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校友招聘

校友专访

校友通讯

校友卡申请

从京城投资人到乡村创业者,推动海南山栏酒走向世界——访2007级硕士校友曾凡华

发布时间:2022-07-29浏览量:


曾凡华,2007级硕士校友,海南山栏酒庄有限公司创始人、CEO。



作为专业的投资人,您主导和参与过多个知名消费品品牌的股权投资,是什么契机让您跨界开始尝试山栏酒的创业?



曾凡华:   我一直没有离开资本圈,只是不做传统的股权投资了。我现在做的是产业投资,深耕一个企业,连人带钱一起投进去,成为企业创始人。同时,做山栏酒也不算跨界。因为在过去十几年,我都是聚焦在“吃喝”行业进行投资的,从未偏离过。

最大的变化是,以前作为投资人,可以做选择题;而现在作为创业者,只能做填空题。之所以会选择这个转型,主要还是看好山栏酒这个品类。

山栏酒是山栏米酒的简称,是中国古老的发酵酒之一,与全球三大发酵酒(黄酒、啤酒、葡萄酒)同属一个大类。它是由海南独有的山栏稻酿造而成的,酿酒技艺由黎族先人发明和传承,但黎族无文字,故没有山栏酒的历史记载,直到公元一〇九七年六月十一日,苏东坡谪居海南。其时,苏东坡自觉生还内地之望甚为渺茫,身体上又被疾病折磨,痛苦万分,整个人已经是“眩怀丧魄”了。黎族老乡出于对苏东坡的热爱,赠送山栏酒给他畅饮,苏东坡被酒吸引,完全忘记了弟弟劝他戒酒一事。饮后大悦,写下了诸如“小酒生黎法,干糟瓦盎中……华夷两樽合,醉笑一欢同”等若干赞美山栏酒的诗词文章。这些文字也是山栏酒第一次见诸史册的文字佐证,说明至少在公元1097年,黎族山栏酒就已存在。

像这样兼具独特配方与风味、悠久历史与文化的差异化产品,已经越来越少见了。我坚信山栏酒将会是酒行业中一个独特而崭新的细分品类。任何投资人或者创业者,如果一生能碰上一次开创新品类的机会,都是弥足珍贵的。

再加自初中时代起,苏东坡就是我个人的精神偶像,在很多个人生的黑暗时刻,他的精神力量指引和鼓舞了我,我一直觉得应该做点跟偶像有关的事。

苏东坡谪居海南三年有余,离开海南不到半年即于常州驾鹤西去,根本没来得及将海南山栏酒传播到中原。作为传承千年的美酒,她一直是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一直被历史的尘埃掩盖着光芒。如果没遇见则罢,既然遇见了,我就想为她拂去灰尘,进而将她雕琢成一块“绝世美玉”,让她展现她本有的光华与荣耀,让更多的人知道她、欣赏她,我想把偶像苏东坡没做完的事情接着做。

过去十几年的消费品投资经历,也让我学会了一些打造品牌的技巧、进行资本运作的技能,现在恰好可以派上用场,于是这事就开始做了。

在这个崭新的领域进行尝试的过程中,您遇到过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您是如何解决的?


曾凡华:   创业的每一天都要面对困难、克服困难,没有最难、只有更难。如果非要说最大的困难,那就是产品研发。

在一个具有数千年历史的传统行业,如果没有突破性的技术创新、产生好产品,想要活下去是不可能的。没有好产品的公司不可能活到后天。因为今天一个平庸的产品面世,明天就会有一堆平庸的产品上来跟它血拼价格、血拼底线,后天大家就同归于尽了。

做平庸的产品很舒适、很容易、很快捷,但这条路上永远挤满了人。而做极致的产品,很坎坷、很艰难、很漫长,路上黑灯瞎火,没什么人,是孤独的。但,这是唯一正确的路。

海南山栏酒庄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六年来,我遇到最大的困难就是研发和建立山栏酒现代酿造工艺体系。传统黎族山栏酒存在酒体浑浊、杂质多、易变质、保质期短、标准缺失等问题,因此只能在海南岛内小范围流通,没有建立起行业标准和品牌声誉,无法成为行销全国的商品,一直处于“有品类、无品牌”的状态。

