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校友招聘

校友专访

校友通讯

校友卡申请

“五道口”人:敢为先 能为先 ——访1983 级硕士校友赖观荣

发布时间:2020-09-04浏览量:

“五道口”人:敢为先 能为先

——访1983 级硕士校友赖观荣

赖观荣是1983 级硕士校友。他创办了闽发证券(现为东兴证券)和嘉禾人寿保险,先后在两家证券公司、一家信托投资公司和一家人寿保险公司担任总裁。他说:“作为一个从五道口走出来的人,我心中怀着一种神圣的自豪感,也因为自己是五道口人,不管在哪里,在做什么,总是不敢有丝毫懈怠。五道口的荣誉和尊严,导师瞩望的目光和谆谆教诲像一条悬挂在空中深情的鞭子,时时激励着我。”他认为,五道口人在中国金融改革中,之所以“敢为先、能为先”,是因为五道口包容性的名师来源、批判性的思维培养、与金融实践的零距离。

 

 

彭锡光:您本科毕业于厦门大学,当时是如何考虑要上研究生呢?您是如何了解到五道口并报考五道口的呢?

赖观荣:大学阶段主要学习一些基础知识,就像刚刚迈进一座神圣宫殿的门槛,想系统地学习金融知识的强烈愿望,激发了我进一步深造的决心。当时一般都是报考本校的研究生,恰巧有一位77 级的师兄,报考五道口铩羽而归,同学们才知道有个神秘的地方,叫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研究生部,很难考。年少气足,就报考了五道口,很荣幸考上了。其实我那时对五道口也不是太了解。

 

彭锡光:您从美丽的厦门来到北京五道口,新开启的研究生生活与当初预想的一样吗?我想即使在当时艰苦的环境中应该也有很多美好的回忆。

赖观荣:当年从美丽的厦大来到五道口落差还是很大的,学校的条件很艰苦,教学楼和学生宿舍是东升卫生所的工字楼,图书室是用铁片临时搭盖的,冬天里风一刮,铁片“哐哐”作响;宿舍里单层的玻璃窗挡不住呼啸的北风,一到冬天,我们就用报纸把玻璃窗之间的缝隙糊上,来年开春再撕开。那时北京天气特别冷,有一年我们几位外地学生在五道口过春节,除夕下午烧锅炉的师傅也回家了,院子里没暖气,那个冷呀,今天想起来还会打颤。我们把几床被子叠在一起盖在身上,大家只露出一个头,坐在小教室里看春晚,那是一辈子记忆最深刻的春晚! 学校的伙食很差,对南方来的学生更是一种考验。但是,艰苦环境影响不了五道口同学如饥似渴的学习热情,大家珍惜学习机会,都很刻苦努力。当时同学分成两拨,一拨同学立志出国留学,所有课余时间或是背单词,或是练听力,非常专注;另一拨同学则热衷于参加各种研讨会、搞调研,投身如火如荼的改革大潮之中。毕业后,大家都按自己的意愿在各自感兴趣的职业上发展,都取得了自己满意的成果。

 

彭锡光:刘鸿儒老师总结五道口精神为“不怕苦、敢为先、讲团结、重贡献”。在1984年合肥金融学会年会上,当时普遍还在讨论商业银行能不能办固定资产贷款,五道口81级、82 级学生就提出中国金融改革的突破口在于建立金融市场、特别是股票市场的观点。这就是“敢为先”的体现。您觉得为什么五道口人“敢为先、能为先”呢?

赖观荣:我想,五道口人之所以“敢为先、能为先”,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第一,包容性的名师来源。开放式办学的理念使五道口学生有机会聆听当时中国最顶尖的经济金融专家的授课。长期的观念认为,学校如果没有固定的基础课老师,给人感觉不像学校,教学质量没有保证。恰恰就是这一点,让五道口从众多的学校中脱颖而出。因为每个学校都有几位名师,但名师不可能都在一所学校里。五道口采用礼聘方式把各校的名师请来讲课,只要是某专业的专家,不论持什么观点,我们都诚心相邀,可以聘请每一门课程教得最好的老师前来讲课,把没有专职教师队伍的短板转化为自己的优势与特色。而且这样一来,还不存在学术门派之争与“近亲繁殖”的情况。

