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校友招聘

校友专访

校友通讯

校友卡申请

执着学术路 拳拳游子情 ——访1991级硕士、1995级博士校友牟益斌

发布时间:2016-01-06浏览量:

执着学术路 拳拳游子情
——访1991级硕士、1995级博士校友牟益斌
 

【人物介绍:】
牟益斌, 1991级硕士校友、1995级博士校友,哈佛大学公共管理硕士(MPA),金融专业经济学博士,前世界银行总部高级金融经济学家,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高级经济学家,国际注册金融分析师学院会员。2001年6月,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授予他梅森学者称号。

 

牟益斌是一位非常优秀的经济学家,1991年考入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现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获得国际金融专业硕士学位,1995年师从刘鸿儒导师,获得货币银行学专业博士学位。牟益斌曾在中国人民银行和香港金融管理局工作。他是最先提出中国金融风险性监管理念并付之实践者,也是世界银行于2000年在全球万余名候选人中选聘的30余名青年专业人士中唯一一位华人,也是世界银行从中国大陆选拔的第一位青年专业人员。

牟益斌校友工作繁忙,案牍劳形,旰衣宵食。怀着忐忑的心情,我们给牟益斌发去了邮件,希望他能为学院写些东西,没想到很快有了回音。在多次的邮件往返中,牟益斌卸下所有光环和标签,就像一位热情、耐心、从容、和蔼的兄长,向我们细数自己的求学之路、道口师恩以及海外拼搏的点点滴滴,让人甚为触动。

 

牟益斌参加中美经济论坛

 

少年时代  脱颖而出

牟益斌小时候在农村长大,那时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很辛苦。牟益斌从小就向往自己长大后能做些公共事务,造福平民百姓。在牟益斌上中学时,浙江省黄岩中学留出几十余名向当时城外的大黄岩地区(相当于现在的椒江、黄岩、路桥地区)招生的名额,数万名不同年龄的往届、应届学生纷纷报考。牟益斌的总分在数万名考生中名列前茅。高中入学是牟益斌人生的第一次重大里程碑,改变了当时农民娃子长大后只能种田的宿命,同时也历练出他在日后多次极低概率的选拔中临危不惧、出类拔萃。


       入学南开 人生转折

中国当时还是“学好数理化,走遍世界全不怕”的年代,成绩优异的牟益斌自然选择了理科。当时,南开大学化学系在全国化学专业中首屈一指,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就有7位。牟益斌的高考成绩很不错,很自然受到了南开化学系的青睐。

在全国绝大多数大学仍实施班级制时,南开大学作为全国少数几所综合改革试点院校之一率先引进了学分制,大胆尝试学生跨系选课和转系转专业。进入南开后,牟益斌并没有追随大多同学的想法――选择在本系升到研究生的安逸学习规划,而是充分利用学校跨系选课的新政策,广泛到各院系选课,博览群书以取百家之长。当时的南开大学是全国最早少数几个建立结合计算机、经济和管理三大学科的经济信息管理专业的高等院校。牟益斌对该专业的前沿性产生了极大兴趣,申请转系考试,深得当时治学极为严谨的经济信息管理专业主任王兴德老师的赏识并被接受。牟益斌也因此成为南开最先成功实践转系政策的学生之一。

牟益斌一直希望自己今后能办点实业,为社会做点贡献。在大学期间,牟益斌逐渐意识到物质生产其实只是财富在群体(或国家)之间的第一次分配,金融(尤其是一国的宏观金融政策)可起到财富在群体(或国家)之间的第二次分配的作用。这些思考可以说是牟益斌后来关于“物质财富在国与国之间转移的思考”的起点。“这些思考也使我意识到金融的重要作用,这也是我尽管不是金融专业科班出生,当时仍下定决定改考五道口金融研究生与博士生的原因。”牟益斌如是说。

