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校友招聘

校友专访

校友通讯

校友卡申请

奔跑中的新闻人生 ——访2013级金媒班校友白艳军

发布时间:2020-11-17浏览量:

白艳军,学院2013级金媒班校友,现任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生活节目中心副主任。曾任北京电视台人事部副主任。

 

问:您在电视台选拔人才看重哪些指标?

 

白艳军:我个人设定的选人标准是考量两点:人文精神和专业背景。

 

第一,人文精神的培养。做新闻的人不一定要是新闻专业毕业,但一定要具备人文精神。根据我从业多年的观察,中国优秀的新闻从业者不一定都是学新闻出身的,在过去近百年中国新闻史上有成就的人,学历史、哲学的人似乎更多一些。哲学是使人充满智慧的学问,学哲学的人观察问题的角度会更多元、思维方式会更辩证,历史是经验教训给人带来启迪,站在历史的肩膀上能让人望得更远。我认为要培养人文精神的底蕴和素养,哲学和历史是很重要的。

 

第二,专业精神的塑造。我们常说一句话:新闻需要杂家,但这并不意味着对专业的轻视。电视是一个复合的专业领域,包含内容制作、传媒技术、运营管理等,各个专业、各个领域的人才都需要。学经济、学金融的可以来电视台,因为财经类的内容需要这个专业;搞体育的我们也很需要,不少专业运动员转到媒体中来,为体育节目发光发热;做动画、设计的人在电视台也有很多,毕竟节目的创意和制作离不开这些专业……我认为电视不比那些应用型高科技企业对于工种的需要更简单,所以我们看到候选者有多元的专业背景时,会更青睐一些。

 

北京电视台招聘的过程包含笔试、面试。笔试都是可以提前准备的,考察不了真实的技能和情商,所以我们更看重的是面试。媒体是一个与人打交道的行业,我们非常看重沟通能力,笔试成绩再好,沟通能力差,也不适合电视媒体的工作。我们是三轮面试才能入围,最重要的面试台长会亲自参加,还会有一些社会专家的力量引入,听取他们的指导性意见。所以我们对于人才的综合考量还是非常重视的。

 

问:年轻人频繁跳槽的事情您怎么看?

 

白艳军:我是赞成跳槽的,但是要避免频繁跳槽造成“习惯性流产”。“习惯性流产”的后果就是再也怀不上“孩子”了,也就是之后很难再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工作。

 

跳槽需要谨慎考虑,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来抉择。跳槽能够带来更好的薪水,学习更多的技能,积累更多的资源,获得更大的发展,这样是可以的。我不认为短时间高频率的跳槽是很正常的事情。因为跳槽实质上是一个损益的判断,和换股票是一个道理,没有人换股票是为了亏损,一定是判断会有更多的收益才会做选择。所以想跳槽的人要给自己设定几个维度,像上面提到的薪水、技能、资源、发展、人际等等,几个维度必须要有所得才可以做出行动。如果没有所得的话,最好不要冲动,还是原处站好。

 

问:您认为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选材有什么衡量标准?

 

白艳军:选材的标准和媒体的定位是直接相关的,这个定位从哪儿来?从我的受众来,这个频道的主要受众群体是谁,那么它的定位就是什么样子的。

 

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基本定位是提供生活服务,尤其是都市生活服务。因为在北京,城市人口占绝大多数,所以我们内容的布局基本上沿着这个定位展开。

 

第一,食。首先这个频道“吃”做得比较多。巅峰时期同时有4、5档美食类的节目,当然这些节目在形态上是有差异的,有综艺性的,有厨房教做菜的,有探店的,还有美食纪录片等。

 

第二,衣。过去我们频道还有时尚类、服装设计类的内容,后来慢慢消失了,但最起码从定位上来讲它是关注老百姓穿着的需求,这类节目持续了十几年的时间。

 

第三,住。我们有房地产类的内容,还有家装类的节目。家装是硬需求,目前我们做的最深入的一个板块是家装,也是营收最好的一块,目前正在向产业端延伸。

 

第四,行。主要是旅游出行类节目,旅游也是我们很大一个版块,《四海漫游》这个旅游节目已经有22年的历史了,这两年新开了《跟着BTV去旅行》,着眼于线下产业项目。

 

还有情感类节目,比如中老年人相亲。中老年相亲节目的诉求有两个:首先是分享人生故事,五六十岁、六七十岁的人到这个平台上,讲他们的人生经历、事业、家庭、爱情,就是在和观众分享他们的人生智慧,第二个是单身中老年人的生活中真的需要个伴儿,因为他很孤独,年轻人情感可寄托的东西很多,但中老年人相对来讲可寄托的范围就比较窄,情感诉求对他来讲真的和吃饭、睡觉一样重要,不同于国内多数的电视婚恋节目,我们这个节目的诉求直接是帮助单身中老年人再次步入婚姻的殿堂,过去的近十年时间在这个平台上已经有上千对的中老年人牵手。

 

我们也有调解类的节目。这类节目的评价不一,有人说是揭示丑陋,有人说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我们尽量把各种矛盾纠纷都放到一个公开的平台上,在律师、心理学者的帮助下,形成一种调和后的接受。

 

当然,我们最重的一块内容还是民生新闻,这是我们单一类型体量最大的节目。从《元元说话》到《七日七频道》到今天的《生活这一刻》,都是聚焦民生民愿,反映时代变迁,揭示人生百态,致力扶危救难,帮扶类内容在老百姓中有很好的口碑。

 

所以,生活服务,这样的定位决定了我们做节目时题材的选择。在表达上,我们追求有话好好说,力求把故事讲好,这个故事一定要真实。电视真的完全没有美化生活的成分吗?的确有,当镜头对准你,你就很难是日常中的常态,多多少少会表现出一种修饰态。但这种修饰态是可以接受的,是不能造假的,节目中任何东西的根和底一定是真实存在的。

 

问:当下新媒体发展势头蓬勃,对传统媒体提出了挑战。面对新媒体的变化态势,您认为传统媒体应该做哪些适应和调整?