第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当时给我们上经济类课程的老师主要分为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两类。上午老师给我们讲社会主义经济学,学的是计划经济理论,下午上课可能讲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学的是西方市场经济思维。老师相悖的学术观点经常在学生的头脑中互相碰撞,起初学生很茫然。学校这种兼容并蓄的大度精神,使大家具有了质疑的性格,不迷信权威、不迷信书本,只尊重事实,这种批判性思维对学生后来的成长有很大帮助。

第三,与实践零距离。五道口的学生不仅学理论,对实务也很了解,上手快,而且很好用。首先,在刘鸿儒老师的带领下,各家银行行领导和许多司局长们都来五道口上课,他们把自己的工作体会、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上升到理论层面进行思考,并带到五道口的课堂,我们就从各个角度认识金融,不管是货币流通、利率变动、国际资金流动、还是石油价格等,大家都有崭新的认识,这是五道口得天独厚的优势。刘老师除了每周来五道口讲课外,还会把一些人民银行正在研究的课题,拿到五道口来跟学生一起讨论。这种经历使得我们思考问题的高度,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与其他高校学生不太一样。五道口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研讨会、调研活动,那时候虽然条件很艰苦,但是调研经费还是有保证。学校鼓励创新与突破。在老师的鼓励下,1984 年头两届同学共同创作了那本蓝皮书——《中国金融体制改革战略探索提纲》,提到中国金融改革突破口在于建立金融市场,特别是股票市场,这是具有里程碑式的事件,在中国金融领域扔了一枚“重磅炸弹”,五道口的名声从此也在江湖响了起来。

诚如一个军队的风格由第一任行政长官所决定的一样,按照五道口创始人刘鸿儒老师的理念,靠着没有理论的或者有理论没实践的人去引领中国金融改革事业是很麻烦的。所以,当时刘老师就认为五道口应该培养既懂理论又懂实践,既懂市场经济又懂中国国情的金融人才,他要求学生学好理论、投身改革、勇于探索、敢于创新。五道口从创办那一天开始就种下了“敢为先、能为先”的基因。

 

彭锡光:您常说不敢忘记刘鸿儒老师毕业时对您的教诲——“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能否请您分享与刘鸿儒老师之间的故事?

赖观荣:刘老师,为人和善、性格风趣,但对学生的要求还是很严厉的。那时我在杂志上发表了几篇小文章,沾沾自喜。有一次去汇报论文进展,刘老师严肃地对我说,要博览群书、勤于思考、多多写作,但不要轻易发表,要厚积薄发。在写作上用字要精炼、准确,用字如用兵,宁少勿多。这些治学精髓对我后来的学习和工作都有很大帮助。有一件事我记忆犹新,毕业论文最后一稿,刘老师在改完后顺手写了几个字“深夜1 点40 分”。当我看到这几个字时,内心一阵激动,眼眶湿润了。刘老师日理万机,对学生的论文这么用心,这么一丝不苟。这种精神值得我一辈子学习。

毕业后我分配到人民银行,因女朋友不愿来北京,便向刘老师提出到福建分行工作,刘老师开始不同意,说:“鞭长莫及”。我年纪轻没工作过,所以当时并不理解其深刻内涵。临走时,刘老师还送了我一句:“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1988 年我创办了国内第一批、福建省首家证券公司并任总经理。刘老师听到后很高兴,说到一线工作能长才干。

虽然离开了北京,但刘老师心中一直挂念着学生,1 9 8 7 年刘老师作为主管领导到福建视察。那时,人民银行涵盖了银监、证监、保监所有职能,在福州两天时间,与省领导交流、同各家金融机构负责人座谈、视察开发区……,马不停蹄。百忙之中,刘老师特意抽空带着随行人员去看我的结婚新房,关心我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并留下了宝贵的合影。

五道口人敢为先,能为先,可我是一个“异类”,自小天资愚钝、质朴老实。对比那些成为金融行业领军人物或是大企业家的优秀校友,我算是一个民间“劳动模范”,老老实实地做人,踏踏实实地做事。我们这一代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见证者、参与者和受益者,虽然每个人成就有大有小,但我们的心都是相通的。在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作为五道口人,我也尽力了,我愿意作为一片绿叶衬映优秀校友们那一朵朵光鲜亮丽的红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