我们创业的第一个“拦路虎”,就是解决工艺问题,必须将山栏酒升级为清亮透明、酒质纯净、品质稳定、标准一致,可以长距离运输、长期贮藏的现代化商品,才可能形成一个规模化的产业。为此,我们团队的首席酿酒师梁衍樟老先生以80多岁的高龄、60余年的酿酒经验,带领酿造团队投入了充满挑战与挫折的研发之路。

六年的研发是不断“试错”的过程,也是不断烧钱的过程。我们仿佛回到了学生时代,在梁老的带领下,不断在车间做对比试验,不断重复“假设—执行—验证”这个循环,记录各种试验参数,调整各项试验技术,让每一个环节的直觉和经验,变成一个个方程式和数字图标。

最终,我们在保留海南黎族传统酿酒工艺的基础上,借鉴了中国贵州茅台红缨子高粱和浙南籼米的蒸煮经验,参考了法国葡萄酒、捷克啤酒和日本清酒的酿造技术,跨界学习、融合创新,自创了一整套独有的工艺体系来酿造山栏酒,形成的酒体和口感已经能达到中国发酵酒的一流水准,受到众多中国酿酒大师的称赞。2019年,公司旗下的一款开胃酒荣获中国酒业协会颁发的创新酒最高奖——“青酌奖”,这是古老的海南山栏酒第一次走出海岛获得中国酒行业的最高奖,实现了零的突破。

目前,公司库存老酒有400吨,但六年间,我们研发失败倒掉的酒少说也在400吨以上。每次把没有达标的酒倒掉的时候,大家都很心疼,因为倒掉的都是创业团队的血汗钱,但还是含着泪倒掉了,为的就是能够做出一款“经得起全球品酒师最严苛地挑刺”的山栏酒。

为什么要对自己这么严苛?因为要想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不仅要做好产品,我们还要特别强调是“十倍”好,不是“一般”好。

既然我们看到了海南山栏酒行业落后的现状,那我们就不能只是小修小补,更不能坐井观天、固步自封;而是放眼看世界,站在全人类已经发明和运用的先进酿酒工艺的基础上,吸收各民族酿酒技艺之精华为我所用。这样才可能做到“十倍好”。

“十倍好”的益处是什么?打个比方。如果某人考试考了59分,你考了60分,他很可能会嫉妒你,觉得你不过是运气好、偶然及格了,其实水平并不见得比他高。但如果你考了99分呢?他就不会嫉妒你了,而是膜拜你,因为他心里清楚,这个巨大的差距绝对不是运气导致的,也绝对不是偶然,而是技术的代差、实力的碾压。

“十倍好”在市场竞争中的作用,与此类似。一是有助于我们为消费者提供远好于同行的用户体验;二是有助于我们为公司发展构筑坚不可摧的护城河,避免低级竞争。

曾经有位用户给我们留言戏称:“自从拙酎山栏酒诞生以后,海南的山栏酒可以分为两种,一种叫拙酎,一种叫其他。”这位热心用户的话,确实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您也把企业的发展与少数民族地区的乡村振兴工作结合起来,请您和我们详细谈一谈。


曾凡华:   我们酿造山栏酒的核心原料是海南岛独有的山栏稻。山栏稻起初售价不高,因为它作为饭米使用,属于粗粮,口感不佳、食用后难以消化。同时,山栏稻的亩产量极低,不到一百公斤,不及普通水稻的十分之一。这样一来,产量低、单价低,导致经济效益低,农户种植积极性低。

但是,山栏稻作为酒米使用,就是全球顶级酒米。它具备极佳的物理化学特性,比如那层紫色的米糠,富含花青素、微量元素,能为酒体带来极其丰富和多层次的口感,这是任何其他酒米所不具备的。山栏稻的特性,注定了它的经济价值不是靠做成米饭来体现,而是靠做成美酒来体现。