      道口求学 谨记师恩 

理工科的思维训练和广泛阅读培养了牟益斌独立思考的好习惯,令他能够沉着冷静又富有创造性地面对各种新问题、迎接新挑战。五道口金融学院录取率极低,竞争异常激烈。尽管不是金融专业科班出生,但博闻广识和擅长融会贯通的牟益斌在入学考试中再次名列前茅,被顺利录取。从此,牟益斌从自然科学正式转向金融经济领域。后来又经过几番激烈的竞争考试,被五道口金融学院的创办人刘鸿儒教授录取为博士生。

谈及五道口的老师,牟益斌满怀情深,“五道口为我提供了学习知识和提升能力的平台,为我的职业发展提供了精神力量的支持,我一直心存感恩。”牟益斌说,五道口的很多老师都给他留下很深印象,学位人品皆为人景仰,印象最深的当数刘鸿儒老师。牟益斌回忆起当年求学情形时说,“刘鸿儒老师当年意气风发,与我们分享他领导的中国早期金融改革历程,深入浅出,引人入胜,深刻又生动。 我们不仅获得了第一手的知识,而且学到了如何分析实际问题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刘鸿儒老师平易近人、尊重专业。当时,报考刘鸿儒老师博士的人特别多,那个时期学院博士的招生人数控制非常严,需要国家教委批准,刘鸿儒老师每年最多只招两人。我记得在博士录取后的第一次谈话时,刘老师感叹道,今年报考他博士的学生特别多,很多都不错,有的甚至当时已是省分行行长,让他很为难。虞老师(编者注:虞关涛老师,当时协助刘老师招生的专业课老师)说我的题答得特别好,才录取了我。听完这番话我真的很感动。”

还有一点让牟益斌很触动的是,刘鸿儒老师很为学生着想。“刘老师学的是俄语,可他出访时会搬回来很沉的英文书籍带来给学生用,这给我留下了很深的记忆。刘老师对学生的真诚关爱让人内心充满了温暖和力量,他的正直和廉洁被我们视作为人处世的准则,是我们心目中的楷模。” 

给牟益斌带来深远影响的还有秦宛顺夫妇。“秦老师他们当时来自北大,在五道口教计量经济学。他们学问做得很深,教学也很认真。我们不仅从他们那里学到了数理经济知识,也学到做事要认真扎实。老师们言传身教,润物无声,让我真正领悟到了什么是对学业与事业的那份认真与坚守,正是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影响了我,也因此成就了我今天的成绩。” 

      加入央行 投身改革

90年代初的中国高校流行着两大时尚:一是托派,即积极学习外语以出国为目标的流派;二是下海派――南下深圳或海南从事证券行业工作。牟益斌并没有受当时这两大主流时尚的影响,而是利用人民银行研究生部的丰富资源,广泛深入地阅读英文原版金融经济书籍,并选择人民银行作为自己的第一份职业。

在人民银行工作期间,牟益斌主要从事金融监管、金融改革开放政策及金融法规的起草与制定、国有银行不良资产处置与银行商业化改制等工作。当时的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的监管主要依靠人事管理,尚未建立监管报表和风险监管意识。牟益斌直接主导设计了中国人民银行首套对在华外资金融机构的监管报表,他所创编的外资金融机构监管简报深受当时人民银行领导的赏识。牟益斌还主导开发了很有创造性的金融监管系统。他由英文文章无论多长,最后总可分解成26个字母受到启发,将监管报表与指标分解成不能再分的600余个子科目,而人民银行的监管系统通过从商业银行中采集这600余个科目,自动生成符合监管要求的各类报表和指标,使人民银行由几乎无风险监管的状况得到彻底改观,成为具备预警智能型的电脑化监管体系。

与此同时,牟益斌在学术研究方面也很有成就。他最先提出了中国金融风险性监管理理念,积极参与中国金融热点问题的探讨,发表了几十篇关于金融监管和金融改革与开放的文章 。

