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搜索到的结果约“3,229”个
我有幸和陈老师毕业于同一个学校,在期盼中如愿拜陈老师为硕士导师,成为陈老师的弟子。我在道口上学期间,正值陈老师担任人民银行副行长,后调任证监会任党组书记、副主席。在繁忙的政务工作中,陈耀先老师不忘抽出宝贵的时间关心我的学业,从论文选题到写作,从拟定论文提纲到写作方式方法,都受到陈老师的悉心教导,使我的硕士论文对当时商业银行贷款分类管理工作起到有益的指导作用。聆听陈老师更多的教诲,还是
正能量的海洋,想起我的老师,脑海里会浮现出这样的意象。迄今18年在老师门下,收获的是不竭不尽的绵绵之力。无论是为学之法、为官之道,还是为人之境,老师都为弟子树立了楷模。令人感触最深的是,每次有幸聆教,老师都会强调平和心态和吃苦精神。人生在世,唯其知苦,方能知甜。而老师本人的成长经历就是最好的吃苦与励志的典范。自强不息,从艰苦环境中点滴奋斗,稳扎稳打,老师凭借吃苦耐劳、乐观坚韧的精神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访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陈耀先老师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访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陈耀先老师 文 武玄宇/2014级在校生 【导师介绍】陈耀先,1940年生,吉林省吉林市人。1961年毕业于吉林财贸学院,并任教于吉林省财贸干校政策研究室,曾长期在人民银行长春市、吉林省分行工作。1985年以来,历任中国人民银行理事会秘书、调查统计司副司长、司长、行长助理、副行长,国务院证券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证监会
自五道口创立第一天开始,靳老师和秦老师夫妇就在五道口这块土地辛勤的耕耘。我们也有幸得靳老师亲自传授“高级计量经济学”的课程。每次在课上遇到靳老师,似乎都是一场精神的洗礼。清晰的思路、工整的板书,在日益浮躁的今天似乎已经很难遇到了,又很难想象这是一位已经逾古稀之年的老人所为。我们采访的一位师兄曾这样评价靳老师的计量课:靳老师的计量课是全国最权威的,我现在的一些毕业于其他名校的同事
金融长河奔流远, 洪师葭管临彼岸。 时评谆谆前车鉴, 史论涓涓若等闲。 耄耋之年仍钻研, 著述等身更逊谦。 一派大家儒雅气, 人品文章树典范。 2015年5月12日于北京
道口见证人 ——访北京大学教授、原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教授秦宛顺、靳云汇夫妇
人物介绍: 秦宛顺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1960 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先后在北京大学教学力学系、经济系、经济学院、光华管理学院、原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任教。秦老师用数学模型和教学方法表述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理论的教学与研究在国内开展较早,与厉以宁教授合著的《现代西方经济学概论》(1983 年第一版),被多数学校选作教材,影响甚广。理论经济计量学的教学与研究在国内开展较早,受中国
和蔼、淡定、自然、儒雅。收到校友办的通知后,我的脑海中立即呈现出这样一位长者的形象。我是按照学校教务处的分配,成为秦老师学生的,之前没有任何交往。分配后,我就去中国人民银行参事室面见秦老师。 第一次见面,我向老师简单汇报了自己的个人情况,也谈了许多自己对宏观经济问题的看法和见解,尽管充满了年轻人对国家和社会问题的激情,但现在想来那些看法都极其朴素、极其肤浅。尽管如此,秦老师在整个见面
中国金融史学研究泰斗——访中国金融学会金融史专业委员会主任洪葭管
虽然洪老平时总是显得亲切和蔼,举手投足间风度十足,但是一谈到关于金融的看法,你却可以感受到他身上的一种坚持,不含糊,不模棱两可。这种坚持是他60年来从事金融史学研究的执著,也是他对问题看法保持独立思考的风格。最近,他关注的热点问题是金融安全,他反复强调,中国需要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的金融学巨著。 2011年3月,记者赴上海采访洪葭管。上海早春的阳光和煦明媚,从陆家嘴地铁站出来,去震旦
少年求学 秦池江老师令人感动之处有很多,其中之一当属其朴实、真诚的品质,而这一点与其家庭背景和生活成长的年代息息相关。秦池江老师出生于湖南一个非常闭塞的山村,十岁以前没见过汽车,十三岁以前没见过火车,上学路上就靠光脚步行。艰苦的环境,让他形成了朴实而又坚毅的品质。 和绝大多数山里的孩子一样,秦池江老师少年时,听不到外面的信息,虽然读过几年书、上过几年学,但对外面世界的发展知之甚少,连
杨青丽校友 廿年来,偶尔见, 师生缘,从何谈? 记忆深处同学眼光锐尖: 学生多仿老师! 暗指俺大长脸,不好看! 巧合传,谁乱点? 今再瞧,果不然, 样貌难变精神永远! 更可贵,繁华尽,朴素显。 独立担当,灼见非凡! 一任清风无私人间。 吾辈幸结高山清泉, 世事维艰师恩永念。 生逢盛世成于市场, 无愧秦师,务实真干。 传承出新
联系我们
地址
电话
邮箱
邮编
传真
微信
版权所有©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 丨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