我们已经把山栏酒从一种附加值低的黎族农家酒进行技术革新后,打造成一款高端发酵酒,通过大量的用户体验及口碑传播,让消费者开始了解和接受山栏酒的独特价值。只有山栏酒有价值,山栏稻才有更大的经济价值,农户的种植积极性才会提升。就是先把农产品下游的出路问题解决了,才有可能解决上游的农业种植问题,并将乡村振兴事业打造为商业上可持续的模式。

具体说,我们把企业发展与少数民族地区的乡村振兴工作结合起来的缘由,有下面这两点。

首先,山栏酒不是由汉族人发明的,是由黎族先人发明和传承的,我们一直对黎族先民保有感恩的心。所以我们在尽自己的力量,从创业的第一天开始就积极主动参与黎族聚居贫困山区的乡村振兴工作,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以保底价收购农户种植成果,在保障公司酿造原料供应的同时,带动500户以上的农户,帮助农民提升种植经济效益。

其次,山栏酒的核心原料是海南岛独有的山栏稻。这是一种原始野生旱稻,属濒危物种,仅存于海南岛中部山区,北纬十八度线附近是它的黄金种植区。这一区域在历史上一直就是由黎族人民耕作的,他们以原始的“刀耕火种”方式,为我们保留了极佳的稻种,同时也保持了土壤的有机环境。为了保证山栏稻极佳的生物特性不退化,为了维持山栏稻种植基地的风土稳定,我们会一以贯之地支持黎族人民在他们祖先耕作千年的土地上,以有机的方式种植山栏稻。

全球优质酒类品牌一直在不断强化产区建设,通过产区实现酒水品质的精细化和高质量化革命。我们也会一直在海南中部山区种植山栏稻,打造全球知名的“海南产区”山栏酒,以“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理念实现可持续的乡村产业振兴。

今年,拙酎山栏酒也走进了博鳌亚洲论坛,对于公司未来的发展,您有哪些思考和规划?


曾凡华:   拙酎山栏酒在面世第一年就能走进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招待各国贵宾,体现了它作为海南本土品牌名片的主场优势,这是我们的荣誉和骄傲,但也只是我们的起点,未来我们要走的路还很远。

放眼全球看,欧洲有顶级的蒸馏酒,如苏格兰威士忌,也有顶级的发酵酒,如法国拉菲葡萄酒;我们的邻居日本有顶级的蒸馏酒,如日本威士忌、烧酒,也有顶级的发酵酒,如十四代清酒。而我们中国,作为酿造酒古国和大国,目前只有以贵州茅台为代表的顶级蒸馏酒,还没有世界知名的发酵酒品牌。中国没有理由酿不出世界级的发酵酒。

自古以来,西方人以喝发酵型水果酒为主,东方人以喝发酵型米酒为主。发酵型水果酒的典型代表是波尔多五大名庄酒,发酵型米酒的典型代表是海南山栏酒、绍兴黄酒、日本清酒。海南山栏稻是稀世罕见的优质酒米、是中国独有的物种,这使得山栏酒有极大的潜力成为中国一流、全球独步的发酵型米酒。

所以,拙酎山栏酒一出世就有国际化的梦想。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对外输出中国文化应是题中之意,而美酒往往是文化的载体——最润物细无声的载体。

我们都有一个梦想,那就是有一天,当面对全世界优秀发酵酒品牌的时候,我们可以自信地说,法国有拉菲,日本有十四代,中国有拙酎。

在五道口的学习经历,对您的职业发展过程有什么启发和帮助吗?


