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校友招聘

校友专访

校友通讯

校友卡申请

春风化雨 感念师恩——1996级博士校友郭田勇记赵海宽老师

发布时间:2014-03-18浏览量:

  缘聚道口

  1996年,从中国人民大学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之后,郭田勇在五道口就读博士,并在这小巧精致的小院里度过三年潜心治学、伏案读书的学子生涯。90年代,北大、清华、人大的学生竞相报考五道口,凭借其本科阶段的数学功底和硕士阶段的专业功底顺利考上。郭田勇认为,学生对学校的感情正如小孩子对家的感情:求学阶段越早则感情越深。一般而言,学生对本科院校的感情比对硕士院校的深,同样地,对硕士院校的感情又比对博士院校的感情深。然而,郭田勇作为全日制的博士生,在五道口学习的三年,都在他脑海里留下了深深地回忆。

郭田勇校友在赵海宽老师八十大寿上发言

  在五道口攻读博士期间,郭田勇师从原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赵海宽。郭田勇说,自己年轻时候属于后知后觉型的,当时班上大多数同学都会为生计而奔波,思想观念也比较现实,而自己则很少考虑现实性的问题,他只是单纯地喜欢做学术,也爱帮着赵老师做研究。赵老师工作繁忙,白天经常出席会议、论坛,晚上还要研究课题。他就每天跟着赵老师到处跑,晚上回到小院就帮着赵老师研究国家社科基金等重大课题,这种浸泡式的学习让他得以沉淀下来潜心修学。

  在读期间,赵海宽老师与郭田勇合著了一本《中国金融体制改革二十年》,并于1998年出版。赵老师对这本书感到非常满意,并由此谙知郭田勇热爱学术、笔触不凡的特点。也正是在这个时候积淀下的学术功底,使得郭田勇在供职于中央财经大学时,校长王广谦提议与郭在2008年合著《中国经济改革30年(金融改革卷)》。

  郭田勇在回忆五道口求学生涯时,特别提起一件轶事。1999年7月,郭面临博士毕业,并已同中央财经大学签订劳动合同,但彼时五道口还未安排郭的博士论文答辩。同年9月,郭的博士论文《论中国货币体系的发展与完善》交由原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戴根有进行论文评议。戴根有司长在一次出差途中翻阅郭田勇的论文,直接给赵海宽老师拨打电话,对郭的论文大加赞赏,称自己受到诸多启发,并盛情邀请郭田勇去往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工作,遗憾的是郭田勇已经在中央财经大学任教。此外,由于郭在撰写论文时善于思考、用心专注,导师赵海宽对其论文改动极少,因为赵老师对郭的求学之心及学术功底极其信任。为了纪念在五道口三年求学生涯,郭田勇特意在博士论文的最后附上了一首七言律诗,记叙并歌咏三年的道口生活。

  思想传承者

  赵海宽老师一生桃李天下,教过的学生不计其数。在一次赵老师门下博士生聚会中,郭的一位同门师兄弟曾说,真正成为赵老师衣钵传承者的莫过于郭田勇。

  1996年9月博士入学,同年11月郭田勇与赵海宽老师进行了师生间的第一次面谈。赵老师关切地问他是否适应五道口的学习生活。出人意料的是,郭田勇大呼“不妙”。究其原因,郭田勇认为五道口的治学氛围不够厚重,教学研究都偏向于政策和实际问题,很少进行纯理论研究。郭希望自己能在学术领域大展宏图之志,因此来到五道口后心中感到些许失落。赵海宽老师听了一愣,随后他告诉郭田勇,中国正在改革开放之中,对政策问题和金融领域实际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在某种程度上这比纯理论研究具有更大的社会价值。受此启发,郭感到豁然开朗,理论结合实际,成为他至今沿用的治学态度和研究方法,做学术研究时会结合中国现实层面的问题。

  赵海宽老师在各种《经济研究》《金融研究》和《人民日报》报刊上发表过300余篇文章,郭田勇全都一一整理过。他发现赵老师每篇文章都是结合当时中国金融改革的重大问题写的,都是在现实层面写的。现在看来,郭是高校学者,赵老师是政府机构决策者,尽管二人职能不同,但是郭田勇与赵老师的研究思路基本是一脉相承的。郭田勇经常在《第一财经日报》《上海证券报》发表经济评论,数量之多以至于中央财经大学科研管理部门取消了“认定发表在报纸上的文章为科研成果,并按发表数量发放补助和奖金”这一规定。

  在五道口教学的时候,赵海宽老师开创了一个新制度,这一创新得到原人民银行研究生部主任唐旭的认可,并在其他导师中推广。这个制度就是导师每个月要跟学生们一起吃饭,交流最近的学习生活,并就事先拟定的一个话题展开讨论。由于郭田勇当时是全日制博士,住在道口小院,并且平常与赵老师沟通比较多,因此便成为每月师门聚会的召集人。郭田勇印象深刻的讨论是专门探讨过中国货币政策以及中国M2的问题。他认为这个带学生的方法很好,也对他现在带学生有很好的启发。他说自己现在经常带领学生去调研,就像当年跟随赵老师一样。

  可以说,不论是在治学态度和研究方法上,还是在对待学生、授道解惑方面,赵海宽老师都给予郭田勇诸多启示,而后者也成为前者的继承者和传承者。

  无私奉献

  赵海宽老师不仅在治学上对学生谆谆教诲,而且也在生活中处处关心照拂,令他的学生们铭记在心。

  郭田勇在访谈过程中提到自己博士入学时已经28岁,博士毕业时已经31岁,在读期间他与爱人领了结婚证。有一回郭田勇无意中对赵海宽老师提到自己结婚登记的事情,没想到不久之后赵老师和师母送了他一套床上用品,让郭田勇感到既意外又感动。

  在跟随赵老师学习的三年里,他经常去赵老师家拜访老师,赵老师每次都会挽留他吃完发。师母做饭,师生二人在家里吃面条、喝两口酒,交谈许多学习、生活中的事情。除了郭田勇之外,学生们提起赵老师总是感慨万千,老师的恩惠总是如春雨般润物无声。赵老师现在已经年逾八十,依旧身体安康,只是视力严重弱化。在他视力弱化之前,他还应邀带过几届中央财经大学的研究生。

  感恩老师

道口校庆,三代同堂。

赵海宽教授(左二)、1995级博士赵蓉(左一)、2010级博士赵昌川(右一)

  在回报师恩的时候,郭田勇道出了一件多年来不为外人所知的感人事迹。作为我国的著名经济金融学者,郭田勇每日都会接到许多采访、访谈的邀请。为了保证足够的时间进行学术研究,郭田勇拒绝了很多次采访。然而,他唯一坚持的是接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和“经济之声”两个栏目的采访。原因是,赵老师晚年视力严重退化,已经不能阅读报刊杂志,却有坚持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习惯。有一回郭田勇拜访赵老师时,赵老特意提起郭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评论,夸赞他说的很好。郭感到十分惊喜,没想到老师会在广播台收听自己的经济评论。自此,郭田勇坚持以电台的形式与赵老师进行交流,向老师汇报自己的对当前经济问题想法和观点,即使是在出差开会的间歇他也不忘与广播台的记者约定采访时间。

  赵老师八十大寿时,门下的博士生和硕士生分别举办寿宴,庆贺赵老师寿比南山,不忘老师恩典。如今,赵老师的学生都各有所成,而他的衣钵继承者郭田勇则沿着他的研究之路继续引领着新一代求学者在中国经济金融的建设中添砖加瓦。

  (本文根据1996级博士校友郭田勇口述整理而成,在此对他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