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校友招聘

校友专访

校友通讯

校友卡申请

首页 > 校友刊物 > 校友电子通讯

校友电子通讯

2017年4月,第3期,总第51期

发布日期:2017-04-10 浏览次数:

校友工作

校友职业发展讲堂——券商专场成功举行

阅读>>
校友专访

勇于尝试的行动派 环游世界的梦想家——访1994级硕士校友谢冰

阅读>>
校友感悟

2006级硕士校友孙婷:我的十年

阅读>>
新书推荐

《从攫取到共容:金融改革的逻辑》

 

内容摘要:1. 本书提出了一个颇具争议性的说法,即“攫取性”金融体系,认为中国的金融业利润过高,金融与实体经济利润格局严重失衡,诱导过多的企业家才能、资本和优秀人才等创新要素“脱实向虚”。虽然为避免误解,作者特别在“攫取性”上加了引号,但这一观点无可避免地会引发争议,有争议就有话题,有话题就能引起关注。 2.除了争议性观点外,本书也不乏独特的新观点,比如认为中国金融既“发展不足”,更“发展过度”,为什么“发展不足”与“发展过度”可以并存,这都能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讨论。

联系方式

校友事务办公室
电话:010-62798575
传真:010-62705055
电邮:alumni@pbcsf.tsinghua.edu.cn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成府路43号A603室
邮编:100083
微博:http://weibo.com/pbcsfalumni
五道口金融学院官网:
http://www.pbcsf.tsinghua.edu.cn/

同学之声

2016级金融专业硕士胡致远:不负初心,努力前程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107名2016级金融专业硕士、金融学博士新生正在开展丰富的新生入学教育,他们包括71名金融专业硕士生和36名金融学博士生。他们是百里挑一的菁英,浓缩了不怕挫折、不忘初心的奋斗历程,既有在经济学中坚持攀登的学子,又有来自物理、新闻、英语等多学科背景,让我们走进这些莘莘学子,聆听他们与五道口金融学院的故事,汲取他们身上生生不息的动力、重燃自己不灭的理想火烛吧!


       胡致远同学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学系本科,复旦大学优秀毕业生,基于对五道口精神的向往和对金融学科的渴望,他放弃复旦大学物理学系保研机会、在经历了艰苦的跨专业备考之后,顺利入学金融专业硕士,胡致远同学心中的清华梦、道口梦逐渐清晰。


一个梦想:双城记


       第一次听到“五道口”这三个字的时候,我刚刚开始大二的生活,那时的自己懵懵懂懂,对未来也没有明晰的规划,只是很喜欢拉着各路学长学姐聊天。一位打算转到金融行业的学长提到,中国金融界的黄埔军校就坐落在北京海淀,背靠清华的一座小院里。然而就是这一次谈话,将五道口这个地方烙在了我心里。


       此后的一段时间,在学量子力学、做科研项目累得睁不开眼的时候,五道口这个地方不时地会在我脑海中掠过,在我看来,五道口及其所代表的金融业意味着与物理学完全不一样的生活,而不安分的心灵往往更倾向于在与社会的碰撞中擦出一点火花。


       日子一天天过去,2015年在大三下学期,我作为第一作者的《稳定薄膜的制备》论文发表在清华大学承办的物理类学术期刊《物理与工程》上,但这一物理学的小小收获却未获得预想中成就感,大概就是那时候,跨专业去读金融学的念头终于占了上风。


       2015年5月,五道口金融学院恰好在复旦大学举办了华东地区的招生宣讲会,本想着留在上海读金融的我抱着凑热闹的心态也去参加了。就是在这一次宣讲会上,我认识了上一届的王璟璇学姐和孙舒妍学姐,孙学姐考研的经历深深激励了我。拿着薄薄的材料,我能感觉到自己的目标已经从脚下的上海,飘到了千里之外的北京。高中时未实现的清华梦,五道口强大的教学与业界资源,都是我萌生想法的理由,但最重要的在于宣讲会上几位学长学姐讲到的一点:五道口的团结精神。读研的时候,往往是大家各忙各的,即使是室友,有时彼此之间也难以有多真挚的感情。但是在五道口,整个学院努力营造出了一种家的氛围,这是最吸引我的。毕竟人生路上多风雨,前行之时,能够有人结伴,总是振奋人心的一件事。


一段征途: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为进一步了解金融市场,2015年暑假的时候,我选择了去业内实习而非备考,专门负责整理上市公司信息,同时积累对股票市场的分析,一点点地学习金融知识。两个月实习结束之后,我最终做出了决定:报考五道口金融学院。


