、GFD等学生累计30多人,可谓桃李满天下。能否请您谈谈年年坚持带学生的动力以及对五道口未来学子提提要求与希望。


焦瑾璞:我这些年坚持带学生和讲课主要有几个原因吧,首先是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结合工作实践学习理论前沿的过程。比如说普惠金融,我在五道口讲了九年,今年马上要出版新的普惠金融教材,现在已经在金融出版社走程序了,如果没有九年教学的积累,每一年课件的更新,这本书是写不好的。其次是逼迫自己进行知识更新的一个契机,如果不讲课,不带学生,我可能不会认真地去进行相关领域的研究和思考,现在每次讲课前我都要至少找出半天时间预习备课,更新一些新东西进取。另外一个原因是家国情怀,我认为应该给学生们提供更好的发展条件和氛围,像我们这一辈人都是靠自己成长和发展起来的,但是现在有条件,为什么不给年轻人提供更好的平台呢?我的目标就是学生们能够发展好,互相提供机会,互相提供条件,他们有的实业做的非常好,有的研究做的非常好,有的其他方面也很好,大家互相补充与支持。最后一个原因是我自己对研究的不能忘怀,对教育的不能忘怀。研究是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工作,就比如我研究普惠金融,我一看到“普惠金融”四个字眼睛都发亮的(笑),确实从心里热爱研究工作;关于教育,曾经作为一名老师,心里就始终怀有教育者的情怀,特别是五道口学生的素质都这么好,我就更希望能够把自己的一些经验、经历、教训,包括研究的感悟分享给大家。
最后,对于学生现在五道口的学生们,我希望大家在校期间一定要认真刻苦学习,夯实理论功底,根基打得有多牢固,未来发展就有高度。参加工作以后更要脚踏实地干工作,从个人发展经验来看,只要踏实肯干、勤奋刻苦,最终一定会得到更好的机会和更高的发展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