 

白艳军:媒体领域的这种变化,不是最近这几年才发生的,早在二十年前就开始了。只是处于“温水煮青蛙”的一种状态,人们从一开始就忽视了这种冲击和变化。

 

基于互联网发展起来的新媒体是传播领域的一场深刻的技术变革,从印刷到电台到电视再到新媒体,这是一个根本的技术迭代的过程,每一次迭代都意味着传播手段的进步和丰富。纸媒早于音视频媒体十多年前就迎接了互联网的冲击,那时候电视似乎还没有忧患意识,但相同的命运很快就落到电视头上了。新媒体最突出的技术优势就是互动性,真正的双向传播,电视如果不能借助互联网技术实现真正的互动,那它的发展前景就岌岌可危。

 

国家提倡融媒发展,我认为是包括电视媒体在内的所有传统媒体的必由之路,当然这种转型极其的艰难,从认识到基础设施建设到运行机制都需要做出根本的转变,我们正在经历着这一艰难而痛苦的过程,但这一过程无法回避,只有跨过了这一步,才有可能实现凤凰涅槃。

 

当然,在这一转型的过程中,要始终坚定“内容为王”的信念,无论在电视端还是在新媒体端,内容始终是公众的终端诉求,这是传媒在整个社会生态中承担的基本功能。电视人不能妄自菲薄,不能把自己的看家本领弃之一边,而要学会在新的传播平台上发挥自身的优势和长项,这样才能有所作为。

 

问:您之前做新闻报道有很多获奖记录,请您讲一个感受比较深刻的获奖经历。

 

白艳军:在我转到管理岗位之前,获奖记录基本囊括了电视领域内各类奖项,中国新闻奖、北京新闻奖等,印象最深的是第一个奖。

 

当时我在做《晚间新闻报道》,这档节目开办于1998年11月2日,11月20日我们做的一期节目就获得了“亚洲-太平洋广播联盟”大奖,当时行业内对这个奖项还是比较看重的。

 

那一期的节目背景是北京下了第一场雪,节目在晚上10点播出,30分钟的内容表现了下雪给北京城市的生活、交通、上学等各个方面带来的具体的影响和变化,全天的编排都是围绕这个内容展开的。

 

节目刚刚开播就获得大奖,对整个创作团队还是很大的激励,尤其这是一个集体奖。获奖后大家在一起交流,认为获奖无外乎两个原因:第一是快速的反应。新闻的时效是第一位的,一定要在第一时间内进行传播。下雪是突发事件,无法预见,也无法很细致的策划,“天有不测风云”时,需要快速而精准的反应。第二,对于社会生活多层次、多角度的反应和解读,节目将社会交通、人们的生活比如买菜等各个层面全部浓缩到一天的节目中,这种展示是真实而充分的。

 

这个奖对于这个栏目很重要,因为节目刚刚开播,对我个人而言也很重要,因为我的新闻生涯也刚刚开始,从此,“跑新闻”伴随了我整个的新闻生涯,脑勤,眼勤,腿勤,手勤,我时时刻刻这样要求自己,也在实践中自觉践行。

 

问:您业余时间很喜欢跑步,能否和我们分享一下您热爱跑步的原因和心得?

 

白艳军:跑步对我来讲首先是治病,因为我是一个糖尿病患者,并且因为工作生活压力过大一度患上抑郁症,身体和精神都曾经处于近乎崩溃的状态,所以才开始通过运动缓解。一开始是游泳,然后登山,登雪山,后来转向越野,几年前转向路跑,目前已经完成50多个全程马拉松。

 

运动对我来说是很现实的需要:第一,能够降低血糖,它比饮食和药物带给我的效果更明显。另外跑步让我彻底放松,马拉松过程中体内多巴胺激素的分泌能够使人得到从生理到心理的愉悦。

 

第二,运动让我的生活充满立体感。我们都是属于从小到大的好孩子,每天就是不断学习,基本没有时间去运动玩耍。那个时候我们认为运动就是玩儿,就是耽误时间。其实生活不是这样的,运动除了带来身体、生理方面的健康之外,还能够让人感知更丰富、更多层次的生活内容,运动本身就是一种生活方式,运动本身就是一种生活态度,这个层面的收获对我帮助很大。

 

我基本两天跑一次,每次跑20公里左右。我的跑步计划不耽误工作时间,早晨4点大家还睡觉的时候我已经开始跑步。跑步让我精神头更足,因为不以追求成绩为诉求,所以也不会让自己特别疲劳。

 

清华媒体班的同学在2014年成立了一个跑步组织,叫做青梅会,取自“清媒同学会”的谐音,目前会员既有清华经济管理学院也有五道口金融学院的校友。现在核心骨干成员有50多人,申请进入这个跑步组织有两个前提条件:第一,媒体的中层或者高管;第二,清华经管学院清媒班或者五道口金媒班的校友。成立跑团组织的目的并不是单纯地为了跑马拉松或者提高跑步成绩,特定的这部分人身上的标签更重要,因为行业相同,大家的工作和生活节奏相似,所以在交流过程中就会更顺畅也可以相互促进,青梅会既是一个社群也是一个大家庭。

 

说到底,一句话,跑步是为了更好地“跑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