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校友招聘

校友专访

校友通讯

校友卡申请

洪葭管,有人格魅力的学者

发布时间:2015-09-11浏览量:

洪老师(中)与郑芬校友(左二)及学院领导合影


  洪葭管洪老师,中国金融史学泰斗,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被誉为中国金融史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金融界业内人尽皆知,史学地位有目共睹,自不必多言,这里,只想以一个做了老师28年学生的角度,抒发一些感受。

  初识洪老师,是在1987年考入五道口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入学后,每个学生都会根据自己的专业由学校指定一位导师,当时心里很是忐忑,也有诸多的猜想,不知道跟从的老师是什么样子,是否容易通过专业课,是否严格等等,脑洞大开,一通胡乱想象。直至见到老师本人,才发现,老师是如此的绅士,所有的顾虑烟消云散。洪老师和蔼,慈祥,头发梳得一丝不苟,衣服整整齐齐,讲话亲切,眼神清澈而坚定,顿觉三生有幸,膜拜不已,从此跟着老师,学历史,学做人。

  时光流逝,一转眼,毕业25年了。25年来,看着老师一本本的出书,一份份的获奖,特别是荣获刘鸿儒基金会的金融学终身成就奖,史册留名,由衷地为老师骄傲;也看着老师头上白发一日日增多,身躯更加清瘦;看着老师为学生的每一点成就欣慰,随时可以念的出学生的名字,所供职的单位,主要做的事情;看着老师每次学生来看望,都必须由老师做东,否则老师会跟你急,老师都会一贯性的西服革履,领带打得整整齐齐,在上海最好的西餐厅吃饭,各种美食,环境优雅,窗外上海滩的风景一览无余,老师看着学生吃得开心,笑得也开心;看着老师钟爱的孙子渐渐长大,出国留学,老师的种种不舍与惋惜,看着孙子学成回国,老师的欣慰和快乐;看着老师与师母伉俪情深一世,师母在世时老师的幸福,师母故去后老师的哀伤,看着老师渐渐藏起伤痛,平静的过独立的生活,已经93岁高龄,每日在无电梯的小楼自己进出,扶着楼梯上上下下,亲自打理各种杂事,去邮局寄信,买些晚辈爱吃的东西,去书店买书,一份“读书”订了几十年,戴着老花镜写文章,每有文字出版,必自己买来或者复印好分享给学生,每逢周末儿孙来看望,也必定坚持要自己请客。头发永远一丝不乱,衣服永远整整齐齐,领带永远很熨贴,看着看着,老师老了,学生也老了,不变的是那份深刻的师生情。

  洪老师今年93岁,四代同堂,虽已高龄,心态却是相当的开放,看透世事,看淡生死,豁达的很。记得有一次聊到周末儿孙们来看望老师,老师讲:“我跟他们讲了,你们来看我可以,去你们那儿我是不去的,70不留宿,80不留饭,还是你们来好了”。话不多,却深深的体现了老人的智慧。

 

洪老师和郑芬校友在原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合影

 

  每次想到洪老师,都感概不已,几十年了,沧海桑田,世事变迁,老师依然在他特定的生活轨道上坚持运行,一部金融史,耕耘几十年,至今无人能超越,中国金融通史,在金融史园地漫游,中国金融史十六讲,等等,部部渗透着老师心血,反映着历史与现实结合的价值。对于生命本身,老师亦有他自己的见解,记忆中老师在饮食上非常注重营养搭配,现在即使年事已高仍然可以吃奶油蛋糕,但从来没有参加过任何形式的体育锻炼,也不会开车,出门办事要么走路,要么打车,打车必定会事先准备好给司机的小费,作为司机等候的报酬,对待服务员、司机等非常尊重。老师自己生活相当节俭,出门一个纸片里面包着银行卡、公交卡,一些现金,就是全部了,但请学生吃饭却非常大方,一定不会同意学生花钱,一旦学生表示要请客老师就会很严厉的教训回去。洪老师位于上海市天平路上的老宅子,相信去过的同学事先一定没有想到屋里设施的简朴程度。厕所还是那种老式的马桶,书架也一点儿不豪华,没有装修,却到处堆满了书,最让人称奇的是洪老师能从堆满的书中随时找到他需要的。老师就是这样,平静,安宁,却永远让你感觉到温暖。

洪老师就是这样平静、安宁,却永远让你感觉到温暖


  于是想到,现代人看重修行的越来越多了,修行也成了一种时尚。拜佛,捐钱,戴手串,形式不同,求个安心,求个安慰,可是洪老师,却是无神论者,具有非常充实而强大的内心世界。这么多年下来,真心认为洪老师的内心就是一座庙宇,老师的长寿是那么自然而然的一个结果。

  年与时驰,心与意长,再过6年,就可以给老师筹备百岁寿筵了。敬爱这样的老师,这样的长辈,由衷的希望岁月永驻,老师稳稳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