曾凡华:五道口的学习经历,对我最大的帮助是影响了我的思维方式和选择逻辑,那就是“敢为天下先”。

我当初报考五道口时,就是奔着“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是我国金融系统第一所专门培养金融高级管理人才的高等学府”去的;就是冲着“五道口校友曾经创造了多项中国金融行业第一”去的。

我理解的五道口人的精神内核就是敢为人先,不怕吃苦,不怕失败;总是能在不那么被看好的情况下,杀出一条新路,成为第一或者唯一。

从五道口毕业之后,我的职业轨迹基本就是这么走过来的,包括我现在做的事,虽然不是金融领域,但完全符合五道口的价值观。

从京城投资人到乡村创业者,这个“乡村”还是国家级少数民族贫困县,这个转变过程确实还是挺磨砺人的。好在这几年吃苦的阶段性成果还不错,我们创造了很多个第一和唯一:

2019年公司荣获中国酒业协会新品类最高奖——青酌奖,这是海南山栏酒历史上第一次获得此项专业奖项;

2020年公司成为海南省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历史上第一家进入国家中小型科技型企业库的企业,目前仍然是唯一一家;

2021年公司荣获人民日报社人民网2021年国民消费十大前沿模式奖,这是海南省企业第一次获奖;

2022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公园雨林文化展唯一酒类品牌;

2022年公司即将成为海南山栏酒历史上第一家、同时也是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历史上第一家本土发育起来的高新技术企业;

还有更多的第一和唯一在路上……

以不怕吃苦、不怕失败的劲头去创造行业的第一和唯一,是五道口带给我的思维和行为习惯,这是五道口给我的最大教益,不论我做什么行业,在哪里创业。

对于有志于进行跨界尝试的学弟学妹,您对他们有什么想说的话?


曾凡华:1981年9月以来,我们五道口有非常多辉煌的创新史。我们的师兄师姐们始终敢于创新,敢为人先,成为改革开放的历史见证者和推动中国金融体制发展变革的身体力行者,这才为五道口打下了今日的行业地位和声誉。

时至今日,我们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无法照搬师兄师姐们具体的成长路径,但仍然可以学习他们敢想、敢干、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

在五道口读书的时候,我曾跟我室友说过一句话“失败要趁早”,至今我俩见面,他还会跟我讲这句话。这不是诅咒大家创业失败,而是说,如果你想干有风险的事,那就趁早干,因为你还年轻,没太大负担,也没什么大钱可亏,输了还可以重头再来。到了一定年龄,或拖家带口,或手握重金,真不能输、不能亏,否则很难回头。越输不起,越怕输,越容易动作变形,越会输,这也是我们学过的“预期的自我实现效应”。

同时,这些年投资与创业的经历,帮我树立了一个基本的观念:创业成功是小概率事件,失败是大概率事件。好比顶级的拳手先要学会挨揍一样,对于任何想创业的人来说,要有底线思维。只要不被赶下场,总会有翻盘的机会。

至于跨界尝试,肯定需要更加谨慎,选择行业比盲目努力更重要。时至今日,中国很多领域都有顶级玩家了,新手再去做,除非有颠覆性的技术突破或模式创新,否则很容易被巨头碾压。建议多考虑从业者素质普遍不高、效率较为低下的行业,以新技术、新思维去对它进行革新升级,创造新价值;再结合资本杠杆,才能大幅提升成功的概率。

我在做投资的后期,选项目坚持“田忌赛马”的基本原则,这也适用于大多数人选择创业的方向。   就是输赢不取决于绝对优势,而取决于相对优势。   1.9米的大个子,跟姚明打架,大概率输;   1.7米的小个子,跟武大郎打架,大概率赢。   输赢跟你自己多高没关系,看你跟谁打。   我认识很多厉害的人,一辈子一事无成,是因为他一直在跟同样厉害、甚至更厉害的对手打。   而很多资质中等的人,却能取得不小的成就,是因为他碰到的、挑选的对手太弱了。   正如系统经济学之父李嘉图所说“利润的创造并不是因为你比别人聪明,而是因为别人都比你愚蠢”。   我要是早知道这句话,可以少亏好多钱!

对于有志于进行跨界尝试的学弟学妹,如果只说一句话建议,那就是“找神一样的队友,挑猪一样的对手”,不要搞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