       走出国门 任职世行

1998、1999年,牟益斌作为中国央行代表分赴南非和马来西亚参加国际会议。此前,牟益斌并没有出国学习或工作的打算,但国外先进的金融经济管理经验给牟益斌留下深刻的印象,这让他产生了出国深造的想法。很快,他的想法得到了不少的积极回应:德国最高荣誉洪堡学者奖学金邀请他到欧洲的大学或研究机构进行博士后研究;英国政府2000年度的旗舰奖学金项目——Chevening学者奖学金支持他到英国留学;哈佛大学也以全额奖学金录取了他。

这时,命运之神为牟益斌开启了另一扇大门,他被世界银行青年专业人士项目选中,成为世界银行于2000年在全球万余名候选人中选聘的30余名青年专家中唯一的一位华人,也是世界银行从中国选拔的第一位青年专家,开创了华人从中国直接考入世界银行总部专家团队的先河。

在世界银行任职一年后,牟益斌受哈佛大学邀请,赴哈佛肯尼迪学院攻读公共管理硕士学位。哈佛肯尼迪学院当时教研究生高级宏观经济学课程的教授发现牟益斌的经济理论基础很扎实,请牟益斌做了他的高级宏观经济学研究生课程的助教。这对一个刚到美国才一年,英语还具有挑战性的中国“土博士”来说,是一个专业上的极大肯定。

2002年后,牟益斌重返世界银行,自此开始了他指导世界银行成员国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国际职员生涯。他以广博的知识、优秀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综合素质能力、对东西方金融经济体系发展的深入了解,以及自己多年直接参与金融改革的亲身经历,先后为罗马尼亚、印度、孟加拉、斯里兰卡、萨尔瓦多、越南等40多个国家的金融与经济发展提供了卓有成效的技术支援。2011年初,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聘请牟益斌为高级经济学家。在多年的国际职员生涯中,牟益斌形成了务实、有效、创新、能把很复杂问题讲得很简单明了的个人风格。

牟益斌参加世界银行会议

 

旅美体会 医教差异

牟益斌在美国旅居多年,谈及他在美国学习工作的感受时,牟益斌说,医师和教师这两个职业在中美国的不同待遇与境况让他体会非常深刻, 这体现了中美在社会文化生活等方面差异的缩影。“在美国,医师这个职业很受尊重。医师的话分量很重。许多药必须要有医生的处方才能买。公司对职工的出差加班等要求一般都需要符合医生的‘绿灯’。职工可以凭医生的医嘱拒绝出差加班,一般没人会疑问。法官在审相关案件时也很尊重医生的专业意见。美国人认为医学是一门非常崇高、非常复杂的科学,必须由受过专门训练的医师来处理, 几乎没人会挑战医师专业评估结论。美国好多学生都想长大后做医生。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医生或行医,要成为医生必要要经过非常严格的学习与实习过程。在中国,不少媒体报道:想报考医生的人数正在大大减少,许多医生的子女都不想学医。医生受人尊敬且有一定数量事关百姓的生活质量。”

关于教师这个职业,牟益斌说,在美国,师生关系在精神上很平等。学生是顾客,教师的主要价值体现在引导学生学习、讨论,培养学生学习知识、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而不是靠树立在学生、家长心中的权威。大多美国人认为树立教师在学生、家长心中的权威会毁灭学生的创造性。在中国,情况往往正好相反。学生有争论时,经常拿某老师怎么说的而不是分析数据作为最有力的论据。“最近,我时不时看到媒体新闻上报到有些学校,学生甚至要对老师行叩拜礼,真希望这不会对学生独立思考有负面印象。中国现在是第二大经济体,下一步的发展很需要创造性的人才,从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很重要; 真希望少称呼带研究生的老师为‘导师’或‘老板’,而多改称‘学术顾问’。”牟益斌如是说。

 

寄予后辈 殷殷期盼 

作为非常成功的经济学家,牟益斌循循善诱,谆谆教导,从学业、择业、学术等多个角度,给五道口年轻校友和在校学子提出了非常有价值的建议。

牟益斌说,在跨文化环境下,从事金融行业学术研究需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做出持续的努力。第一,联系实际、紧密跟踪国际经济金融的发展脉路,尤其是想以后在金融实务方面有很大发展,这一点更为重要。五道口的同学在这方面通常作得比较好。

