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校友招聘

校友专访

校友通讯

校友卡申请

先做好当下,再向前一步——访2019级金融媒体奖学金项目校友李杰

发布时间:2024-05-30浏览量:


   


李杰,2019级金融媒体奖学金项目校友,北京广播电视台主持人,北京市青联委员,首届中国播音主持“金声奖”获得者,2023年度全国三八红旗手。北京卫视《北京新闻》《专精特新研究院》《博物馆之城》《向前一步》主持人。


1995年,第43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天津举办,当时正在上小学的李杰因为在唱歌方面的天赋,被选中作为小学生合唱团的一员参与世乒赛现场直播,并领唱《让我们荡起双桨》和《小白船》两首歌曲。现在回想起那次登台,李杰笑谈,“领唱的第三句我就跑调了,都直播出去了”。

那时的她不会想到,十几年以后,“站在台上”会成为她的职业,成为她的事业。


与主持最初的缘分

第二次命运的手把李杰推向舞台,也是偶然。2001年,北京广播学院中国传媒大学)主办了“苗杯”全国中学生主持人大赛。放学回家的李杰在公交车上听到了宣传这项比赛的广播,就报了名。那时的她已经系统学习了多年声乐,也拿了不少奖项,“当时我上高一,完全没学过主持,但觉得比赛挺好玩儿的,又有舞台经验,可以试一试。没想到很幸运地代表天津赛区进入了全国比赛,与全国各地特别优秀的选手一起比赛”。

这次宝贵的经历成为李杰主持的“初体验”,也成为她未来走上播音主持道路的起点。三年后,凭借在“新苗杯”的优异表现和过硬的文化课分数,李杰以全国第五名的成绩进入中国传媒大学学习,真正成为了一名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

大学时期的李杰是严格按照时间表学习和生活的:每天早上6点起床,6点半听广播节目《新闻与报纸摘要》,7点去核桃林或操场练声,7点半吃饭,8点上课;中午一边吃饭一边看《焦点访谈》,并做笔记;晚上熄灯前要在心里盘算一下这一天有没有没完成的事儿,要是有赶紧做完。大四毕业时,李杰以综合测评全院第一的成绩,放弃保研和留校任教的机会,考入北京电视台(现北京广播电视台)。说起放弃如此宝贵的机会,李杰说,“前往新闻一线、实现新闻理想盖过了一切,我要到火热的新闻事件中去”。

回忆起那几年的大学时光,李杰把自己的状态概括为“跟自己较劲”,也遗憾放弃了很多生活的乐趣。但正是这份“较劲”,为她奠定了扎实的专业基本功,让她在日后的生活、工作和事业中,有了更多更广阔的选择。


是记者,也是多面手

进入北京电视台,李杰成为了新闻节目中心要闻部的一名记者。不同于学校里更偏重理论和学术的训练,记者的工作更“全面”,也更“接地气”。

“全面”在于从前期的策划,选题的筛选,到现场的采访,后期的写稿、编片、配音、剪辑工作,都由记者本人完成,李杰在很短的时间就熟悉了记者工作的全流程。而题材内容更是非常广泛,从北京的基础设施建设,到百姓的急难愁盼问题,都是李杰观察和采访的对象,“我和大家一起为了买国债排队到凌晨三四点,也到居民家中解决水管破裂、漏水的问题,菜市场、加油站、工厂、棚户区,都有我的报道。我看到了鲜活的、真实的生活的样子,让我受益匪浅”。

两年的记者生涯让李杰夯实了根基,也锻炼出了敏锐的触角,成为了北京卫视早间新闻《北京您早》的主播,2011年6月,李杰被正式调入北京电视台财经频道,先后主持《首都经济报道》《提问投资人》《创业听我说》《论道金融街》《京津冀大格局》等十余档节目。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首都经济报道》是一档根植于首都经济发展、百姓民生财经的新闻类节目。这档节目没人写稿、没有提词器,需要主持人自己找资料、自己梳理,时刻准备临场发挥,这对初来乍到的李杰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刚主持这档节目的时候,我压力非常大。潮东、长盛两位老师把这档节目带到了一个高峰,两位老师离开节目后,大家都很期待新人能够顶上,但节目气质是在原有主持人基础上形成的,对于新人来说挑战很大,一度觉得特别挫败。”李杰回忆,“大概有两年的时间,我都非常焦虑,每天下班第一时间回家回看自己的节目,反思自己今天哪句话说的多余了、不精准了,怎么才能更好。我会因为一个词、一句话没表达好而非常懊恼,几天都在责怪自己。然后去看别人的节目,学习如何描述和评论、总结和归纳。我不断地向前辈学习、向老师请教,看看我还可以怎样改进。”