       五道口有最专业的课程,最聪明的学生,最团结的集体,我渴望在这里尽情感受这一切,用两年的时光,沉浸在道口独特的氛围中,改造自己,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合格的金融人。实习中的感悟让我初步确定了自己的目标:二级市场研究。而五道口的高平台,意味着无限开阔的视野,我希望自己可以站在更高的台阶上,用更全面的角度去审视金融市场中的点点滴滴。


       为了给考研腾出时间,我特意只选了三门课,大学中第一次空出了这么多时间,大学中也是第一次变得如此忙碌。此后的两个多月里,天刚蒙蒙亮、室友们还在酣睡的时候,我已走在前往图书馆的路上。


       准备的日子充满了躁动与不安。初次接触金融专业课的知识,当然是充满了兴趣,然而落实到题目上,一次次地手算债券收益率与久期,资产组合的夏普比率,这样的经历实在说不上有多美妙。当考研初试的日子一天天逼近,内心的惶恐也在滋生:毕竟这一次考研,是以本系保研的机会作为赌注的,若是失利,一时间怕是找不到别的地方可去了。


       值得一提的是,备考时我拟了一份详细的进度表,里面规定了每周的复习内容,但一开始犯了好高骛远的毛病,规划其实从未完成过,等到考前一个多月才算如梦初醒,赶忙调整了计划。考前两周是最难熬的,总觉得自己的知识储备已经够了,但又清楚自己一个跨专业考生的劣势,只能够通过一道道习题来弥补差距。出于安抚情绪的需要,我开始减少泡在图书馆的时间,改而在清晨与傍晚在复旦校园中散步,看着太阳升起、落下,学校不大,绕了好多遍,却也不觉得厌烦。


       等到复试的时候,我穿着正装,第一次走进学院一号楼的大厅,看到“培养金融领袖,引领金融实践,贡献民族复兴,促进世界和谐”的大字,听到一旁的同学说“就冲着能够进这里的大厅,即使复试过不了,这一次的考研也值了”,我内心深以为然。


       复试结束回到上海,又在忐忑不安中过了一个多月,直到一个清晨,我揉着惺忪的双眼,看到考研群中发的录取名单里自己的名字。之后我果断关机,翻过身来,心想终于可以好好睡上一阵了。


一次开始:太阳照常升起


       几乎是怀着迫不及待的心情,还未等到开学我就在2016年7月初报名参加了学院组织的基金夏令营,我早早地跑来北京想提前感受道口的氛围,这是我新生活的开始。


       一周内,我聆听了多场业界大牛的讲座,对五道口的业内资源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也知道了道口小院里走出了多少杰出的校友。此外,我还认识了十几位未来的同学。合作做小课题的时候,大家团结一心、紧密合作,在短短几天时间里高效完成了任务,我至今仍然记得深夜两三点,当我们终于调出了理想中的结果时,微信群里大家一起欢呼的情景。


       儒雅的老师,宽敞的寝室,知心的室友,友善的同学······这段时间里,我大致熟悉了全班同学。讨论室里大家齐唱的生日歌,乐此不疲的狼人杀,以及通宵达旦的做案例比赛,都使我对这个大家庭的认识一点点具体化了。我和室友们不断讨论,为寝室配置各种生活用品;和隔壁的同学们打成一片,甚至互相起了绰号;每天在3号楼吃着香锅,猜想着下一场讲座能学到什么内容。我在适应着小院的生活,也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第二个家。


       正式开学的日子临近了,夜深人静,星辰渐亮,我看看课表,本能性地觉得第一学期怕是要“压力山大”,但我选择来到五道口,本来就是为了打造更好的自己,在这里淬炼出国际化的视野、专业化的工作技能和规范化的思维逻辑体系。


       想到这里,突然回忆起一年前自己备考的情景。那时我觉得,如果运气好能考上,自己在五道口的每一天大概都会是在各种兴奋中度过吧。但来了两周,初始的兴奋已稀释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初识的喜悦褪去之后,理智终要降临。


       两年的时间很长,也很短,日子是一天天过的,计划也是一步步执行的,万事都需要仔细筹划、坚决执行。每一天都是特别的,却更是普通的,毕竟无论如何,太阳都会照常升起。

       开学前一周,眺望未来,祝愿我自己也祝福同行至道口的诸位:不负初心,努力前程。

 

 

学院新闻

我院田轩教授入选2016年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阅读>>

保监会原副主席魏迎宁为“中国保险家高级研修班”开篇授课

阅读>>
院长观点
教授观点

郭杰群:REIT的海外发展及启示

阅读>>
名家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