第二,加强数理和计量方面的学习,如果想要在金融学术方面有更高的造诣,扎实的数理和计量功底非常重要。

第三,其他相关学科知识也要掌握,要做到融会贯通。国外高校的金融专业很少单独设立成学院,大部分金融学科会放在商学院下面,与其他商科、经济院系放在一起。想要真正学好金融,仅靠钻研狭隘的金融专业通常是远远不够的,还需掌握其他相关的学科。这就比如,要成为出色的足球运动员,只练踢球技能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强壮的体能。

谈及目前年轻校友及在校学子面临较大的就业、从业压力,为追求创新苦心积虑、难免焦虑急躁,牟益斌一语情深,他说,早期的五道口毕业生正赶上当时中国出现了人才断层,金融业快速扩张带来的机遇让许多校友因此成为了时代的弄潮儿。对此,牟益斌也提出了非常中肯的建议:“我很能体会现在在校师弟师妹在就业或开创事业上面临的困境,但消极情绪于事无益,更何况我认为中国经济还可以维持相对高速增长。原因如下:第一,环境保护与GDP增长并不是矛盾。恰恰相反,要保持环境,意味投资标准更高,投资更多,GDP是投资加消费加净出口。更高的环境要求会有助于GDP增长。第二,GDP只是衡量一国国力的方法之一,GNP是衡量一国国力与拥有财富更直接的方法。近来,中国对外投资增长很快,会有助于中国的GNP增长。”

时代发展非常快,不断出现新的产业与新的业态,机会等待着有勇有谋的人去发现。牟益斌满满的正能量,鼓励大家说:“道口学子应采取积极的态度,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这样机会一来就会比别人更可能得到。相反,过于消极容易荒废时间与精力,即使机会向我们招手也可能会错过。” 

       拳拳心意 出谋划策

虽远隔重洋,牟益斌仍遥以心照,对学院的发展非常关注,并抱有非常高的期待。牟益斌以自身多年经济学家的丰富阅历,以及顶级商学院学习的经验,为五道口建设世界一流金融学院建言献策。牟益斌说,五道口金融学院的成绩与业界影响力有目共睹,如何更上一层楼、成为国际一流学院,应在以下一些方面继续加强。

第一,学院领域要稍微拓宽。国外很少单设金融学院,金融大部分是放在商学院里面。五道口学院应拓宽增加商学的课程。

第二,利用现代计算机与网络平台,加强数理和计量等理论基础课程与跨学科的学术研究与对大数据的分析。不少诺贝尔经济学奖都授予给商学院教授,而且诺贝尔经济学的得奖论文不少是这些教授早期的博士论文。

第三,学院应发展一些平台与环境,鼓励学生在校时就开始思考甚至进行创业。

第四,多用案例教学,强化学生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五,发展发挥类似美国Brooklyn Institute的智库机构,邀请外面的学者和有丰富实务经验的人员到五道口学院智库做短期访问研究,为中国经济金融发展提供智力服务。 

牟益斌的专业领域很广泛,包括宏观经济金融政策、经济金融改革与发展、资本市场、金融监管以及中小企业融资。随着中国经济地位的显著提升,中国金融数据的日趋完善和透明,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学者把目光投向了中国。当问及最近有没有关于中国经济的研究计划与成果,牟益斌说,“中国作为金融新兴市场,研究非常有意义,我一直在关注这些问题,比如在发达经济体中新兴市场经济非常规货币政策的影响、人民币国际化、中国经济形态等。”

结语

文如其人,在文字交流的过程中,牟益斌给人留下了为人低调、气质儒雅、处世淡然的印象。牟益斌自走出五道口的校门,毕业至今已近二十年。言谈话语中,仍可以很深刻地感受到牟益斌对五道口的深厚情感。在一步步精彩的人生道路上,他心中的五道口精神从未懈怠,他用自己的成绩书写着道口人肩上所担负的责任和使命,对心中梦想的执着,对美好未来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