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校友招聘

校友专访

校友通讯

校友卡申请

2006级硕士校友孙婷:我的十年

发布时间:2017-03-31浏览量:

    一直自认为记性很好,很多年前发生的小事都可以记得一清二楚。入学十年聚会的时候放了一段视频,是我们在校时的一些照片。面对那些照片,我脑中却是一片空白:这是哪儿?这是在干嘛?我在干嘛?为什么完全没有印象?确定地记得保留了考研的准考证、成绩单,入学通知书,刚刚想找出来看一眼,却发现搬了几次家之后已无处找寻了。

 

    不得不感慨,时间的力量真是强大。十年的时间,却体现在这点点滴滴、后知后觉的遗忘中。

 

    道口,对每一个道口人来讲,都不仅仅是一段求学经历。更像是一个烙印、一种宗教,标记着我们引以为傲的金融血统。 

 

    年岁渐长,生活也复杂充实了很多,但无论何时回忆,在道口的两年,都是我人生中最轻松快乐的两年。虽然也要辛苦地上课、考试、考证,需要在一个星期内消化一整个学期的计量经济学内容,却时刻充满不可说的希望。道口的金融学课程安排或许是最接地气的,我们在学校大概都接触了所有金融行业工作所需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也使得我们在后来的工作中减少了盲目、多了些从容自信。

 

    毕业后我一直从事金融行业的证券投资研究,这大概是最能将所学应用到工作中的职业,每天依然在分析宏观经济、货币政策、利率走势、行业发展与公司估值。大到全球经济环境,小到公司的利润增速和PE估值,都可以娓娓道来,这些大多是在道口时打的底子。

 

    记得《收购与兼并》的课程,核心结论大概就是几乎所有的收购兼并都是失败的,这使得我至今对于A股上市公司所有的并购重组案例都心存质疑,最终事实也的确大都是1+1<1。在《财务管理》的课程上,我们写过青岛啤酒的价值分析报告,虽然之后再未看过食品饮料行业,但对于啤酒也能说得出一二。而期货课上,最大的收获或许就是:珍爱生命,远离期货……

 

    当然,最爱的,还是道口的人。

 

    道口的小院,是一方独立的天地。隔离了门外的车水马龙,创造出闹市中一片安静祥和的所在。小院大概住着三个年级200人,可神奇的是小小校园里几乎见不到人。我们既可以埋头书本间、挥斥方遒,也常常纵情歌唱、饮酒打牌。都是学霸,也都是玩家。

 

    毕业后大多的同学选择了留京,我选择去上海。班里同在上海的共有十人,在刚毕业的一年里,我们可以做到下午三点临时通知、傍晚六点就可以一个不落的一起坐在饭桌前吃饭。默契的制定了“雁过拔毛”的暴政,要求班里每个来上海出差的同学请我们吃饭。被拔过几次毛之后,经常来上海的同学都不敢通知大家了。后来我回了北京,不知这规矩现在还在不在。

 

    离校的时候,特别舍不得道口的宿舍,估计大家都有此体会。不分年级、不分性别的混住大概是道口特色。有一次去某基金公司路演,出门的时候一师兄冲出来跟我说:在学校的时候我住你们寝室对面,你还记得么?

 

    且不说同班同学间的情谊,就是与素未谋面的师兄师姐师弟师妹,只需互道一声“我也是道口的”,就从心底里认可了对方。由于工作的缘故,经常找师兄师姐求教,即使初次见面,大家也是像老相识一样,谈专业、谈生活、谈人生,极尽诚恳。

 

    道口人的饭局也是很有趣的。无论同学聚会、同门聚会,都是各种金融名词术语满天飞,说不定还能谈成几单业务,极少鸡毛蒜皮。因情感而欢聚,因利益而合作,君子之交淡如水,却也不避讳金钱。这大概是对“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最好诠释。

 

    唠唠叨叨说了这么多,有种老泪纵横的感觉。青春的日子就这样过去了,人到中年,越发喜欢回忆过往。午夜梦回,偶尔会觉得自己还躺在道口宿舍的床上,对未来一无所知;但随后传来宝宝的哭声又迅速将我拉回现实。一个朋友说,现在想到初恋女友都很想哭,同行的男性友人都表赞同。我想,对于那段求学路,也大抵如此。其中意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这些年,从道口索取得太多,回报得太少。也希望自己越来越强大,用自己的力量为道口添砖加瓦。

 

    感恩道口,真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