就这样在自我反省的状态中度过了两年多,直到2014年,李杰逐渐找到了适合自己又贴合节目的状态,在荧幕前越来越自信、从容,也承担了更多的频道大型活动。在随后的几年,李杰几乎做遍了所有类型的财经节目,包括新闻类、访谈类、专题类、文玩收藏类、专业投资类;还连续8年主持《北京电视台3·15消费者权益日晚会》,连续10年主持《北京影响力颁奖晚会》。

                           


十年磨一剑,回首在财经频道的这些年,李杰非常感恩,“很感谢这十年的财经节目主持经历,让我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和提升。从专业财经节目到大众财经节目,从资本市场到艺术品收藏,在宝贵的十年里我锻炼了在严谨的话语体系中进行亲切、自然的大众化表达。如果没有十年来财经节目的积淀,也很难有我如今在新闻领域、文化领域、文艺领域的自如切换。”

李杰把财经比喻为一个“富矿”,在这里,她挖掘到了宝贵的知识和经验,也锻造出一个崭新的自己。


抓住机遇,探索边界

一直奔跑的人更能接住命运随时抛来的橄榄枝。因为长时间的出色表现,李杰开始承担更重要节目、晚会和活动的主持工作,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2020年起,李杰开始担任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中关村论坛、金融街论坛、北京文化论坛、京港洽谈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重大活动的讲解员、主持人,连年主持北京台春晚、跨年晚会、北京国际电影节天坛奖颁奖典礼等晚会,受到了中央和北京市领导的高度肯定。

                           

李杰主持金融街论坛


基于对传统文化的积累,李杰还主持了《书画里的中国》《博物馆之城》《最美中轴线》等一系列文化IP节目。

科班出身、多年历练、无数次的打磨,在外人来看,“上台”这件事对于李杰而言,应该已经像日常吃饭喝水一样简单,但李杰坦言,每次上节目,自己都会紧张,担心做不到最完美的呈现。这是李杰对自己的要求,更是对这份职业的敬畏。

从记者到新闻主播到财经主持人,再成长为“一专多能”的全能主持人,十几年默默付出终被看到。2022年,李杰获得中国播音主持领域最高奖、政府奖——首届中国播音主持“金声奖”;2023年,李杰被授予第三十五届“北京青年五四奖章”“首都劳动奖章”;2024年,李杰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面对纷至沓来的荣誉,李杰始终保持着那份谦逊,“我的每一份荣誉,都是我和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如果说对未来的展望,我觉得就是把每天的工作干好,做好每一件小事。”

也许旁人看到更多的是光环,但对李杰来说,这更像是她多年在播音主持领域拼搏的勋章,它代表了荣誉,也预示着更多的责任。


家庭里的“二分之一”人

采访结束后,路过台里的小超市,李杰买了两盒鸡蛋,这才让我的视线从“聚光灯下的李杰”收回一些,看到她生活中的样子。

李杰笑称,“我只能作为家里的‘二分之一’人,不能作为一个完整的劳动力。但她在言语之中透露出的点滴生活细节和脸上洋溢的笑容,让我感受到了她对家庭的付出和爱。这是一个新时代女性,努力在工作和生活的天平上保持的平衡。

被挤压更多的,是自己的生活,李杰的车子就是她移动的行李箱,里面全是工作用的衣服、鞋子、化妆品,家里堆满了各种工作书籍和各类笔记本,还有就是每天只剩下四五个小时的睡眠。但我们从未在李杰的脸上看到疲倦与劳累,反而是眼中充满光亮,这也许就是她的职业素养,永远把最好的状态展现出来。


“学霸”的惯性奔跑

 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除了工作和生活,李杰一刻也没有停下学习的脚步。谈到在清华五道口金融媒体奖学金班的学习经历,她表示对那一年无比怀念,“清华五道口有‘三好’,一是老师特别好,教我们的老师都是大咖专家,每位老师都很认真负责,我们上完课收获特别大;二是同学特别好,大家在一起非常融洽,我们都成为了很好的朋友;三是氛围特别好,这里除了学术氛围特别浓厚,班主任老师还组织了大大小小的活动,特别温馨、有爱。”

对那些还未毕业的学弟学妹,李杰也给出非常中肯的建议。一是一定要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也许你大学毕业的时候还没找到,但有了几年的工作经历,你一定能找到,找到之后就要有足够的承受能力和抗压能力为自己喜欢的事情付出,付出行动非常重要。二是要重视积淀,如同“一万小时定律”,任何事都是量变到质变,所有你看到的自如的表达、完美的呈现,背后都是千百次的历练。三是要保持自己的专注力,人越长大,注意力越分散,科技如此发达,吸引人注意力的内容也越来越多,保持思想的集中度是挑战,但也是拉开人与人之间差距的重要因素。

当被问到还要在这条路上走多久,李杰说,她从未想过离开。就像回忆起放弃留校任教而在操场上痛哭的那一天,她也说,“如果现在回头看,我还是会做同样的选择”。任何一条通往梦想的路都充满荆棘,也充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