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搜索到的结果约“3,229”个
从五道口办学伊始,一共指导了11名硕士、35名博士的吴念鲁老师,应邀出席清华五道口新春谢师会。对学院发展、金融智库建设等提出了很多中肯的意见和建议。下面让我们重返课堂,聆听吴老师的教诲…… 非常高兴参加"清华五道口新春谢师会暨校友团拜会",见到很多老师、故友、学生,非常激动和高兴。而且,现在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迈入第三年,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借此机会,我想对五道口金融学院如何能够做好一流的智
11月20日午后,我们前往中国工商银行总行,欣喜地期待着五道口1992级硕士、1999级博士孙国申师兄与我们分享他和吴念鲁老师之间的往事。来到总行大厅后,孙师兄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并带着我们来到了他的办公室。在屋内简约布置的环绕下,看着办公桌上堆满的书籍和文件,我们真切地感受着孙师兄平时繁忙的工作场景。提到吴念鲁老师,孙师兄眼中写满了感恩与虔诚。时间仿佛回到了过去,在孙师兄的娓娓诉说里,我们
我亲爱的父亲甘培根离开我已经八年了,今年是他的九十诞辰年。最近在整理他的手稿时,我突然感到自己应该写些东西,以纪念父亲多年来为我国金融事业做出的贡献,以寄托自己的哀思,把父亲的正能量传给下一代。父亲的一生是久经磨难的一生,是中国千万知识分子经历的缩影,是中国历史变革进程的见证人。中国的改革开放彻底解放了他,使他的后半生为党和人民,为国家的金融事业做出一些贡献。 爱情与磨难 父亲出身
左:唐旭在国庆首都高校研究生书画摄影巡回展上讲话 右:性情随和近人的唐旭,有着一份好人缘 一九九三年四月,我大四即将毕业,刚到上海工行做毕业实习,就接到五道口面试通知。带着兴奋而紧张的心情我连夜返回北京,直奔五道口。具体的面试问题记不清了,只记得一位面试官颇具学者气质,态度和善,丝毫没有考官自上而下的威严,我的紧张情绪消散了许多,发挥得不错。后来知道这位面试官就是唐老师。 从此,我的硕士
唐旭,中共党员,1955年11月生于四川省乐山市。1983年毕业于西南财经大学(原四川财经学院),获经济学学士学位,1986年毕业于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995年毕业于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硕士毕业后,唐旭先生选择了留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历任科研处研究人员、教务处副处长、教研处处长、研究生部副主任、研究生部主任等职,兼任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培训
唐君深知树木树人之理,深明教书育人之义,志若鸿鹄,愿似鲲鹏,不追时髦,不图虚名,毅然留校,甘为园丁。 师兄唐旭君走了,走得如此突然。闻此噩耗,顿觉心神恍惚、天旋地转。闭目凝思,唐君好似近在咫尺,怎可能已相隔仙界尘凡。悼念唐君,独倚窗前,静对皑皑白雪,不觉思绪绵绵。 遥想当年考入道口,初到京畿,人地生疏,闻有唐旭、虎婴二位川籍师兄,不胜欣喜,择时造访,自此结缘。屈指推算,结识唐君30
得知唐旭生病,大家都很吃惊,他那么温和,那么善良,生活习惯又好,不嗜烟酒,怎么会呢?唐旭走了,我们深深地惋惜,正是年富力强之时,本来可以为他所热爱的金融改革发展事业贡献更多的光和热……然而,这就是事实。 1986级学生。我们进校那一年,1983级的唐旭正好毕业留校,是我们的班主任。他没有架子,像大哥一样和蔼、宽厚。毕业之后,1995年,我回校看他,他已是研究生部主任,办公室的窗台上,一长
获知唐旭生病的消息,我的心揪紧了。我把电话打到他家里,电话那端的唐旭说:“没什么,病已经生了,这是没办法的事情,想办法治疗就是了”。他的语调之平静,出乎我的意料,反倒让我把许多准备好的安慰话收了起来。 我多次去看他,在他北京的家里。他在上海住院手术期间,我也去了两次。每次,我们不谈病情,更多的是谈五道口,谈学校的那些人和事,谈学校的过去和将来。他始终乐呵呵的,在他的脸上,看不到病人的痛苦
温和儒雅的唐旭以一种学术良知和坚韧的意志力,在商业大潮中守住了连一些著名高校都频频退却的防线,他因此获得了大家发自内心的尊敬。 得知唐旭生病是两年前,兄弟们很震惊,相约去看他,然而传来信息说,他需要静养;得知唐旭病重是半年以前,我出差去上海,用了半天时间,带着兄弟们的嘱托,在沪郊松江一个理疗院里看到他,人瘦削了一圈,病象很重。一个始终善良微笑着的唐旭,一个烟酒不沾生活健康的唐旭,竟然
穿戴朴素、学者风范 我对林老师的第一印象是他非常严肃、对人的要求也十分严格,但相处久了,印象也有了一些变化,发现林老师非常亲近还很随和。 之前和裴勇师兄去过他家,我发现他家的装修很简朴,他的穿戴也十分的整齐朴素,戴着厚厚的眼镜,给人第一印象就是一位做学问做得很深的人,浓浓的学者风范。 治学严谨、要求严格 我第一次见他并不是在上五道口的时候,而是在考五道口的时候就与他结缘。当时
联系我们
地址
电话
邮箱
邮编
传真
微信
版权所有©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 丨All Rights Reserved